一、如何爭取非婚生子女的撫養權
需要從以下方面收集證據,爭取孩子的撫養權:
(一)證明自己已做絕育手術或因其他原因喪失生育能力;
(二)證明子女隨其生活時間較長,改變生活環境對子女健康成長明顯不利;
(三)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
(四)另一方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與子女共同生活;
(五)已方收入穩定、對方收入不穩定長期離家不回;
(六)對方有不良嗜好、賭博、酗酒、吸毒等惡習;
(七)已方思想品德好、對方對離婚存在過錯的。
二、非婚生子女的撫養費怎么計算
根據《婚姻法》第25條規定:“非婚生子女享有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應當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可見,孩子雖然是非婚所生,但是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享有同樣的權利,父母對非婚生子女同樣負有撫養義務。
撫養費是父母或者其他對未成年人負有撫養義務的人,為未成年人承擔的生活、教育等費用。我國法律上的撫養費,是指當這些人不能充分履行或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支付給未成年人的費用。非婚生子女依法應當享有撫養費。非婚生子女的撫養費具體包括以下幾項。
(一)生活費。主要指子女為了維持生存而必須花費的費用,例如,食品支出、衣服支出、住房支出、出行支出等等。
(二)教育費。主要指子女在接受教育期間所必須的費用,例如,學費、書本費、文具費、住宿費等相關教育支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二十條中所體現的立法精神,子女在接受教育期間所必須的費用應是子女接受高中及以下學歷教育中所需之費用,而不包括高等教育所需之費用。
(三)醫療費。主要指為了保障子女身體健康所需要的費用,例如,門診費、住院費、手術費、醫藥費等等。
撫養費可按以下標準支付:
(一)有固定收入的,撫育費一般可按其月總收入的20%~30%的比例給付。負擔兩個以上子女撫育費的,比例可適當提高,但一般不得超過月總收入的50%。
(二)無固定收入的,撫育費數額可依據當年總收入或同行業平均收入,參照上述比例確定。
(三)有特殊情況的,可適當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以上所提及的都是有關非婚生子女的法律知識,因為男女雙方不存在合法的婚姻關系,所以不存在離婚這一說法,也就不能執行離婚程序中關于的子女撫養權的分配原則,那么雙方若想要爭取非婚生子女的撫養權也可以參考上面的介紹。如果您還遇到什么較為復雜的法律問題,我們律霸網會為您提供法律咨詢服務,歡迎來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劉連臣律師,1990年獲取律師資格,國家注冊一級建造師、國家注冊監理工程師、注冊招標師、國家注冊房地產估價師;山東省首批行政處罰聽證主持人、高級經濟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中國人民大學MBA,直接從事企業高管5年以上,具有較豐富的企業管理工作經驗。長期從事房地產法、建筑工程法律法規理論研究教學和實務操作,專業底蘊深厚,實踐經驗豐富,是資深的復合型專業律師,曾擔任多家房地產企業、建筑類企業高級顧問和法律顧問,成功的辦理了一批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房屋質量糾紛、建筑工程質量糾紛、建筑工程結算糾紛、企業股份糾紛、招投標和政府采購糾紛案件,為當事人挽回大量經濟損失,較好的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贏得了社會好評。本人秉承的理念是做律師要有:愛心、誠心、公心、忠心。對當事人以誠相待,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忠實的維護法律為己任。 業務范圍:1、建設工程合同管理,2、第三方催收工程款,3、投標咨詢指導,4、代理投標質疑、投訴和訴訟,5、招標文件負面清單分析,6、各類房產糾紛(1、各類房屋產權糾紛,2、房屋質量糾紛,3、房屋買賣合同糾紛 ,4、小區共有部分使用糾紛,5、物業管理糾紛 6、小區規劃糾紛 7、車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國家監察委是行政監督嗎
2020-11-24店鋪轉讓要不要通過房東
2021-01-19民法典草案中婚姻家庭篇都有哪些新規定
2020-12-16抵觸申請對專利新穎性的影響是什么,有哪些構成要件
2020-12-28事故傷殘評定賠償證據
2020-11-14支票保證與支票付款保證的不同之處
2021-01-17離職證明能少付贍養費嗎
2021-03-25發生交通事故,警察依據什么判定責任歸誰
2020-11-30農民工工傷賠償糾紛
2021-02-27信用卡逾期還款后果
2020-11-19脫崗可以辭退嗎
2021-02-03辭職后社保法律怎么規定
2021-03-11工會怎么進行勞動爭議調解
2020-12-15什么是投資型保險
2021-01-01國內水路、陸路貨物運輸保險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2020-12-10如果發生保險糾紛時應怎么辦
2020-12-10新保險法對被保險人利益的保護有哪些規定
2021-02-09生死戀人留下的保險糾葛
2021-02-03車主少交鑰匙 保險公司少賠損失
2021-01-08以個人名義簽訂承包合同屬于家庭財產嗎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