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訴訟時效屆滿后當事人一方承認可以導致中斷嗎?
可以導致中斷,根據民法通則第140條的規定,中斷訴訟時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訴訟(起訴)、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請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承諾)。這些事由區別于中止訴訟時效的事由,都是依當事人主觀意志而實施的行為。訴訟時效的目的是促使權利人行使請求權,消除權利義務關系的不穩定狀態,從而訴訟時效進行的條件是權利人不行使權利,如果當事人通過實施這些行為,使權利義務關系重新明確,則訴訟時效已無繼續計算的意義,當然應予以中斷。
1.起訴。即權利人依訴訟程序主張權利,請求人民法院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起訴行為是權利人通過人民法院向義務人行使權利的方式。故訴訟時效因此而中斷,并從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時重新起算。
2.請求。這里指權利人直接向義務人作出請求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這一行為是權利人在訴訟程序外向義務人行使請求權。改變了不行使請求權的狀態,故應中斷訴訟時效。
3.認諾。即義務人在訴訟時效進行中直接向權利人作出同意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基于義務人認諾所承擔的義務,使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重新得以明確,訴訟時效自此中斷,并即時重新起算。認諾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包括部分清償、請求延期給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擔保等。
二、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律效果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發生后,已經過的時效期間歸于無效,中斷事由存續期間,時效不進行,中斷事由終止時,重新計算時效期間。但如何確認中斷事由的終止,因事由的性質有別而有所不同:
(1)因請求或同意中斷時效的,書面通知應以到達相對人時為事由終止;口頭通知應以相對人了解時為事由終止。在時效期間重新起算后,權利人再次請求或義務人再次同意履行義務的,訴訟時效可再次中斷。
(2)因提起訴訟或仲裁中斷時效的,應于訴訟終結或法院作出裁判時為事由終止;權利人申請執行程序的,應以執行程序完畢之時為事由終止。
(3)因調解中斷時效的,調處失敗的,以失敗之時為事由終止;調處成功而達成合同的,以合同所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時為事由終止。
司法機關在受理相關訴訟案件時,首先要對訴訟時效進行認定,因為法律上是明確規定了對于訴訟時效屆滿的情況下,是可以不受理相關案件 的,具體情況下,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情況來進行處理,避免法律適用錯誤的情況。
訴訟時效中斷司法解釋內容是什么?
訴訟時效中斷與中止的區別有哪些
最新訴訟時效中斷的計算方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判有期徒刑的人有選舉權嗎
2020-12-27擔保協議被擔保人的姓名寫錯了生效嗎
2020-12-11非法侵入住宅罪處罰是怎樣的
2020-12-06在中國履行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的管轄權
2020-12-12商號有限制嗎
2020-11-07值得參考的反擔保(保證)合同
2021-01-09最新勞動合同范本格式范本
2021-03-08贍養費糾紛立案材料要哪些
2020-12-12團伙盜竊價值七萬如何量刑
2021-02-01什么是自由價格機制
2021-03-16商業銀行發生信用危機由誰接管
2021-01-20政府可否要求撤銷行政協議
2021-03-01注冊倉單定義和流程是什么
2020-11-07房屋產權的辦理手續是怎樣的
2021-03-22數罪并罰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0-12-10企業有過錯工傷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2-20事業單位勞動糾紛是否可仲裁
2021-01-02什么是互碰自賠,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23飛機延誤險賠償太低怎么辦
2020-12-10保險人未明確說明的免責條款是否無效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