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審能否中斷訴訟時效?
可以中斷訴訟時效,根據民法通則第140條的規定,中斷訴訟時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訴訟(起訴)、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請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承諾)。這些事由區別于中止訴訟時效的事由,都是依當事人主觀意志而實施的行為。訴訟時效的目的是促使權利人行使請求權,消除權利義務關系的不穩定狀態,從而訴訟時效進行的條件是權利人不行使權利,如果當事人通過實施這些行為,使權利義務關系重新明確,則訴訟時效已無繼續計算的意義,當然應予以中斷。
1.起訴。即權利人依訴訟程序主張權利,請求人民法院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起訴行為是權利人通過人民法院向義務人行使權利的方式。故訴訟時效因此而中斷,并從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時重新起算。
2.請求。這里指權利人直接向義務人作出請求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這一行為是權利人在訴訟程序外向義務人行使請求權。改變了不行使請求權的狀態,故應中斷訴訟時效。
3.承諾。即義務人在訴訟時效進行中直接向權利人作出同意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基于義務人認諾所承擔的義務,使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重新得以明確,訴訟時效自此中斷,并即時重新起算。認諾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包括部分清償、請求延期給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擔保等。
二、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律效果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發生后,已經過的時效期間歸于無效,中斷事由存續期間,時效不進行,中斷事由終止時,重新計算時效期間。但如何確認中斷事由的終止,因事由的性質有別而有所不同:
(1)因請求或同意中斷時效的,書面通知應以到達相對人時為事由終止;口頭通知應以相對人了解時為事由終止。在時效期間重新起算后,權利人再次請求或義務人再次同意履行義務的,訴訟時效可再次中斷。
(2)因提起訴訟或仲裁中斷時效的,應于訴訟終結或法院作出裁判時為事由終止;權利人申請執行程序的,應以執行程序完畢之時為事由終止。
(3)因調解中斷時效的,調處失敗的,以失敗之時為事由終止;調處成功而達成合同的,以合同所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時為事由終止。
再審的情況下,必須由當事人根據實際情況來向上級司法機關進行上訴處理,其中必須涉及到起訴的相關情況,所以是可以中斷訴訟時效的。在訴訟時效屆滿的情況下,可以再次獲得訴訟時效,具體情況由司法機關在受理案件時進行認定。
申請調解是否構成訴訟時效中斷?
什么是訴訟時效中斷?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違約金約定的上限是多少
2021-01-27電話辱罵他人怎么處理
2021-02-27個人銷售口罩違法嗎
2021-01-18支票掛失流程
2021-02-22家庭暴力案例
2021-02-27單位不服勞動仲裁后向法院起訴,法院會受理嗎
2020-12-18地役權是否適用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
2020-11-19土地侵權糾紛是否屬于行政前置
2021-02-13小產權房產可以做保全使用嗎
2021-02-03租房人拆遷怎么安置住房
2020-12-27自己承包工程需要什么條件
2021-02-11關于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適用范圍
2020-12-20就一個財產是否可以投保多份保險
2021-01-17保險公司可以以統括保單的形式承保包括哪些
2020-11-16蘇州一保險合同格式條款被判無效
2021-03-09有哪些保險公司可以以統括保單的形式承保異地業務
2020-11-09申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是否受理決定的期限
2021-03-18外資保險公司可以依法經營分出保險業務嗎
2021-02-16汽車追尾事故理賠是怎樣進行的
2020-12-25保險欺詐的載體是如何的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