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咱們常常會遇到有關合同實行的相關常識,可是許多人對履行不能和拒絕履行有什么區別不是很了解,拒絕履行和履行不能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區別呢?接下來律霸小編為您整理了這二者的定義、內涵等,以供參考。
是指債務人能夠實際履行而故意不履行。債權為請求權,債權人的請求權是針對于債務人的特定的行為行使的,債務人的義務也正是此特定的行為,此債權人得為請求及債務人所應實行的行為即為給付。在不當得利之債中,給付是不當得利人應返還不當得利的行為;在無因管理之債中,給付是本人應償付管理人在管理活動中支出的必要費用;而在合同之債中,由于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常常互為債權人和債務人,雙方當事人的行為都為給付。當然,給付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是不作為,即不為一定的行為,如債務人不得泄露技術秘密等。
拒絕履行,第一,是一種“毀約”行為,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拒絕按照合同約定履行自己義務,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行為;第二,是一種“抗辯”行為,是指:在雙務合同中,負有先履行義務的一方未在合同約定期限履行自己義務時,負有后履行義務的一方可以拒絕履行自己義務的一種行使先履行抗辯權的行為。
是指債務人在客觀上已經沒有履行能力。債務人由于某種原因,事實上已不可能履行債務。履行不能使債的目的客觀上無法實現,因而導致債務消滅或轉化為損害賠償之債,債權人無法請求繼續履行。
主觀不能與客觀不能,履行不能合同為客觀不能,非專屬于債務人之給付,其不能基于債務人之人的原因者,為主觀不能。”現在通說認為,客觀不能系指給付對任何人而言皆為不能。有基于自然法則的,如標的物于訂約前業已滅失;有基于法律規定的,如應為交付之物被禁止流通;也有基于經濟事實理由的,如約定在海底撈針,雖在技術上或為可能,但就經濟事實而言,則毫無意義,應認為是客觀不能。反之,則是主觀不能。如僅債務人不能為給付,但至少有一他人可以為給付的履行。例如甲將其鄰居乙所有的房屋出售給丙,甲無法交付,乙卻可以為交付。
自始不能與嗣后不能,自始不能是指在給付義務成立之時給付即為不可能。如出賣本不存在之物,因合同成立之時合同標的物就不存在,是為自始不能。嗣后不能是指給付在債務成立后始為不可能。如出賣之物于合同成立后標的物交付前滅失。主觀不能與客觀不能,自始不能與嗣后不能可以兩種分類可以相互混合,形成以下四種形態:自始客觀不能,如出售已燒毀的汽車;自始主觀不能,如出售他人之物;嗣后客觀不能,如出售的汽車于交付之前被燒毀;嗣后主觀不能,如一物二賣,于第一賣主而言為嗣后主觀不能。
全部不能與一部不能,全部不能是指給付標的全部不能履行。一部不能,是指給付的標的部分不能履行。例如,標的物一半消失,或應移轉完全的不動產所有權,而其不動產上存有已登記的共有權,地上權,永佃權等。給付一部不能,不單單在作為的給付,在不作為的給付有可能發生。例如甲乙兩都市禁止競爭營業,如債權人于甲市雖得繼續營業,而于乙市被禁止繼續營業時,則乙市禁止競爭營業的債務因而消滅。全部不能或一部不能,與自始不能或嗣后不能結合,形成自始全部不能、自始一部不能、嗣后全部不能和嗣后一部不能。
永久不能與一時不能,永久不能,是指債務的履行存在障礙,該障礙在履行期間內或在債務人得為履行的期間內不可能消除,則謂債務永久履行不能。而該障礙在履行期內或債務人得為履行期內可能消除的,為一時不能。在繼續的給付中,一時的障礙使得給付成為一部不能。自始客觀不能,如為永久不能,則合同無效;如為一時不能,則合同有效。例如買賣尚未發行的股票、買賣禁止流通的貨物,如于約定的給付期間內可期待股票的發行、貨物流通的禁止可解除,則合同有效,否則無效。嗣后的永久不能,發生債務人免責或賠償責任,而一時不能,則發生履行遲延的問題。
事實上的不能與法律上的不能
事實上的不能,也稱自然不能,即基于自然法則的不能。有基于外界自然而生者,如因作為標的物的馬死亡而履行不能,因洪水破壞鐵路而不能運送致履行不能,畫家因手臂骨折而不能作畫致履行不能等。有因人的能力受自然的限制而生者,如勞務者因病不能給付勞動。法律的不能,是指基于法律的規定而履行不能。有依法律規定邏輯上履行不能者,如給付屬于債務人之物,于其物上設定法律規定外的物權,因違反物權法定原則而導致履行不能,本案中約定甲方在辦妥轉讓手續后將有關證照交付乙方保管的義務等皆是。有在法律規定上非可期待債務人為給付者,如給付禁止轉讓或禁止輸出之物。
自始不能與嗣后不能區分標準與價值,在采納履行不能的概念的法律中,區分自始不能與嗣后不能的意義是重大的:即如果屬于自始不能,將導致合同無效,債務人應賠償債權人的信賴利益的損失;如果屬于嗣后不能,則合同有效,債務人應賠償債權人的履行利益的損失
兩者在法律后果上的區別還在于:自始不能使合同無效后,當事人已經履行的應恢復原狀;而嗣后不能將不發生恢復原狀問題,債權人除有權要求賠償損害以外,還有權獲得其他的法律救濟。
對與什么是履行不能和拒絕履行?大家都知道了嗎?這二者看似很相似,其實還是大有不同的。其享受到的權利與義務也不一樣。
違約責任如何賠償損失
對交通事故認定書簽字后不履行責任怎么辦?
合同履行情況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法律顧問能否代理訴訟
2020-12-17公司法務人員如何與聘用的法律顧問進行溝通
2020-11-26商標侵權行為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021-02-06脅迫婚姻宣布撤銷時可以請求賠償嗎
2021-03-10發生交通事故當事人如何處理
2021-01-09限制出境怎樣解除
2021-01-08夫妻不和想離婚怎么辦
2020-12-29綜合意外險是否包括駕乘私家車
2020-12-24家庭財產保險條款
2020-12-02簽署保險代理合同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1-12保險合同的效力會出現哪些情形
2021-03-13保險合同各條款的變更和更正
2021-01-24"保險受益人”空白 忽略保單細節引發爭議
2020-12-20被保險車無證駕駛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1-18外資保險公司動用保證金情節嚴重如何處罰
2020-12-20如何認定第三者損害
2020-11-25購買財產保險后要注意什么
2021-02-24辦理土地承包經營權需要什么證件
2020-11-26辦理土地轉讓手續需要提供的詳細資料有哪些呢
2020-12-26企業拆遷補償標準是什么,停產停業損失如何計算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