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明確規定不受理的行為——前四種是行政訴訟法第12條規定的,后五種是《行訴法解釋》第1條規定的。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指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國防部、外交部以國家名義實施的有關國防、外交事務的行為,以及經憲法和法律授權宣布緊急狀態、實施戒嚴和總動員等行為。
(二)抽象行政行為 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內部人事管理行為 行政機關對所屬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所作的任免、獎懲、調動、福利等決定,工作人員不服的不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四)法定終局裁決行為
(五)刑事司法行為 公安、國家安全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這是一種形式意義上的行政行為,但實質意義上則為司法行為。公安、國家安全機關行使職權具有雙重性質,這里的刑事訴訟行為不受行政法規則調整和支配。
(六)行政調解行為與法定行政仲裁行為 調解是一種當事人自愿接受的“管轄”,對當事人權利、義務發生影響的決定因素是其意思表示,而非行政機關的意志。行政調解只是一種行政的規勸、建議,達成調解協議也主要依賴平等主體間讓渡權利、處分權利。勞動仲裁或其他法定仲裁的主體往往不是行政機關,故而對調解行為和仲裁行為不服不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七)不具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 行政指導行為也不具有強制性,因而沒有必要通過訴訟途徑來解決。
(八)駁回當事人對行政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 重復處理行為一定是維持了原結論,沒有對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發生新的得、喪、變更的影響,只是對以往結論的肯定和維持,故而,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九)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 這里的對相對人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主要是指行政行為有效成立以前的內部運作、程序性的準備行為、調查取證等事實行為,此種行為尚未發生使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產生得、喪、變更變化的實際效果。
我們知道行政訴訟一般就是指民告官,通常是對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時,可以依據有關法律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但此時也要注意有一些案件法律明確規定是復議前置,也就是在處理的時候需要先申請行政復議,若是對復議結果不服的話,那么再去法院起訴。
稅收行政復議案件范圍有哪些
行政訴訟案件律師收費標準
行政訴訟不予受理的案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發生糾紛后怎樣找個靠譜的律師
2021-03-19監事屬于董事會成員嗎
2021-01-05格式條款的特征有哪些
2020-11-09債務人能否以法院對夫妻債務的處理結果對抗債權人
2020-12-28交通事故誤工費該誰出
2020-11-19婚前財產子女繼承公證書怎么立
2021-02-27貴州煤礦7人遇難,公司應賠多少
2021-01-02農村老人去世后,其拆遷安置房子女該如何分配
2021-01-24分包給勞務隊屬于違法分包嗎
2021-02-23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別規定是什么
2021-02-15某業主與保險公司所訂立的保險合同效力是如何
2021-03-01什么是保險合同終止
2020-11-29出了車禍保險最多賠多少
2021-02-17按揭貸款需要交保險嗎
2021-01-19公司拖欠工人保險如何維權
2020-12-11分紅保險待遇有什么
2021-01-15怎樣確定保險責任與保險事故
2021-01-09投保人有什么保證義務
2021-02-03未告知賠償標準 保險公司被判全賠
2021-01-14承包合同未到期能否單方中止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