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駁回訴訟請求 訴訟 訴訟費 訴訟保全 訴訟時效抗辯 訴訟離婚 管轄權異議申請書
一個國家的行政訴訟數量關乎著一個國家法治化程度,在我國,雖然行政訴訟案件的總體數量在逐年提升,但人們還是將上訪作為處理個人與國家機關矛盾的第一選擇。隨著行政訴訟法的修改,會不會將官民糾紛拉入到法治軌道,新行政訴訟證據規則又是怎樣的呢?讓律霸小編帶著您一探究竟。
一、證據規則的修改
三大訴訟制度都是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那么事實以什么證明,就得靠證據。在我國行政訴訟制度方面,過去像證據調取、證據開示、認證規則等很多證據規則的內容無法可依,但在國外有些國家證據規則也是很多靠經驗。很多英美法系國家證據規則出臺比較晚,而在大陸法系國家規則感比較強烈。
(一)證據種類的發展
在證據規則的證據種類新增加了電子證據,特點:
1、這是新科技的發展結果。
2、與視聽資料不同,視聽資料存在于磁介質上,電子數據存在電子載體上,且電子數據的信息和載體是可以分開的。如果對方對電子數據沒有異議,可以認定,如果有異議則要鑒定。
3、容易改變和刪除,容易破壞,不易恢復,一般把它定位成弱勢證據,不單獨作為定案依據。
4、隨著電子數據不斷發展,有吃掉傳統證據的趨勢。如果視聽資料是以電子數據形式出現,則適用電子數據的舉證規則。
(二)舉證責任分配
舉證責任分配適應于行政訴訟類型化的發展模式,本次修法吸收了司法解釋中的一些內容。
1、訴權事實的舉證:
針對原告資格的舉證責任由誰承擔?這是訴權事實。根據第四十九條第三項[1],原告起訴要有根據,就是指的訴權事實。原告負責對訴權事實舉證,例外是被告認為原告起訴超過起訴期限的除外。
2、合法性事實
行政行為是否合法由誰證明?一般由被告證明。但是起訴被告不作為的案件,原告承擔向被告提出過申請的舉證責任。然后剩下的合法性事實還是被告舉證。
3、損害事實
在第三十八條第二款[2]中規定,原告要對受到行政行為的損害事實承擔舉證責任。但是因被告原因導致無法舉證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這是舉證責任倒置。例如強拆,當事人家里還有財物,所有證據都在房子里,房屋和證據滅失都是被告造成,因此才用舉證責任倒置。
4、訴訟事實
訴訟事實一般是誰主張誰舉證,有些時候要法院來證明訴訟事實。例如被告和訴訟代理人在庭審中無故中途退庭要由法院來證明。從行政訴訟法規定來看,前三類事實,訴權事實、合法性事實、損害事實都有規定。
(三)舉證時限和補充證據
過去行政訴訟法沒有直接規定舉證時限。規定了被告舉證應在舉證時限內,逾期提供視為沒有證據。舉證時限根據《證據規定》是十天。以上規定有時候顯得過于僵化,且有的時候涉及第三人利益。因此,本次修改規定了舉證時限和其例外規范。關于舉證時限的例外:被告不提供或者預期無正當理由不提供視為沒有證據,但是涉及第三人利益的除外。原則上被告不能提出新證據,但是如果原告提交了新證據,為了對等也允許被告提交針對該證據對抗的新證據,但不能與對方新證據證明內容無關。
(四)復議機關的舉證責任
復議機關證明的內容是什么,是否是原行政行為合法?如果原行為機關不舉證,復議機關提供的證據能證明原行為合法,那是不是與原行政行為沒有關系?這個問題在司法解釋起草中正在討論。我個人認為,復議機關主要負責證明復議決定的合法性,除了原行為合法還包含復議程序合法。其實復議機關是影子被告,實際上復議機關證明了復議決定合法,也就證明了原行為合法,如果復議機關盡到舉證責任實際上也就相當于原行為機關盡到舉證責任。
(五)法院依職權調取證據的規則
德國采取職權主義,所有證據基本上都是依職權調查。我國只為依照原告和第三人申請調查,不能依照被告申請調查??梢陨暾埖娜N情形:一是證據是由國家機關保存,原告沒有取證能力,二是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三是因為客觀原因原告無法搜集的。還有涉公共利益的也應當依職權調查。證據的保全也分為依申請和依職權兩種。
(六)證據的開示
所有證據必須在法庭上公開出示。在做出與相對人利益相關的決定時候應給予申辯的機會。唯一的例外是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不得在法庭上公開出示。不公開出示的證據,涉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如果經權利人同意可以給對方看,不同意的根據具體情況不對對方當事人出示,但是可以給法官看,涉及國家秘密經有關機關批準可以給法官看,但能不能給對方出示看具體情況。還有一種情況下僅僅是不公開開庭出示證據,在僅僅有當事人和法官的場合可以出示。
(七)認證規則的基本要求
1、依法,按照法定程序審查證據。
2、全面,全面審查證據,不僅要對每一個證據評估,還要做綜合評估。
3、客觀,對證據的判斷要符合邏輯。
4、公開,認證是法官的腦力活動,要公開認證的思路、過程、方法。
(八)非法證據排除
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證據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證據。非法證據排除最早起源于刑事審判,例如著名的辛普森案,刑事判決無罪,而民事判決賠償,是因為兩者對證據的要求不同。行政訴訟中,關于什么叫非法證據需要進一步在司法解釋中明確。刑事案件非法證據主要是指暴力取證和刑訊逼供,《行政訴訟證據若干規定》第五十七條規定[3]的九項證據不能作為定案依據,前四項內容有的是舉證方式違法,但對于有程序性瑕疵的證據,有些是否一定必須排除還有待商榷。
看來上面的分析,新行政訴訟證據規則的內涵想必大家已經了解了,但面對這么一個復雜的問題,我國的立法機關、司法機關也在不斷的探索,隨著時代的進步,愈發詳盡、科學的證據規則必將面試,讓我們自覺拿起法律武器,為法治社會的構建貢獻自己的力量吧。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衡水律師!
行政證據主要有哪些種類
行政訴訟證據有什么特征
行政訴訟證據保全措施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訂房屋裝修合同前注意事項
2020-12-04骨折治成脫臼保健店非法行醫如何承擔責任
2020-12-16一般醫療事故賠償幾萬
2021-01-25律師解析《汕頭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規程》
2021-02-12領取不動產證需要多少錢
2021-02-03交警隊行政處罰期限多長時間
2021-02-21贈與財產是否要交稅
2021-01-30贍養人怎樣證明盡到贍養義務
2021-03-03普通行政案件簡易程序是當庭宣判嗎
2021-01-16開發房地產要多少資金
2021-03-04按揭房能否再次擔保抵押
2021-02-03交通事故出院發票歸誰
2021-03-03員工離職不辭而別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2021-01-11公司名稱變更原名稱立即失效嗎
2021-03-04什么是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
2021-01-26辭退后有工資嗎
2021-01-08保險公司是否賠償怎么判斷
2021-03-22投保人開車身亡,保險卡未激活怎么辦
2020-12-26保險人應對保險合同盡說明義務
2020-12-16財產保險公司允許解散嗎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