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情況能要求律師回避
1、《律師法》第三十九條: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不得代理與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
2、《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師應當告知委托人并主動提出回避,但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的除外:
(一)接受民事訴訟、仲裁案件一方當事人的委托,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中對方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被害人的近親屬的;
(三)同一律師事務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訴訟案件或者非訴訟業務當事人的對方當事人所委托的其他法律業務的;
(四)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存在法律服務關系,在某一訴訟或仲裁案件中該委托人未要求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其代理人,而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該委托人對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
(五)在委托關系終止后一年內,律師又就同一法律事務接受與原委托人有利害關系的對方當事人的委托的;
(六)其他與本條第(一)至第(五)項情況相似,且依據律師執業經驗和行業常識能夠判斷的其他情形。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發現存在上述情形的,應當告知委托人利益沖突的事實和可能產生的后果,由委托人決定是否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委托人決定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的,應當簽署知情同意書,表明當事人已經知悉存在利益沖突的基本事實和可能產生的法律后果,以及當事人明確同意與律師事務所及律師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二、民事訴訟什么情況下審判人員需要回避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四條: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規定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當事人委托律師的時候,如果發現委托的律師具有《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規定的任何情形之一,那么都是可以要求律師回避,而此時律師也應當主動提出回避。除非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案件。而除了律師會涉及到回避為,作為案件的審判人員,其實在符合法定情形的時候,也是應當回避。
律師辯護回避需不需要?
原檢察院辯護律師回避有這個規定嗎
刑事訴訟法律師回避是否有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哪些合同可以單方解除
2020-12-31發明專利與實用新型專利申報申請事項有哪些
2021-03-18網簽可以作為抵押物嗎
2021-03-12環境污染造成損害該如何承擔責任
2021-01-22二審終審判決生效一審法院執行嗎
2021-02-05自助存包丟失商場是否應當賠償
2020-12-04集資房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0-12-31勞動糾紛案件申訴流程
2020-12-06掛靠車輛出事故的保險費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0-12-12如何理解一切險保險合同
2020-11-23人身保險可以退保嗎
2020-12-12機動車損失險理賠需什么材料
2021-03-14小時工突然受傷當事人應該理賠嗎
2020-11-08重復投保有什么后果
2020-12-21意外傷害保險介紹
2021-02-19被保險人權利之完善
2021-01-17土地承包經營權什么時候成立
2020-12-06拆遷補償簽了字有效嗎
2021-01-05寧夏農村宅基地和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17法律不規定拆遷補償標準的具體數額原因是什么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