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繼承有什么原則
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愿償還的不在此限。
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償還責任。
案情:
借款雙方當事人都死亡后,是否意味著因借款引發的債權債務關系就自然消失了呢?10月22日,江蘇省海安縣審結的一起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案中,對此作了否定的回答。該院一審判決被告吳某等4被告以繼承的遺產為限償還原告鄧某等4人借款11500元。
1997年1月4日,被告吳某的丈夫張某因購毛竹,向原告鄧某的丈夫鞠某借款11500元,并向鞠某出具借條一份。2002年6月18日和2002年9月1日,借款雙方當事人張某、鞠某相繼因病去世。債權人鞠某的第一順序繼承人有妻子鄧某及三個子女;債務人張某的第一順序繼承人有妻子吳某及四個子女,但其一個女兒吳某表示其放棄繼承權。后鞠某的繼承人向張某的繼承人追要借款無著,形成訴訟。
法院審理后認為,債務人張某向債權人鞠某借款有借條為憑,雙方之間的借貸關系合法有效,應當予以認定。鞠某去世后,其法定繼承人繼承債權,并以共有人身份向張某的法定繼承人主張權利,符合法律規定,應予支持。被告人吳某辯稱已歸還借款,但未提供相應證據,對其所辯難以采信。對債務人張某去世后所遺留的生前債務,其繼承人應以其遺產的實際價值為限承擔清償責任。遂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的有關規定作出了前述判決。
點評:
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一致的,任何公民都是既可以享受權利,又要承擔義務的。死者的債權屬于法定遺產,其繼承人的索債權受到法律保護。繼承人在繼承了被繼承人財產權利的同時,也要承擔償還被繼承人債務的義務。即使債務雙方當事人都已死亡,雙方的債權債務關系通常并不消滅;除非債權人死亡沒有繼承人或債務人死亡沒有遺產中的一種或兩種情況同時出現時,債權債務關系才消滅。而本案這種兩種情況都沒有出現,故債權債務關系并不消滅。
但我國法律實行限制繼承原則,即繼承人對被繼承人生前所負的債務,在清償時以遺產的實際價值為限。《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33條規定:“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愿償還的不在此限。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償還責任。”因而,法院判決本案4被告在繼承遺產的范圍內向4原告清償債務。同時,由于債務人張某的一個女兒吳某放棄了繼承權,依法不負償還責任,故法院沒有將其列為被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長時間不能履行合同怎么辦
2021-01-21商標侵權如何判定
2020-11-11取保候審和監視居住的期限
2020-11-25小區改造造成個人財產損失怎么辦
2021-01-11公司錄用童工怎么賠償
2020-11-08寄存物發生毀損怎么辦
2021-03-23集體土地租賃協議書的內容
2021-03-17五險一金糾紛的處理規則是什么
2021-03-07合同期內崗位調動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1-02-13勞務輸出的內容
2021-03-02國家規定實習期多長
2021-01-08勞務外包能否規避用人主體責任
2021-01-07婚前買房婚后辦證是否屬于共同財產
2020-12-07勞動爭議是否可以工資結算了再申請
2021-02-24公司末位淘汰給賠償嗎
2021-01-03人身保險合同的構成要件
2021-02-26“私了”事故中證據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021-02-16失業保險基金數額如何確定
2021-02-24生育保險是否屬工資福利
2021-01-28如何認定第三者損害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