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法對股東分紅規(guī)定
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公積金后所余稅后利潤,有限責任公司依照本法第三十五條的規(guī)定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規(guī)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
《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七條 公司分配當年稅后利潤時,應當提取利潤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積金。公司法定公積金累計額為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公司的法定公積金不足以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在依照前款規(guī)定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應當先用當年利潤彌補虧損。
公司從稅后利潤中提取法定公積金后,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還可以從稅后利潤中提取任意公積金。
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公積金后所余稅后利潤,有限責任公司依照本法第三十五條的規(guī)定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規(guī)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
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違反前款規(guī)定,在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向股東分配利潤的,股東必須將違反規(guī)定分配的利潤退還公司。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潤。
《公司法》第四條規(guī)定:“公司股東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因此,“股權是一種綜合性的權利”一方面,股權具有財產權利的性質;另一方面,股權還具有對公司事務進行參與、管理的性質。對上述兩個方面的權利,我國公司法均有明確規(guī)定。其中,財產權利主要包括公司法第三十五條規(guī)定的分紅權以及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七條規(guī)定的剩余財產分配權等;而諸如知情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表決權、救濟權以及提議召開、召集、主持股東會的權利等則屬于股東對公司事務的參與和管理權。
一般而言,股東投資設立公司的終極目的是為了盈利,是為了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上述兩方面的權利中,股東對公司事務的參與和管理權是為實現(xiàn)股東的財產權而服務的,是行為權利(或稱手段權利);而財產權則是目的權利。
在公司法的實踐過程中,股東往往可以將股東權利的一部分,即對公司事務的參與和管理權讓渡或委托給他人實施,諸如指派他人出任公司董事、監(jiān)事以及擔任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授權他人出席股東會、董事會,行使表決權等。但是,股東將這一部分權利的讓渡或委托實施并不構成股權的實質性轉讓,而作為股權的重要組成部分股東分紅權的轉讓無疑構成股權的實質性轉讓。
股權中的股東分紅權可否單獨轉讓這一轉讓的法律效力如何呢我們不妨先從另一種具有綜合權利性質的所有權說起。
關于所有權問題,我國《物權法》已經作了系統(tǒng)而全面的規(guī)定。《物權法》是一部兼具公法和私法雙重屬性的法律,該法在調整當事人之間關系的同時,也調整相關的社會公共利益。在權利的處置上,體現(xiàn)權利人的意思自治;在權利的保護和管理上,一方面,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國家通過立法規(guī)定;另一方面,國家通過物權登記而參與物權的管理,從而體現(xiàn)國家意志。《物權法》第九條規(guī)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fā)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fā)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而對于動產,《物權法》第二十三條和第二十四條分別規(guī)定:“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fā)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由此可知,依據(jù)權利人的意思表示,物權可以進行轉讓;同時,為保護和管理物權,國家依法設立了登記等管理制度,對于特定的物權,經依法進行登記產生相應法律效力。
《物權法》第三十九條對所有權的界定是,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因此,與股權相同,所有權也是一種綜合性權利,其內容包含其它多項權利。根據(jù)《物權法》第四十條和一百一十七條等條款的規(guī)定,所有權人有權在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上設立用益物權,即將其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中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與所有權分離,并可轉移給他人。
從《物權法》的上述規(guī)定看,作為一種綜合性權利,所有權可以在分離后予以轉讓。反過來理解,所有權之所以可以分離轉讓,是因為有《物權法》的相關規(guī)定。
同樣,《公司法》也是一部兼具公法和私法雙重屬性的法律,是強行法與任意法的統(tǒng)一。與《物權法》相同的是,《公司法》對股權轉讓及登記也作出相應規(guī)定。《公司法》第七十二條規(guī)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可以向其他股東或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公司法》第三十三條同時規(guī)定,有限責任公司除應當置備股東名冊外,還應當將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及其出資額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登記事項發(fā)生變更的,應當辦理變更登記。未經登記或者變更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
與《物權法》不同的是,對同樣作為綜合權利的股權,《公司法》并未作出可以分離并轉讓的相關規(guī)定。正是由于沒有法律的相關規(guī)定,才會產生股權是否可以在分離后予以轉讓,其轉讓是否合法有效等問題。
在一個有業(yè)務能力的,能夠經常營利的公司來說,股東占的份額越多,也就是股份越多,那么就可以獲得更多分紅,我國公司法中對于股東的分配利潤有明確的規(guī)定,分配應該在公司的虧損補齊,以及法定公積金已經提取完才可以。
股東想要分紅,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股東要求分紅須通過股東會進行
公司股東變更流程和所需材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yī)療過失行為的特殊性
2020-12-21公司在解除勞動合同面臨哪些法律風險,應該如何防范
2021-03-22已經注冊的禁止地名有效嗎
2020-12-31收據(jù)原件丟失,復印件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3交通事故糾紛司法解釋
2021-01-30國有資產產權轉讓(拍賣)程序
2021-01-14什么屬于精神出軌,法律有規(guī)定精神出軌嗎
2021-02-12債務人如何對公司人格混同進行舉證
2021-03-21用人單位怎么舉證
2020-11-27公司可以內部調動勞動合同的變更與解除嗎
2020-11-23產假期間公司解散了怎么辦
2020-12-27用人單位提前辦理離職手續(xù)是違法解雇嗎
2020-12-31旅行社責任險與旅游意外險有什么不同
2020-12-07保險合同應當包括什么事項
2021-03-13人身保險可以有多個受益人嗎
2021-01-27再保險公司可以經營的業(yè)務有哪些
2021-02-23自然災害保險公司不賠合法嗎
2020-11-22關于對保險中介機構監(jiān)督管理規(guī)定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的公告內容是什么
2020-12-04再保險公司概述
2021-02-12當事人在代理關系案件中如何承擔舉證責任?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