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經營中涉及到的稅種比較多,包括增值稅、所得稅及印花稅等。我國稅負程度是比較重的,對于很多中小公司來說壓力不小。因此很多小公司都通過合法避稅的方式減輕負擔,這樣是不用承擔法律責任的。那么,公司法律形式避稅的方式有哪些?下面我們通過本文了解下有關知識。
一、公司法律形式避稅的方式有哪些?
1、利用稅法本身存在的漏洞。利用稅法中的選擇性條文如增值稅購進扣稅的環節不同,房產稅的計稅方法(從租從價)不同;利用稅法條文的不一致、不嚴密,如對起征點、免征額等;還有利用一些優惠政策沒有規定明確期限的,如投資能源、交通以及老少邊窮地區再投資退稅等,無時間限制。
2、轉讓定價避稅。關聯企業高進低出,或者低進高出,轉移利潤,涉及企業所得稅,營業稅或增值稅等;改變利息、總機構管理費的支付,影響利潤;改變出資情況,抽逃資本金等,逃避稅收。
3、資產租賃避稅。如關聯企業中,效益好的向效益差的高價租賃設備,調節應納稅所得,求得效益好的企業集團稅收負擔最小化;關聯企業之間資產相互租賃,以低稅負逃避高稅負,如以繳納營業稅逃避繳納所得稅。
4、避稅地避稅。納稅人利用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特區、開發區、保稅區的稅收優惠政策,在這些低稅負地區虛設常設機構營業、虛設中轉銷售公司或者設置信托投資公司,轉移利潤從而減少納稅。
二、避稅和逃稅有明顯區別是什么?
1、適用的法律不同。避稅適用涉外經濟活動有關的法律、法規;后者僅適用國內的稅法規范。
2、適用的對象不同,前者針對外商投資、獨資、合作等企業、個人;后者僅為國內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3、各自行為方式不同。前者是納稅義務人利用稅法上的漏洞、不完善,通過對經營及財務活動的人為安排,以達到規避或減輕納稅的目的的行為;后者則是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納稅人,納稅到期前,有轉移、隱匿其應納稅的商品、貨物、其他財產及收入的行為,達到逃避納稅的義務。一般情況下不構成犯罪,嚴重的構成偷稅罪,手段情節突出的可構成抗稅罪。
由此可見,避稅是不同于逃稅的,公司要合理采納,這樣才能在合規經營的情況下減輕稅負。公司法律形式避稅方式有多種,包括資產租賃避稅、通過關聯企業轉移利潤、利用開發區優惠政策等。這里需要注意,不管采取何種手段避稅,都應該在法律框架內,不得作出偷稅漏稅行為。
最新的房產交易稅征收標準是什么
2020房產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
新勞務費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相鄰權需要哪些證據
2020-11-29怎么樣才能保護老字號
2020-12-02哪些三維商標是不能注冊為立體商標的
2020-11-10新三板掛牌到上市需要多長時間
2021-03-14商標糾紛中的級別管轄相關規定是什么
2020-11-13團伙盜竊價值七萬如何量刑
2021-02-01傷殘鑒定費用是由誰支付
2020-11-19離婚協議里的賠償金多久有效
2021-02-21無效擔保合同如何賠償呢
2021-02-07房產贈與給未成年子女如何征稅
2021-01-01什么情形適用于勞務合同
2021-01-01出車禍修車保險公司賠多少錢
2021-02-13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要交通事故的賠償
2021-03-21出讓土地轉讓要經批準嗎
2020-12-25土地轉讓合同有效嗎
2021-01-09農村宅基地有許可證拆遷補償嗎
2020-12-23買拆遷安置房如何規避風險
2020-12-16農村房屋拆遷補償的方式有幾種
2021-02-19離婚案件中拆遷安置房進行分割的方法
2020-12-30農村宅基地拆遷補償都包括哪些部分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