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總則與繼承法關系有哪些變化
《民法總則》與《繼承法》都是基本法要遵循新法優于舊法的原則,《繼承法》對身份行為效力有特別規定的,適用其特別規定,其依據為分則規定優先于總則規定之原則。《民法總則》明確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的保護,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出生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也就是說,通過贈與合同把財產無償送給胎兒、訂立遺囑把遺產留給胎兒,在法律上統統予以保護。當然,如果胎兒沒能正常出生,那也就沒有保護的必要了,這樣的規定比《繼承法》又進了一步。
二、民法總則對家庭的影響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以下簡稱民法總則),意味著我國民法典編纂工作邁出了實質步伐。對百姓而言,民法典就是權利的宣言書。作為民法典的總則編,歷經三審的民法總則草案,權利法色彩愈發明顯,呈現多個亮點。該法的頒布也將給日后的婚姻家庭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現從家事律師的視角為您解讀此部民法總則。
1、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按照以前的民法通則第十二條規定:“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而新頒布的民法總則第十九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新舊對比可以看出:
1)八歲以上不到十歲的孩子,獨立跟外人打交道時效力地位提升了。在舊規下一個八歲以上不到十歲的孩子如果將自己的文具、玩具等小額物件送人,在法律是無效的民事行為,而在新規下八歲以上,就不再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了,而是可以實施跟自己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行為。再送個玩具給其他小朋友,法律上是有效的,八歲以上不滿十歲的孩子,實施的超出自己年齡、智力的民事行為,也從以前的一律無效,變成效力待定(監護人追認后有效)。
2)八歲以上的孩子在父母離異時,關于撫養權歸屬問題更有發言權了。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要求,離婚時父母雙方對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隨父或隨母生活發生爭執的,應考慮該子女的意見;離婚以后,一方要求變更10周歲以上未成年子女的撫養關系,該方又有撫養能力的且子女愿隨其生活,應予支持。這里面,作為關鍵分界點的10周歲,就來源于民法通則關于限制行為能力起始年齡的規定。民法總則出臺之后,這一年齡應該相應地調整為8周歲。也就是說,往后的婚姻家庭案件,對離異夫妻的子女直接撫養權歸屬問題,8周歲以上的孩子意見將會變得非常重要。當然,遵循兒童最大利益原則以及類推適用監護人的確定規則,確定離異夫妻無民事行為能力子女的直接撫養權歸屬,也應當盡可能尊重孩子的意愿。只是,相比之下,八周歲以上的孩子被法律確定為有一定的行為能力,所以對自己由哪方父母直接撫養具有更大的發言權。
3)學校對于低年級學生的侵權責任減輕了,加大了父母的責任義務。“過錯責任原則”是確定幼兒園、學校民事責任的法律依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60條有明確的司法解釋:“在幼兒園、學校生活、學習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療的精神病人,受到傷害或者給他人造成損害,單位有過錯的,可責令這些單位適當給予賠償。” 由此可見按舊規,8歲以上不滿10歲的孩子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如果在學校受傷了,推定學校有過錯就得承擔責任;學校要說自己沒錯、不承擔責任,得拿出證據證明盡到了教育、管理職責。但是按新規定,8歲以上不滿10歲的孩子屬于限制行為能力人了,如果在學校受傷,父母原則上只能自己承擔后果,想讓學校承擔責任的話,需要證明學校有過錯。過錯的舉證責任由學校變成了父母,加大了父母的責任義務。
2、監護制度作了重大調整
1)最有利于被監護人的原則被明確寫進民法總則。民法總則第三十五條規定:“監護人應當按照最有利于被監護人的原則履行監護職責。監護人除為維護被監護人利益外,不得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新法的修改體現了國家與社會對老人和兒童等弱勢群體的保護力度加大,這是法治文明的進步體現。
2)監護事項需要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愿。舊規定中,一旦成為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就只能等著別人來替自己做決定了。但事實上,即便是無行為能力人,他也有自己的喜好,也有相當的能力判斷自己想要什么。新法對這一點予以了較大篇幅的改動,對于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在作出與被監護人利益有關的決定時,應當根據被監護人的年齡和智力狀況,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愿。成年人的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應當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愿,保障并協助被監護人實施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對被監護人有能力獨立處理的事務,監護人不得干涉。
3)關于監護資格撤銷和恢復的規定更明確、具體了。民法總則第三十六條規定了三種具體情況下,人民法院根據有關個人或者組織的申請,可以撤銷監護人資格,安排必要的臨時監護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監護人的原則依法指定監護人,同時第三十八條還規定:“被監護人的父母或者子女被人民法院撤銷監護人資格后,除對被監護人實施故意犯罪的外,確有悔改表現的,經其申請,人民法院可以在尊重被監護人真實意愿的前提下,視情況恢復其監護人資格,人民法院指定的監護人與被監護人的監護關系同時終止。”填補了舊規對恢復監護資格的立法空白。
4)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民法總則第二十九條新增了父母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未來針對一些患有重大疾病或者高危行業的父母,可以在生前立下遺囑為孩子選定監護人。
5)老人擔心自己日后失能的,可以預先選好監護人。民法總則第三十三條規定;“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成年人一旦因為疾病、年老,成為限制行為能力人或無行為能力人的,必然面臨監護問題,尤其是一些老人在完全正常時,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主動安排監護人不失為一種較好的安排。
3、網絡虛擬財產也要進行離婚財產分割或被繼承
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由此可見,以前Q幣、游戲裝備等虛擬財產在法律中一直缺乏明確定位,這次民法總則頒布后,這些網絡虛擬財產終于可以在離婚時和繼承時有了確定的財產身份,依照新規雖然并沒明確說婚內虛擬財產是否要進行離婚分割或被繼承,但作為具有直接經濟利益的民事權利,在離婚和繼承時得到保護是不言而喻的 。此次民法總則對個人信息、數據和虛擬財產的規定,與時俱進地體現了人民群眾的權利訴求和價值理念。
4、家事領域的維權,訴訟時效放寬了
1)訴訟時效由兩年變為三年。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是為了避免權利人“躺在權利上睡覺”、督促其行使權利而產生的制度,一旦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權利就得不到法律的保護。由于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交易方式與類型更趨復雜,規定行使權利的時間為兩年,已不能再滿足社會大眾的普遍需求,將訴訟時效由兩年延長為三年,體現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2)未成年人遭受性侵,成年后也可訴訟維權。民法總則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由于未成年人心智不熟,可能對什么事“性侵害”都不明白。針對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起算點,新規做出了特殊規定,不受原來從受到侵害之日起算的限制,從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給受侵害的未成年人在成年之后以法律救濟的機會。
3)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六個月內,因下列家事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民法總則第一百九十四條規定的家事障礙有: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喪失代理權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繼承開始后未確定繼承人或者遺產管理人;權利人被義務人或者其他人控制,例如通過家庭暴力等方式控制權利人的情況下,訴訟時效中止。
4)贍養費、撫養費或者扶養費啥時都可以要,不受訴訟時效限制。民法總則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下列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請求支付撫養費、贍養費或者扶養費。”可見此次立法很注重保護家庭成員中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以后老人、孩子、婦女,可以隨時向義務人請求支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不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綜上所述,民法總則與繼承法都是民法領域的重要法規,民法總則是對民事法律關系的一個總的調整,繼承法這主要調整與繼承相關的法律關系,但是兩者都是基本法,沒有隸屬關系,只是遵循新法優于舊法的原則,同時,民法總則對于民事關系的調整也做了很大變動,更容易操作,也更具體。
民法總則全文
繼承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轉繼承有哪些法律依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未約定保證方式保證人能免除保證義務嗎
2021-02-11員工弄虛作假如何處罰
2020-12-16解約定金與違約金的區別
2020-11-24經濟糾紛會異地審理嗎
2021-03-25交通事故鑒定醫療終結時間期限是多久
2020-11-16車禍受傷后的索賠流程
2020-11-20長時間空置出讓土地會被收回土地使用權嗎
2021-02-09裁定管轄包括哪三種管轄
2021-01-01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21服刑期間民事賠償怎么辦
2020-12-26框架合同是否需要約定有效期
2021-02-23女兒和孫子誰的繼承權大
2021-02-24別墅地皮可買賣建房嗎
2021-01-15土地侵權糾紛是否屬于行政前置
2021-02-13履行競業限制義務的人員有哪些
2021-01-31調解能確定勞動關系嗎
2020-12-28保險合同訂立程序的特征
2020-12-04簽訂保險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0-12-03車輛易主時保險賠償也變嗎
2020-11-18學生意外保險理賠的條件有哪些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