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推薦】訴訟時效 刑事訴訟法 行政訴訟 財產保全 證據 行政訴訟法 行政強制法 刑事案件審理期限
在我國《民事訴訟法》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是法院審理民事糾紛案件的法律基礎。其中有很多概念比較難理解,比如民事訴訟處分原則,那么如何理解民事訴訟法處分原則?其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下面我們通過律霸小編的這篇文章了解下吧。
一、如何理解民事訴訟中的處分原則?
處分原則是指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自由支配和處置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處分原則是民事訴訟法所特有的原則。民事訴訟解決的是平等之間和人身糾紛和財產糾紛,雙方當事人所發生的碰撞的利益是純粹的個人私利。由于私利根本不影響國家的公共利益,因此個人是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個人利益進行處分。可以主張利益,也可以放棄利益。處分原則是民事訴訟法當中特有的原則。而所存在的根據是民事訴訟法所解決的是個人利益的問題,而不是公共利益的問題。
二、處分原則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1、訴訟只能因當事人行使起訴權而開始,因當事人自主的撤訴行為而結束;
2、訴訟請求的范圍由當事人自行決定,當事人沒有提出的事項法院不能對其做出裁判;
3、當事人可以一在訴訟中變更、放棄和追加訴訟請求;
4、原告可以放棄已經提出的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原告的訴訟請求,當事人雙方可以在訴訟中就民事爭議的解決達成和解或調解協議解。
三、處分原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1、享有處分權的主體僅限于當事人。當事人本身就是利益主體,只有利益主體才能處分自己利益。而他人無權干涉利益主體的行為,通過這項內容要強調一點,人民法院不能通過強權來強迫當事人進行權利處分行為。
2、當事人處分的權利對象既包括民事權利,也包括民事訴訟權利,而且往往對民事權利的處分是通過處分民事訴訟權利的形式做出的。
3、處分原則貫穿于民事訴訟的全過程。在起訴階段,原告起訴,就是在行使自己的起訴權,以及主張自己的債權。原告可以在法庭上放棄自己的權利,可以申請撤訴,而在案件的最后執行階段,原告雙方仍然可以通過達成執行合解的方式來處分自己的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因此,處分原則是貫穿民事訴訟法的全過程。
4、當事人行使處分原則不能超出法律規定的范圍。
綜上所述,在民事訴訟領域,當事人有權決定是否起訴及何時起訴、法院只能被動接受,不得干涉,這就是關于民事訴訟法處分原則的簡單描述。這一原則充分保障了當事人在民事訴訟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當事人更好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車輛損失險有必要買嗎
2020-11-12夫妻離婚了祖父母擁有對孩子的探視權嗎
2020-11-20道路交通事故賠償司法解釋
2021-01-26單位過錯造成員工自殺如何賠償
2021-01-16房產贈與的份額很少怎么收稅
2020-12-26二次固定合同到期終止怎么賠償
2020-12-12接=解除合同后工資怎么補償
2021-01-28什么是公共交通意外險
2021-02-15拼車出事故責任誰來擔
2021-02-10法律對產品責任保險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1現行的家庭財產保險險種對比
2021-03-19保險合同的全面履行原則是什么
2021-01-21保險合同變更中的關鍵詞主要包括了哪些
2020-11-12如何正確區分人身保險合同和財產保險合同的不同點
2021-02-01保險合同成立超過兩年隱瞞病情能獲得賠償嗎
2021-01-07如何防備人壽保險合同中的“陷阱”?
2020-11-22外資保險公司籌建工作是否可以延長
2020-11-13拼車可能涉及到哪些保險
2021-03-20國有土地出讓協議范本怎么寫
2021-03-02集體林權流轉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