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權出資糾紛中隱名股東是否要承擔法律責任?
股權出資糾紛中隱名股東也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隱名股東作為公司實際股東,應在顯名股東認繳的出資額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即與顯名股東一起對公司第三人承擔連帶責任。
當事人對股東資格有明確的協議約定,公司內部股東知道或應當知道這一事實,隱名股東在事實上參與公司經營管理和資產收益,已實際以股東身份行使權利,應確認其股東資格,保護其應有的股東權益,對內承擔法定股東責任。若雙方未約定實際出資人為股東或者承擔投資風險,且實際出資人也未以股東身份參與公司管理或者未實際享受股東權利的,顯名股東實際行使和操縱因隱名股東出資帶來的股東受益,公司其他股東對隱名股東的股東受益存在事實不知情。這時,雙方之間關系名為隱名股東實為投資借款,不應認定為隱名投資關系,可按債權債務關系處理。
二、隱名股東的風險
1、顯名股東拒不轉交投資收益。
一般隱名股東投資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投資收益,而在代持股協議中也會約定有關轉交投資收益的內容。如果這種投資收益對顯名股東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誘惑,有可能促使顯名股東違反協議約定,拒不轉交。
2、未經隱名股東同意擅自處分股權。
顯名股東作為該公司法律文件實際記載的股權所有人,對外可以行使一切有關該部分股權的權利。對內來說,顯名股東應當是受制于隱名股東的,其一切法律行為應當向隱名股東匯報并在作出重大處分決定時必須事先獲得隱名股東的同意。但對外來說,別人并不知曉該部分股權的真實所有,只依據公示的法律文件來認定。因此,當顯名股東為謀取利益而故意擅自轉讓、質押這部分股權時,實際出資人的利益會很難得到保障。
3、未經隱名股東同意濫用股東權利。
我國法律規定公司股東的權利有股份轉讓權、資產收益權、股東會臨時召集請求權或自行召集權、參與重大決策權和選擇管理者的權利、公司剩余財產分配權等等,這些權利都在極大程度上賦予了股東對公司控制,如果顯名股東有意侵害隱名股東利益,在未經得隱名股東同意的情況下濫用這些權利,對隱名股東帶來的損失也是極大的。
實際上,隱名股東和掛名股東都有相應的法律風險,因為在國家的相關重要證件上登記的是顯明股東的法律責任,但隱名股東才是實際的投資人,發生股權出資糾紛以后,要根據引發股權出資糾紛的具體原因來分析,如果是掛名股東的責任,則由掛名股東承擔。
隱名股東享有的實際權利是否有規定
隱名股東如何退出投資
隱名股東是否有查賬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傷殘鑒定可以申請幾次
2020-11-10遺產糾紛案件律師費如何確定
2020-12-14公司董事辭職需哪些程序
2020-12-21提出離婚賠償的條件有什么
2020-11-26學生在學校打架班主任承擔責任嗎
2021-01-10房產證拿去保全了怎么撤銷
2020-12-25企業如何與員工約定競業限制條款:對象、范圍、期限、義務
2021-01-03競業限制協議未蓋公章有效嗎
2020-12-10離職了怎樣才可以拿到經濟補償金
2021-02-01意外保險車禍能賠多少錢
2020-12-17什么是團體意外保險
2020-11-21飛機晚點有賠償嗎
2020-11-30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1-03-10人身保險可否和侵權責任賠償共存
2020-12-15人身保險合同的不可抗辯條款是什么
2021-03-23人身保險合同常見糾紛剖析(二)
2021-02-11保險合同中條款約定不明應如何理解
2020-12-21保險經營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1-02-07新保險法與財產保險理賠有什么不同
2020-12-30保險法解釋二的出臺,對司法實踐更具有操作性了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