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情況能要求律師回避
1、《律師法》第三十九條: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不得代理與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
2、《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師應當告知委托人并主動提出回避,但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的除外:
(一)接受民事訴訟、仲裁案件一方當事人的委托,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中對方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被害人的近親屬的;
(三)同一律師事務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訴訟案件或者非訴訟業務當事人的對方當事人所委托的其他法律業務的;
(四)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存在法律服務關系,在某一訴訟或仲裁案件中該委托人未要求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其代理人,而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該委托人對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
(五)在委托關系終止后一年內,律師又就同一法律事務接受與原委托人有利害關系的對方當事人的委托的;
(六)其他與本條第(一)至第(五)項情況相似,且依據律師執業經驗和行業常識能夠判斷的其他情形。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發現存在上述情形的,應當告知委托人利益沖突的事實和可能產生的后果,由委托人決定是否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委托人決定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的,應當簽署知情同意書,表明當事人已經知悉存在利益沖突的基本事實和可能產生的法律后果,以及當事人明確同意與律師事務所及律師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二、民事訴訟什么情況下審判人員需要回避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四條: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規定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當事人委托律師的時候,如果發現委托的律師具有《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規定的任何情形之一,那么都是可以要求律師回避,而此時律師也應當主動提出回避。除非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案件。而除了律師會涉及到回避為,作為案件的審判人員,其實在符合法定情形的時候,也是應當回避。
律師辯護回避需不需要?
原檢察院辯護律師回避有這個規定嗎
刑事訴訟法律師回避是否有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現役軍人離婚該怎么辦?
2020-11-21行政訴訟敗訴的后果
2021-01-29企業使用童工單位如何處罰
2021-03-05分公司注冊手續有哪些
2020-12-27明星cos經典形象被告侵權,如何界定侵權
2020-11-14關于抵押期限是否影響擔保物權
2021-02-25焦作農村人均住房面積有什么規定
2021-01-23成年子女對父母行使探望權的限制
2021-01-10男方在女方孕期提離婚會凈身出戶嗎
2021-02-192020離休人員喪葬費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22工傷有工資嗎,工傷工資怎么規定的
2020-11-28離婚訴訟財產分割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怎么辦
2020-11-14合同中債權抵銷的要件是什么
2020-12-22效力未定的合同類型及其效力如何確定
2020-11-12一位老人去世后留下的房產如何繼承
2021-03-23法律允許將房子登記在孩子的名下嗎
2021-03-02企業地址變更員工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1-18勞動仲裁兩個被申請人歸哪個管轄
2021-01-15單位的工傷意外險能賠多少錢
2021-01-23保險合同糾紛中的法律知識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