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事局長行政不作為的救濟途徑包括哪些?
包括:
1、行政復議對行政不作為的救濟
《行政復議法》第1條規定:為了防止和糾正違法的或者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可見,行政復議制度的建立,使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受到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侵犯時,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使自己的合法權益得到及時的補救。
《行政復議法》規定了三種依申請而產生的具體行政不作為可以申請行政復議。
可以說,《行政復議法》中對行政不作為救濟的范圍是很狹窄的,而且行政復議是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一種監督行為,是行政機關內部的自我約束,很難保證救濟的完全實現。
應當強調指出的是,控制自由裁量權的規則并不一定都是立法機關或司法機關在制定的,它們可能是執行機構和行政機構自己制定規則活動的產物。
2、行政訴訟對行政不作為的救濟
①行政不作為可訴的依據
將行政機關的行政不作為納入行政訴訟的范圍,在中外早已有之,只是他們對這類訴訟的稱謂不一樣。
我國憲法第四十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對于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明事實,負責處理”。
行政訴訟制度的建立,使公民權益在受到行政權的侵害時能得到切實的保障,這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權利本位”意識增強的必然反映。從一定意義上說,行政訴訟法不僅是建立了一項訴訟制度,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項民主制度。行政訴訟法不僅保護公民合法權益,更重要的是,它從監督的角度,要求行政機關依法行政。
行政中的“不作為”行為,是基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符合條件的申請,行政機關依法應該實施某種行為或履行某種法 定職責,而行政機關無正當理由卻拒絕作為的行政違法行為,亦稱“不作為違法”或“消極違法”行為。
行政機關在受理行政復議案件之后,如果是確實存在不作為的現象的,行政機關應當對不作為的機關和工作人員進行行政工作系統的內部處罰、即警告、降職、處分、開除等,如果是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的行為處罰刑法的,就應當直接移交給人民法院處罰。
哪些行政不作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不作為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構成行政不作為的條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營業執照吊銷職工仍可申請工傷嗎
2020-11-29侵犯著作權罪處罰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22房產證解除抵押有期限嗎
2021-02-22現金支票收款人能否是個人
2021-02-13擔保協議不寫借款人可以嗎
2021-01-20新婚買婚房注意事項
2020-11-21遺囑怎么寫法律才具有法律效力
2020-12-24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如何分配
2020-11-16夫妻一方把房屋贈給他人有效嗎
2021-03-07企業單方面解約應如何賠償
2020-11-23如何申請限制出境
2021-02-09房屋中介負有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30工作3年未簽訂勞動合同后辭職可以申請補償金嗎
2020-12-20勞動合同變更員工不接受怎么辦
2021-03-02如何指定人壽保險的受益人
2021-03-10人壽保險的投保對象是什么,買人壽保險時應注意什么
2021-01-26人壽保險理賠都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03-25教育金屬于哪種險種
2020-12-08割去雙耳 4張保單曝自演血案真相
2021-03-07合同生效2年后自殺,保險公司為何拒賠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