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繼承人李某愛人早逝,其有三子,長子李大,次子李-耳,三子李-山。長子李大于2004年先被繼承人亡故,其媳張某自丈夫去世后,便與李-耳、李-山一起承擔了贍養被繼承人的義務。但被繼承人李某生前有收入和自理能力,較少向兒子及兒媳提出經濟或勞務上的要求,兒媳張某也如小叔子李-耳、李-山一樣平常不斷前往被繼承人的住處探望老人。只是在被繼承人李某臨去世前三、四個月,李某因病住院累及子媳,直至亡故。兒媳張某不僅在老人生病療養期間與李-耳、李-山輪替伺候,還承擔了老人三分之一的喪葬費。后在處理老人的遺物時發現有三萬元現金,但李-耳、李-山持有該三萬元后不同意分配給張某,形成糾紛,張某遂訴至法院,要求按第一順序繼承人的身份繼承遺產。
分歧意見:
該案在審理過程中形成分歧,第一種意見認為:張某享有繼承權。理由如下:一、本案中,張某作為被繼承人的兒媳,其與李某的關系在法律上是姻親關系,是基于張某與李某的長子李大的結婚事實而產生的。在李某的長子李大亡故的情況下,這種姻親關系也隨之消滅,則張某與被繼承人李某在法律上互不承擔任何責任和義務。但張某并未因不用承擔義務而放棄對被繼承人的贍養,而是在事實上承擔了其丈夫應盡的義務。國家為鼓勵這種行為,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明確規定: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母進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第十二條)。故,張某享有繼承權是有法律依據的。
二、承認張某享有繼承權并讓其據此分得一部分遺產,這恰好也體現了我國民法所強調的權利義務相一致的原則。如前所述,作為喪偶兒媳的張某本無贍養李某的義務,其對李某不盡任何義務都不會受到法律的責難。但她履行了一定的義務,那么在法律上也就應當讓她享有一定的權利。而喪偶兒媳、喪偶女婿在合乎法定條件的情況下享有繼承權,這種中國特有的繼承制度恰能解決這一問題,這即順乎人情,又符合法理。
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三十條“對被繼承人生活提供了了主要經濟來源,或在勞務等方面給予了主要扶助的,應當認定其盡了主要贍養義務或主要扶養義務。”該條的規定已有一定的滯后性,不適用當前的實際情況。因該解釋出臺時我國尚處于計劃經濟時代,社會保障體制尚不完善,國民的養老問題主要滿足于吃飽穿暖。至于親情贍養、精神慰藉,當時考慮尚少。而如今,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老年人生活條件多有改善,他們缺乏的不是物質而是精神慰藉,目前日漸增多的精神贍養案即是明證。本案中,被繼承人李某有收入又有自理能力,其在物質方面的需求并不大。倒是在兒子亡故的情況下,兒媳能去探視,這無異能給其極大的安慰。更何況兒媳承擔了三分之一的贍養義務。是故,應當承認張某享有繼承權并分配給其一份遺產。
第二種意見認為:張某不享有繼承權,但享有酌情分得遺產權。理由如下:一、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喪偶兒媳享有公婆遺產繼承權的法定條件是“對被繼承人生活提供了主要經濟來源或在勞務方面給予了主要幫助”。具體而言是指經濟上給予老人生活費、醫療費等方面的資助,生活上與老人共同生活,經常照料,把老人日常生活料理的井井有條。并且這種行為具有長期性、經常性。本案中張某的行為顯然沒有達到上述要求。二、張某不享有繼承權,不意味者她的行為在法律上遭到了否定。法律作為評價人們行為的規范,對具有積極意義的行為還是持肯定態度的。我國繼承法第十四條后項規定:繼承人以外對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可以分給他們適當的遺產。適用該條,酌情分配給張某部分遺產,同樣體現了我國民法所貫徹的權利義務相一致的原則。設若張某與其亡夫有子女,則張某與其子女代位繼承分得的遺產可為三分之一強,設若張某無子女,則其分得遺產可為三分之一弱。這樣,較之張某直接享有繼承權更有利于處理此類糾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怎么賠償
2021-02-15事實收養關系的認定
2020-11-282020最新的交通事故傷殘鑒定等級是怎么樣的
2021-02-05治安案件金額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1-01-12保姆續約要交中介費嗎
2021-02-10超市購物車小孩摔死,應當由誰負責
2020-12-05入職3個月無故被開除賠償金怎么算
2020-11-08處分以后能否直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26設立外資保險公司的條件有哪些
2021-01-30房地產保險合同有什么主要內容
2021-01-29買旅行社境外旅游保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22保險公司行使合同解除權后,其已經承擔的賠償金能否追償
2020-12-26保證保險合同法律適用問題研究
2020-12-26外資保險公司可以經營大型商業風險業務嗎
2021-01-29自愿保險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19車險理賠注意事項
2020-11-13土地承包經營權如何排除妨害
2020-12-21什么叫做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0-11-14承包集體林地遇拆遷補償款歸誰?
2020-11-19土地管理法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