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偷稅漏稅的相關規定是什么?
關于偷稅漏稅的相關規定主要是:
1、分層次處罰
針對偷稅數額的不同,本條分別規定了兩個層次的量刑幅度。第一層次是:“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10%以上并且偷稅數額在1萬元以上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二層次是: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30%以上并且偷稅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同層次的偷稅數額只能在本層次量刑幅度內判處,不能任意跨越,否則將造成量刑畸輕或畸重的后果。”
2、對自然人偷稅并處罰金
針對偷稅犯罪行為的貪利性特征,本條對自然人犯罪主體在各層次量刑幅度內,除規定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自由刑外,一律規定了“并處偷稅數額五倍以下的罰金”。其立法精神是,主刑和附加刑必須同時判處,不具有選擇性,以防止偷稅人在經濟上占便宜。
3、對單位犯偷稅罪采取雙罰制
即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同時對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條的規定處罰。在司法實踐中、對單位判處罰金后,一般對單位的責任人員只判處自由刑,而不再并處罰金,這種作法是否符合立法精神,尚有待進一步討論。
4、對多次偷稅的違法行為累計數額合并處罰
本條第3款對此作了明確規定。按照刑法理論,行為人在一定時期內多次實施偷稅違法犯罪行為未經發現,或雖發現但未經處罰的,均應視為犯罪行為的連續狀態,其犯罪數額應當累計計算,按一罪合并處罰,不適用數罪并罰。反之,如行為人多次或某一次偷稅違法行為已經過稅務或司法機關處罰,則不應再將此數額累計計算合并處罰。
合理避稅是不是偷稅漏稅的一種?
稅收是以實現國家公共財政職能為目的,基于政治權力和法律規定,由政府專門機構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財產或特定行為實施強制、非罰與不直接償還的金錢或實物課征,是國家最主要的一種財政收入形式。
稅收收入是我國財政收入最主要的來源,是按照法律所規定的標準和程序向企業和公民征收的,以此來解決國計民生,收入分配等問題。稅收關乎我們每一個人,所以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按時交稅都是我們應盡的義務!然而,現實中還是有不少企業因為偷稅漏稅而被處以嚴厲的處罰乃至刑罰。最近專車公司Uber中國涉嫌偷稅漏稅就被傳的人盡皆知。那什么才是合理避稅、偷稅漏稅呢?合理避稅和偷稅漏稅有區別嗎?
避稅是指納稅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采取一定的形式、方法和手段,規避、降低或延遲納稅義務的行為。客觀原因是稅法及其有關法律的不健全,不完善。避稅是一種合法的行為。那避稅還有不合理的嗎?什么才是合理的避稅呢?合理避稅是針對納稅人而言的。是納稅人運用稅收政策,合理的規避稅收降低稅負。合理避稅的前提是,不違反稅法。也就是說,不同的納稅人對國家稅法規定的條目理解是不同的,有些納稅人理解透徹,并能夠充分聯系結合相關規定,就能充分利用稅法的規定為企業降低稅負,而有些納稅人斷章取義,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就可能會給企業造成損失。
偷稅是指納稅人采用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進行虛假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偷稅是一種非法的行為。漏稅是指納稅人并非故意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行為。漏稅是由于納稅人不熟悉稅法規定和財務制度,或者由于工作粗心大意等原因造成的。如錯用稅率,漏報應稅項目,少計應稅數量,錯算銷售金額和經營利潤等。
如果說公民在利用國家提供的資源得到了市場上存在的利潤的話,應該自覺地在自己獲得的財產中分割出一小部分作為國家的反饋,而國家也會再次用這些稅費反過來繼續建設好這個社會,這是一個相互的過程,如果有公民偷稅漏稅那就是侵害所有人的權益而需要被重罰的。
偷稅漏稅處罰標準是什么?
舉報偷稅漏稅的后果都有哪些法律規定
偷稅漏稅多少構成犯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共同犯罪的構成要件
2021-02-17派出所可以開違停罰單嗎
2021-01-13房地產開發法律顧問合同
2021-02-02什么是殘廢等級
2020-12-14怎樣申請暫停行政處罰決定
2020-12-26賣假貨會判刑嗎,賣假貨的法律責任
2020-11-15被強制隔離戒毒可以探視非直系親屬嗎
2021-02-23協議限制離婚自由歸于無效
2021-02-27交通事故賠償項目參照標準
2021-02-22私立醫院產權證可以抵押嗎
2020-12-27微信聊天記錄能否作為證據
2021-02-28政府回購房土地出讓金要交多少
2021-03-21經營范圍相同就是違反競業限制嗎
2021-03-04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二)
2021-01-15調崗時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1疫情期間工資怎么發
2021-03-11什么是保險的保額
2020-12-26肇事罰單保險公司報銷嗎
2021-03-03單位沒有交生育保險能不能享受到利益
2020-11-08保險公司以不屬于事故項目拒賠未說明的條款有效嗎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