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制血親關系的解除需要哪些條件?
(一)父母婚變是形成繼父母子女關系的前提條件但非解除條件
父母再婚是形成繼父母子女關系的必要前提,但再婚父母離婚,卻并不必然導致繼子女關系解除的法律后果。當事人再婚時,再婚配偶系其子女繼父母,雙方之間的關系為姻親關系,權利義務應遵從《婚姻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即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該條在實踐中擴大解釋為:繼父母有撫養未成年且沒有生活來源的繼子女的法定義務,繼子女有贍養沒有獨立生活來源且無法獨立生活的繼父母的法定義務;存在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一方時,如雙方沒有意愿且沒有撫養或贍養行為的,雙方僅為沒有法定權利義務的姻親關系;繼父母子女雙方均系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且各自獨立生活,互不依賴時,雙方之間亦為單純的姻親關系。離婚后,沒有法定權利義務關系的姻親關系狀況消除,但已形成的擬制直系自親型的繼父母子女關系仍然存在。
(二)履行撫養(或贍養)義務是形成擬制血親的必要條件
根據《婚姻法》第二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撫養教育是繼父母子女關系適用父母子女關系相關規定的基礎。該條可理解為,履行了等同于父母之間的權利義務方可形成擬制直系血親。這種權利義務應當包括物質幫助、生活照顧和教育義務。司法實踐中,法院判例一般以共同生活為標準,以不歧視或虐待為底限。一般認為,繼父母應負擔繼子女的全部或部分生活費、教育費,以生父母的標準在生活上給予照顧和幫助,或繼子女負擔了繼父母的全部或部分生活費用,并給予生活上照顧和幫助。
(三)持續一定時間的撫養或贍養是形成擬制血親的另一必要條件
《婚姻法》第二十七條第二款中的“撫養教育”為概括性概念,表現為持續性的行為,但《婚姻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未作出具體規定。《婚姻法司法解釋三(草案)》中曾對持續時間提出過認定標準,但沒頒布實施。筆者認為,應當綜合被撫養(或贍養)人的獨立生活能力(成長階段)、撫養(或贍養)人的撫養(或贍養)程度(物質和生活照顧程度)、當事人之間的感情交互程度、預期義務人的負擔能力、預期權利人的意思表示等因素確定時間下限。在形成法律上認可撫養(或贍養)認定中,應當認識到,盡到物質和教育、生活上全面撫養(或贍養)義務的,可相應縮短認定最短撫養(或贍養)時間,僅盡到某一方面義務的,相應延長認定撫養(或贍養)時間下限。綜合國外立法經驗,筆者認為,共同居住同一屋檐下,被撫養人(被贍養)主要依賴繼父(母)或繼子(女),因繼父母(或繼子女)可能負擔多種義務,可考慮以三年共同生活時間為形成撫養關系(贍養)最短期間,超過五年則確定形成不可逆轉的擬制血親關系,共同生活三至五年時,應著重參考當事人的意愿,并綜合其他影響因素認定是否形成撫養關系;一方僅從物質或生活照顧部分依賴另一方時,應延長最短形成擬制直系血親時間為五年,超過八年宜認定已形成不可逆轉的擬制血親關系,居中其間由法官綜合其他因素認定是否形成撫養關系。低于最短時間的,一般不宜認定擬制血親關系的,應當認定其撫養或贍養行為系基于維護夫妻感情或相互扶助的行為,離婚后生父母(或生子女)一方應給予對方適當補償。
(四)當事人的意愿應成為是否形成擬制血親的重要參考內容
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中規定,生父與繼母或生母與繼父離婚時,對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繼父與繼母不同意繼續撫養的,仍應由生父母撫養。該條規定可類推得出,當事人的意愿是是否形成或解除繼父母子女關系的重要參考因素。一般來說,除非存在當事人不愿意或孤兒、孤老無人照顧的情形,擬制血親關系的形成一般還應尊重當事人的真實意愿。
在律霸網上有許多專業的律師,你有擬制血親關系解除問題可直接點擊在線咨詢系統請他們給你提供解決方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危害公共安全罪適用于“碰瓷”嗎
2020-12-31民間借貸被告不出庭有什么后果
2021-02-17小股東沒有權力提起股東代表訴訟嗎
2021-01-11勞動仲裁強制執行申請書怎么寫
2021-03-16超過強制執行時效可以再次訴訟嗎
2020-12-13離婚協議滿三年了還能追溯嗎
2021-02-03法律中規定的合同保全措施有哪些
2021-01-27幫別人房產抵押貸款有風險嗎
2020-11-20建設施工與企業農民工之間法律關系的探討
2021-01-18人事外包協議
2020-12-12勞動糾紛多長時間內能去仲裁
2020-11-24侵權案件中人身險可否獲得賠償
2021-01-30交通事故被保險人無責,保險公司被判賠償
2020-12-18人身保險合同的成立
2021-03-18事故第三者可否起訴保險公司要求賠償
2021-03-06保險公司緣何敗訴
2021-03-26離婚時土地承包經營權怎么分割
2020-11-28土地承包的含義是什么
2021-02-10怎么判斷鐵路征收的補償是否合理
2021-02-13拆遷補償標準低,被拆遷人該怎么辦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