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90年代偷稅漏稅比例標準是多少
90年代偷稅漏稅比例標準是0.5‰。偷稅是指納稅人故意違反稅收法規,采用欺騙、隱瞞等方式逃避納稅的違法行為。如為了少繳納或不繳納應納稅款。有意少報、瞞報應稅項目、銷售收入和經營利潤;有意虛增成本、亂攤費用,縮小應稅所得額;轉移財產、收入和利潤;偽造、涂改、銷毀帳冊票據或記賬憑證等。偷稅損害了國家利益,觸犯了國家法律,情節嚴重的構成偷稅罪,屬于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罪的一種,對構成偷稅罪的要依法懲處。
二、原因
1、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和職業操守
企業賬本是稅務機關征收稅款的直接依據,而會計的基本職責就是記錄企業的日常經濟活動。但是,現實生活中,卻存在企業會計從業人員業務能力和職業操守較低,沒有遵從會計準則記錄企業經濟事項,不能夠正確記錄企業經濟業務,導致企業偷稅行為的發生。
2、企業追求高利潤的目的和僥幸的心理
在不少企業決策者眼里,納稅是一筆損失而不是每個公民的義務。他們更傾向于隱匿收入夸大成本,而達到不繳稅和少繳稅的目的。同時對于國家的法律懲罰,部分企業決策者對于偷漏稅行為存在僥幸心理,在不完善的稅收征管體系下,進行偷稅的行為。
3、對偷漏稅行為的處罰力度
我國稅收征收法及其相關法律對稅務部門對企業的偷漏稅行為的處罰力度和手段不夠。按照稅收征管條例的規定,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50%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這顯示了對偷稅漏稅者是采取罰款的經濟制裁為主,且不涉及個人利益。同時,罰款的低力度也提高了企業對偷稅行為收益的預期。
4、稅收征管體系不健全
我國一般意義的宏觀稅收并不高,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相比都相對較低。但是,我國稅收征管體系不健全稅負比重不高,“費”負擔卻很重,導致納稅人鋌而走險,以此減輕企業負擔。
同時稅收征管體系的稅務干部業務素質偏低,造成偷稅查不出來。甚至,
有些稅務人員不認真負責,拿國稅作交易,企業交多少算多少,收“人情稅”。
人們根據自身的收入情況的不同,上交的稅收也就不一樣,但是需要我們明確的是上交稅收是必要的,也是每一位公民的義務。為了共同的建設和諧社會,人們應該遵守法律制度,共同的維護社會的和諧發展,不因自身原因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
偷稅罪單位犯罪嫌疑人是屬于單位犯罪嗎?
我國刑法偷稅罪量刑標準
偷稅罪還是逃稅罪是怎么區分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合同解除的條件
2021-01-03物權法對主物,從物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9行政處罰如何影響刑事責任
2020-12-15專業離婚律師的告誡
2020-12-18被抵押的房產是否可以資產保全
2021-02-13勞務分包合同是否需要約定保證金
2020-11-14加盟后開了店,且合同已經到期了還能解除合同嗎
2020-12-162020輕微傷有等級嗎
2021-01-20承包關系中賠償責任
2021-01-22農民工工傷可享受哪些待遇?
2020-12-15我國產品責任的損害是如何賠償的
2021-01-05從車險爭議看保險人賠付責任的認定
2021-01-28保險的損失補償原則問題
2021-03-22保險合同中出現的哪些條款無效
2020-12-12保險合同采取的形式包括什么
2021-03-15保險理賠對方不配合怎么處理
2020-12-30受益人的指定和變更是怎樣的
2021-02-08承包的土地可以領取糧補嗎
2021-01-05農村集體土地轉包轉讓合同中的違法問題有哪些
2020-12-02養殖場拆遷補償標準究竟是怎樣的呢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