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推薦】訴訟時效 刑事訴訟法 行政訴訟 財產保全 證據 行政訴訟法 行政強制法 刑事案件審理期限
在我國《民事訴訟法》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是法院審理民事糾紛案件的法律基礎。其中有很多概念比較難理解,比如民事訴訟處分原則,那么如何理解民事訴訟法處分原則?其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下面我們通過律霸小編的這篇文章了解下吧。
一、如何理解民事訴訟中的處分原則?
處分原則是指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自由支配和處置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處分原則是民事訴訟法所特有的原則。民事訴訟解決的是平等之間和人身糾紛和財產糾紛,雙方當事人所發生的碰撞的利益是純粹的個人私利。由于私利根本不影響國家的公共利益,因此個人是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個人利益進行處分。可以主張利益,也可以放棄利益。處分原則是民事訴訟法當中特有的原則。而所存在的根據是民事訴訟法所解決的是個人利益的問題,而不是公共利益的問題。
二、處分原則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1、訴訟只能因當事人行使起訴權而開始,因當事人自主的撤訴行為而結束;
2、訴訟請求的范圍由當事人自行決定,當事人沒有提出的事項法院不能對其做出裁判;
3、當事人可以一在訴訟中變更、放棄和追加訴訟請求;
4、原告可以放棄已經提出的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原告的訴訟請求,當事人雙方可以在訴訟中就民事爭議的解決達成和解或調解協議解。
三、處分原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1、享有處分權的主體僅限于當事人。當事人本身就是利益主體,只有利益主體才能處分自己利益。而他人無權干涉利益主體的行為,通過這項內容要強調一點,人民法院不能通過強權來強迫當事人進行權利處分行為。
2、當事人處分的權利對象既包括民事權利,也包括民事訴訟權利,而且往往對民事權利的處分是通過處分民事訴訟權利的形式做出的。
3、處分原則貫穿于民事訴訟的全過程。在起訴階段,原告起訴,就是在行使自己的起訴權,以及主張自己的債權。原告可以在法庭上放棄自己的權利,可以申請撤訴,而在案件的最后執行階段,原告雙方仍然可以通過達成執行合解的方式來處分自己的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因此,處分原則是貫穿民事訴訟法的全過程。
4、當事人行使處分原則不能超出法律規定的范圍。
綜上所述,在民事訴訟領域,當事人有權決定是否起訴及何時起訴、法院只能被動接受,不得干涉,這就是關于民事訴訟法處分原則的簡單描述。這一原則充分保障了當事人在民事訴訟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當事人更好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妻多夫制是真的嗎
2021-01-25公司股東變更需要股東到場嗎
2021-02-07發生醫療糾紛,可否拒付醫療費
2021-01-17眾籌股權投資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11社區戒毒與社區康復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01假合同章的合同生效嗎
2020-11-13故意傷害輕傷一級會判刑嗎,怎么判
2021-01-16沒有登記的不動產抵押合同有效嗎
2020-11-17雇傭關系死亡是工傷嗎
2021-02-22學校對學生事故承擔過錯責任嗎
2020-11-23如何避免租房定金糾紛
2020-12-15“國五條”解讀
2021-01-16勞務合同的無效由什么確認
2021-01-24企業退休養老金相關規定是什么
2020-11-09開車自殺死亡是否屬于保險賠償范圍
2021-02-03我的汽車在外地出險怎么辦
2020-12-16代理人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仍然以被代理人名義實施的行為是否有效
2021-03-25土地出讓合同書怎么寫
2021-02-02違建房屋是否能獲得拆遷補償
2021-03-24公攤面積算不算房屋拆遷補償安置面積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