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訴訟時效中止的情形有哪些?
行政訴訟法地第四十四條規定:訴訟期間,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
(一)被告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二)原告申請停止執行,人民法院認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并且停止執行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裁定停止執行的;
(三)法律、法規規定停止執行的。
訴訟時效一經開始,便向著完成的方向進行。但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訴訟時效在進行過程中會發生某些特殊情況。其中,訴訟時效的中止和中斷表現為阻礙訴訟時效在法定期間完成的情況,民法學上稱為時效完成的障礙。
行政訴訟法對時效的中止有著明確的規定,該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況耽誤法定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后的十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由人民法院決定。”,解釋進一步將中止的原因擴大到“不屬于起訴人自身的原因”,并規定“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訴訟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這是解釋保護行政相對人訴權保護的一個具體體現。
民法上引起訴訟時效中斷的事實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的,其特點在于均是當事人有意識的行為,包括起訴、權利人主張權利或者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的行為。這些法定事由只要在訴訟時效進行中出現即引起時效的中斷。
具體行政行為以實現現行決策目標為宗旨,通過直接或間接影響相對人的權利義務,來調整和制約社會行為,達到管治社會的目的,因而一經作出,其內容即具有以國家強制力為保障的確定力、拘束力、執行力,其變更或者撤銷必須經過法定的途徑,相對人不服該行為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期限不以行政相對人與行政長官之間存在請求撤銷或者同意撤銷、請求變更或者同意變更具體行政行為的意思表示而中斷,因此筆者認為,民法上權利人主張權利或者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的行為不適用行政訴訟時效的中斷。
行政訴訟時效的中斷只有兩個原因,一是依法提起行政復議,二是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訴訟時效中止只是時效停止計算,等到事由出現后時效繼續計算,時效中止對于債權人而言是一件好事,對于他們來說更有利,其中還涉及到時效中斷的情況,不同之處在于時效中斷,如果事由出現之后,時效應當重新計算。
什么是訴訟時效中斷?
申請調解是否構成訴訟時效中斷?
民事訴訟時效中斷有什么條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冤假錯案取保候審可以申請國家賠償嗎
2020-12-29疫情期間可以停薪嗎
2021-02-26離婚時夫妻債務如何清償
2021-03-19婚前隱瞞債務是騙婚嗎
2021-02-12追討贍養費可以申請先予執行嗎
2021-03-16出軌起訴離婚的程序是什么
2021-01-25農田非法取土如何處罰
2020-12-13員工離職老板能不能扣工資
2020-12-16什么是勞動合同,簽訂勞動合同應當符合哪些條件?
2021-01-07解除合同賠償金算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1-02-04競業限制合同里面沒有寫時間有沒有效
2021-03-03能登報聲明斷絕親子關系嗎
2021-03-20北京市勞動局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會議紀要
2021-01-03綜合意外險包括哪些
2020-12-04投保家庭財產保險應當考慮哪些事項
2021-01-31人身保險合同的格式是怎樣的
2021-03-16撞傷行人駛離現場返回時掉頭撞樹如何理賠?
2021-01-12公共航空運輸企業需要投什么保險
2021-01-20購買車險的原則有哪些
2021-01-16保險法有哪些法律責任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