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申請無民事行為能力的訴訟參加人的規定是什么?
申請無民事行為能力的訴訟參加人的規定是以被監護人的利益為基本的原則來進行訴訟申請人員的指定,根據《民通意見》第十七條的規定,“有關組織指定監護人既可以書面形式通知,又可以口頭形式通知被指定人,而無須同時通知其他當事人或其它有關組織。”這是因為:
1、根據《意見》第十九條的規定,只有被指定人對指定不服才有提起訴訟的權利,而其他當事人沒有這種權利;
2、有關組織之間都是并列關系,某一組織無須經過其他有關組織的同意,也不需要經過協商,便能作出指定的決定。這就決定了指定監護人的形式只需某一有關組織依照《民法通則》規定的原則予以指定,并書面或者口頭通知被指定人即可(在實踐中還是以書面通知為妥)。
民法通則規定的指定監護的權力機關,是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或村民委員會。指定監護可以用口頭方式,也可以用書面方式,只要指定監護的通知送到被指定人,指定即成立。被指定人不服指定的,可在接到指定通知次日起30天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由人民法院裁決。指定監護被指定人未提起訴訟時,自收到通知后滿30天后生效;在提起訴訟時,自法院裁決之日起生效。
二、指定監護的原則
不管是法定監護還是指定監護,都是以被監護人為中心,因此有關組織為沒有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其近親屬中指定監護人雖然不受順序的限制,但都必須遵守一條原則——對被監護人有利,亦即應充分考慮將被指定的監護人的監護能力。根據第十一條的規定,認為監護人的監護能力,應當根據監護人的身體健康狀況、經濟條件以及與被監護人在生活上的聯系狀況等因素確定。這一原則也是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過程中指定監護人時必須遵循的。
三、指定監護人程序
我國《民法通則》第17條“ 第十七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有一些人員他們是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所以參與訴訟活動當中可能會存在著很大的困難,這個時候就需要指定相關的人員來替他們參與訴訟活動,這也就是監護人員所要起到的一定的作用,至于指定監護的話在法律中有規定。
民法總則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純獲利合同是否有效?
民事責任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區別是什么
關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怎樣申請法律援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房屋土地使用證沒有該怎么辦理
2021-01-22專利侵權一般賠償多少
2020-12-23直行道左轉怎么處罰
2020-12-25交通事故處理措施有哪些
2021-01-28贍養費糾紛立案材料要哪些
2020-12-12案件判決以后還能保全嗎
2020-12-19斷絕關系永不回家犯法嗎
2020-11-17非公有制經濟包括哪些
2020-11-17土地重復抵押違法嗎
2021-01-24交強險是什么,它與第三者責任保險的區別
2020-11-21設立外資保險公司需要提交哪些文件
2021-01-25車輛沒買強制險會受處罰嗎
2020-11-20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三條是怎樣的
2021-03-24只要一出事故保險公司的免賠率就是20%嗎
2021-03-04就《人身保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的問答涉及哪些法律規定
2020-11-22土地流轉和承包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18房屋拆遷現役軍人如何補償
2021-02-22公司拆遷補償款如何合理交稅
2020-12-02一書四方案是誰制定的
2021-01-24征地拆遷后農民就業問題如何解決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