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東資格認定方法有哪些?
認定方法:依據股東名冊的記錄認定,股東名冊記載的股東姓名及其所持股份數,是向公司主張股權的要件,被記載的人沒有必要向公司舉證自己的實質性權利,僅憑該記載就可以主張自己為股東。在股權轉讓中,如果不經名義更換不得對抗公司。即使股權已被轉讓,受讓人不進行名義更換,在與公司的關系中轉讓人仍然是股東。
另外,凡是在公司股東名冊中登記的股東給,無須證明其是否為實質上的股東,也可行使權利,此為股東名冊的授予效力。我國學者認為,股東資格的認定需要符合兩個要件:一是向公司出資或認繳出資;二是將股東姓名或名稱記載在相關文件上。
二、股東資格確認的原則有哪些?
1、公示與外觀原則
公司法特別強調公示主義和外觀主義的貫徹。所謂公示主義,是指公司應將與交易相關的重要事實、營業及財產狀況以法定的形式予以公開,使交易相對人周知并免受不測之損害。所謂外觀主義,是指以行為的外觀為準,確定行為所生之效果。外觀主義的目的在于保護善意第三人,維護交易秩序的穩定。
2、公司維持原則
公司維持是指應確保公司作為健全組織體的存續和發展。可以說,這是貫穿于整個公司法的基本精神。在認定股東資格時,應當盡可能保持公司內外部各種法律關系的相對穩定,瑕疵能夠不正的應當允許其不正,能夠認定有效的不輕易使之無效。
3、利益平衡原則。
股東資格確認涉及公司、股東和公司債權人等多方主體的利益,其中債權人與公司之間的關系屬于交易制度范疇,股東與公司之間的關系屬于公司制度范疇。
公司具有獨立法律人格,以其自身財產對外承擔責任。股東以其投資承擔有限責任,而對債權人言,能作為其債權擔保的,只是公司本身的財產,而這些財產又依靠股東組成的管理機構進行運作和處理。
4、自由與強制相結合原則
公司法作為私法,意思自治和契約自由原則是其基礎,當事人可以改變或變通某些法律規定,公司章程的規定和當事人之間的約定可以排除法律的使用,股東協議或章程優先。因而在股東身份認定中,應注意將私法自由與公法強制相結合。
5、禁止規避法律原則
在公司設立和經營的過程,有些出資人可能基于某種利益考量通過規避法律的來謀取經濟利益。公司對現代的經濟生活意義巨大,其行為不僅對公司內部產生影響,也有可能影響到公司外部。因此,在認定股東資格時應當對這些規避法律的行為加以規范和制裁,為市場經濟的良好運行創造條件。
公司的股東在出資之后,一般是按照認購的股份向公司承擔責任和享有分紅的,如果是公司在有外債的情況下,公司的資產償還后債務還未還清的,股東不必以自己的所有財產對公司承擔連帶責任,但是如果不是公司,而是合伙企業的,合伙人就需要承擔連帶責任。
股東死亡后,股東資格的繼承問題
股東退股有哪些條件
公司股東退出需要什么手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欠錢被仲裁了怎么辦
2021-03-07國有公司出資成立的公司是什么性質
2021-03-24未成年孩子名下的房產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1-02-10因為家庭冷暴力離婚法院會支持嗎
2021-02-08轉繼承有怎樣的特征
2020-11-08尋釁滋事被行政拘留后還能再追訴嗎
2020-12-11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1-02-23未取得預售許可時簽訂的協議有效嗎
2020-12-13勞務外包用工單位要繳哪些稅
2021-03-09火車外飛石造成旅客傷害應如何求償
2020-12-07保險公司的除外責任有哪些
2020-12-01國內貨物運輸保險的定義是什么
2020-12-27沒有準駕證肇事保險公司給理賠嗎
2021-03-26保險合同成立就生效嗎
2021-01-07保險船舶受損后怎樣索賠
2021-02-06什么是保險公估人及認定標準
2021-03-19未簽訂書面的土地承包合同是否有效
2021-02-16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是否構成刑事犯罪
2021-01-14拆遷補償協議不是房屋所有權人簽字有效嗎
2020-12-16在征地拆遷過程中,“住改非“這一類房屋如何認定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