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需要按照法定流程進行審理,否則將審理結果將不具備法律效力。在審理案件時,具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需要在法院所規定的時間內,將自己搜集到的證據上交給人民法院,那么,超過民事訴訟舉證期限是否還可以提交證據呢?
一、當事人可以在法庭上提出哪些新證據
《民事訴訟法》第125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證據”,但由于對“新的證據”沒有明確的界定,實踐中將遲交的證據都視為新的證據,在長期的審判實踐中,一些動機不純的當事人在開庭審理前不提供證據,在開庭審理中搞突然襲擊,或者在一審期間不提供證據,在二審或者再審期間再提供證據,以實現其拖延訴訟、損害對方當事人合法權益的目的。這種做法,不僅違背了民事活動和民事訴訟活動中當事人應當遵循的誠實信用原則,嚴重地干擾了訴訟活動的正常進行,有損法院裁判的權威性,有損對方當事人的利益,而且對有限的審判資源造成了極大浪費,是導致審判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對“新的證據”的范圍做了,明確的限定。
二、超過民事訴訟舉證期限是否還可以提交證據
(一)一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后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人民法院準許,在延長的期限內仍無法提供的證據;
(二)二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一審庭審結束后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未獲準許,二審法院經審查認為應當準許并依當事人申請調取的證據。當事人在一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一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當事人在二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二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二審不需要開庭審理的,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
根據司法審判的規定,超過民事訴訟舉證期限是否還可以提交證據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做出判斷,對于那些在舉證期間由于客觀原因,確實無法提供證據的,經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批準可以上交。但對于那些惡意不提交,拖延審判時間的,法院不予接受逾期提交的證據。
民事訴訟中哪些人可以提管轄權異議?
民事訴訟法關于強制執行有哪些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能夠賠償哪些費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退休金是單位發還是國家發
2021-02-17網上傳播隱私信息如何處理
2021-03-11留置流押條款無效的法律后果
2020-11-10老公私自賣房,我該怎么辦
2021-01-08遺產繼承到法院起訴怎么辦
2020-12-28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 關于印發《深化人民監督員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2021-02-21老公有外遇離婚財產怎么分割
2020-11-19房產抵押貸款只能5年嗎
2021-03-18債務危機有哪些救濟途徑
2021-01-03一個月未還款賣方能解除分期付款合同嗎
2021-02-24非法分包工程給個人如何處罰
2021-03-08警察立案后找不到嫌疑人怎么辦
2021-01-24口頭約定變更勞動合同,其效力如何
2020-11-11詳解相互保險公司的優劣勢
2020-12-01保險投資基金有哪些投資策略
2021-02-06保險理賠中保單維護需要注意的細節有什么
2021-01-11保險合同為什么會終止
2020-12-01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2-03疾病保險是否可以包含生存保險責任
2020-11-09國有土地出讓協議范本怎么寫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