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履行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就是不愿意去實現某件事。法律上的拒絕履行可是有著特定含義的。要形成拒絕履行在法律上也有相應的條件。小編這就來給大家說說什么是拒絕履行以及拒絕履行構成要件有哪些?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一、什么是拒絕履行
拒絕履行,又稱“毀約”是指:債務人能夠履行卻不法地對債權人表示不履行。
債權為請求權,債權人的請求權是針對于債務人的特定的行為行使的,債務人的義務也正是此特定的行為,此債權人得為請求及債務人所應實行的行為即為給付。在不當得利之債中,給付是不當得利人應返還不當得利的行為;在無因管理之債中,給付是本人應償付管理人在管理活動中支出的必要費用;而在合同之債中,由于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常常互為債權人和債務人,雙方當事人的行為都為給付。當然,給付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是不作為,即不為一定的行為,如債務人不得泄露技術秘密等。
二、拒絕履行的構成要件
1、須有合法有效的債務存在這是拒絕履行的前提條件。如果沒有合法有效的債務關系存在,就無所謂拒絕履行的問題。
2、須履行仍為可能。
如果履行已陷于不能,則為履行不能,只有在可能履行債務的情況下,債務人拒不履行債務的,才構成拒絕履行。
3、須債務人有拒絕履行債務的表示。
債務人的拒絕履行的表示,或者是明示的,或者是以行為的方式為之。無論以何種方式,債務人向債權人所表達的不履行債務的意思都是明確、肯定的。
4、須債務人主觀上出于故意。即債務人明知存在債務并且能夠履行債務而不履行。債務人的故意由法官依具體情事作出判斷,無需債權人舉證。債權人只須證明債務人不履行債務即可。
5、債務人拒絕履行債務無正當理由。
債務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履行債務的,才能構成拒絕履行。如果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是因為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或者是因為所附條件未成就,或是因為債務履行期限未到,則為正當行使權利或有正當理由,不構成拒絕履行。
拒絕履行在法律中的意思就是毀約,就不愿意還債的意思。欠債的人沒有什么正當理由卻不愿意還錢的,那就是拒絕履行。如果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就可以視具體情況而定。有這些方面疑惑的朋友,也可以咨詢律霸的律師。
合同不能履行的補救措施有哪些
合同履行期限約定不明如何處理
合同履行情況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九級傷殘工傷賠償標準是如何的
2021-03-06施工沒砸到人能要求賠償嗎
2020-12-09股東代表訴訟需要滿足的條件
2021-01-05商業匯票是怎樣申請的
2020-12-08如何區分夫妻共同債務和夫妻個人債務
2020-12-21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該如何定罪
2020-11-21交通事故“私了”
2021-03-25交通事故索賠訣竅:尋找最佳法院
2021-02-03婚后是否可公證來確保個人財產
2021-01-06法定繼承人的兄弟姐妹之間如何繼承遺產
2020-12-22農村集體土地租賃期限有多長
2020-11-18《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實施后人民法院受理 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新
2020-11-19勞動糾紛多長時間內能去仲裁
2020-11-24人壽保險保單能夠轉讓嗎
2021-01-03職業變了 保險是否要變
2021-02-08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公告內容要核準嗎
2020-11-10投保人怎么要求退還保險費
2021-01-05二手車沒保險違法嗎
2021-03-02保險理賠沒下來保證金怎么寫
2021-02-14代理商出具的授權書格式是怎樣的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