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權中人身權是如何體現的
第十條條規定了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等四項權利,一般認為,均屬人身權。從外國的著作權法看,人身權并不限于這四項。有些國家還規定了表明作者身份權、作品的收回權。表明作者身份權是指,要求被承認為作品作者的權利。作品收回權是指,作者有權在作了適當賠償損失的前提下收回已經發表的作品。收回權被認為是賦予作者的一個極端的權利,只有在保護精神權利比較典型的國家才能見到,如法國、德國、意大利規定了收回權。
在世界各國著作權法中,全部規定上述六項人身權的并不多見。法國規定了全部的六項權利,大多數國家只是規定其中的四項或者五項。伯爾尼公約只是明確規定了作品的身份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兩項精神權利,即使在作者轉讓了經濟權利之后仍然享有。在作品著作權轉讓后,必要時作者仍有權聲明自己是作品的作者,反對對作品進行任何有損于作者榮譽和聲望的歪曲、閹割和其他改動。對于其他幾項精神權利,公約沒有提及。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至第(四)項規定的四項權利。
(一)發表權。發表權是指決定作品是否公之于眾的權利,還包括決定以何種形式發表和在何時何地發表的權利。所謂“公之于眾”是指向作者以外的公眾公布,而不是作者把自己的作品提供給家屬、親友,或向某些專家請教。是否公之于眾并不取決于聽眾或者觀眾的數量,很多情況下取決于作者的主觀意向與提供作品的方式。向公眾發表演講,聽眾可能很少,也屬于發表;將作品提供給親屬、親友,可能觀者很多,也不是發表。發表權是決定是否發表的權利,作者只要作出發表或者不發表的決定即是在行使發表權,并不是說作者必須自力親為去發表作品才叫行使發表權。
以復制、發行等方式使用作品,必然要發表作品。因此,有人認為,發表權屬于財產權,或者兼具人身權與財產權兩種性質。的確,發表權與作品的使用密切相關,不發表作品而首次以復制、發行等方式使用作品是不可能的。但是,與財產權同時行使并不表明本身就是財產權。發表權的重點在于是否公之于眾。如果作者單獨行使發表權而不行使具體的財產權,很難說此發表行為是行使財產權利,如在公眾集會上發表演講,留下遺言其作品在其死亡后可以公之于世等。著作權法在規定發表權時,在很多情況下作了不同于其他人身權的處理。如規定了其他三項人身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卻規定發表權與作者的財產權一樣,其保護期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亡后五十年。這樣規定是從有利于作品的傳播出發的,而不是因為發表權是財產權。
(二)署名權。署名權是指作者表明自己作者的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作者有權署名,也有權不署名;有權署真名,也有權署假名(筆名)。作者也有權禁止他人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
作者署名,在一般情況下是為了表明作者身份。因此,表明作者身份的權利,是署名權的應有之義。有時作者不署名,或署根本無法表露身份的假名,其目的在于不表明作者身份。因此,不表明作者身份的權利,也是署名權的應有之義。在發生侵權的情況下,比如他人將作品冒充自己的作品,作者有權表明自己的作者身份。即使在作者發表作品時不愿表明作者身份而沒有署名,或者署了根本無法表明自己作者身份的假名的情況下,作者也有權通過其他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作者身份。因此,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署名權,實際上也包括了有些國家規定的表明作者身份的權利。
(三)修改權。修改權是指作者有權對其作品進行修改或者授權他人進行修改。修改與否,怎么修改以及是否授權他人修改,都應根據作者的意愿,不應強制。修改作品與改編作品不同。這里講的修改,是對作品內容作局部的變更以及文字、用語的修正。改編是指在不改變作品基本內容的情況下,將作品由一種類型改變成另一種類型(如將小說改編成電影劇本),或者不改變原作品類型而改變其體裁(如將科學專著改寫成科普讀物)。
作品的修改之所以必要,一是因為要更好地反映作者的意志,二是隨著客觀事物的變化,人的思想、認識也在不斷變化,作者也需要對某些作品作出符合實際的修改。作者不但享有作品產生的權益,也對作品產生的社會效果和責任負責。因此,作者應有修改權,也只有作者才有修改權。作者可以自己修改,也可以授權他人修改。授權他人修改,是作者行使修改權,并不是他人行使修改權。需要指出的是,在某些情況下,法律賦予他人可以在一定范圍內修改作品,如依照本法規定,報社、期刊社可以對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刪節。這是考慮到報社、期刊社出版報紙、期刊的特殊的版面要求的需要(對圖書出版者并未賦予此項權利)。從實質上講,修改權仍然屬于作者,因為他人只能在法定范圍內作文字性修改、刪節,不能改變作品的基本內容和形式。
修改作品,包括修改未發表的作品和修改已發表的作品。作者在創作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修改作品,在此階段,一般來說作者可以任意修改作品。作品發表之后,作者也可以修改作品,但是,其修改權的行使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作者行使修改權不能損害他人利益,或者應當盡可能地減少作品使用者的負擔。如對圖書的修改,應當在圖書再版時進行。
(四)保護作品完整權。保護作品完整權是指作者保護其作品的內容、觀點、形式等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作者有權保護其作品不被他人丑化,不被他人作違背其思想的刪除、增添或者其他損害性的變動。這項權利的意義在于保護作者的名譽、聲望以及維護作品的完整性。
保護作品完整權與修改權是互相聯系的,侵犯修改權往往也侵犯了作者的保護作品完整權。在著作權立法上,將兩者規定成一條的也不少見。但修改權與保護作品完整權兩者的側重點不同。修改權是為了更好地表達作者的意志,保護作品完整權主要是從維護作者的尊嚴和人格出發,防止他人對作品進行歪曲性處理以損害作者的聲譽。因此,修改權維護作者的意志,保護作品完整權維護作者的聲譽。
著作權的人身權與作者緊密相連,不可分離,一般說來,也不得讓與他人,不得被繼承,并且永久地受到保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訴行政執行案件屬于哪個法院管轄
2020-12-03襲警罪與妨害公務罪的區別
2021-02-13物品借條的標準格式
2021-02-16養別人老人多年能要回贍養費嗎
2021-01-27以往的贍養費能要嗎
2020-12-06再婚放棄撫養權有法律效力嗎
2020-11-25員工離職老板能不能扣工資
2020-12-16股份公司章程是否需要備案
2021-02-17單位終止勞動合同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幾種情形
2021-01-30保密協議如何無效
2021-02-24c1駕照實習期扣分規定有哪些
2021-03-10超過勞動仲裁時效期間應如何主張權利
2021-01-11勞動調解用人單位可以不到場嗎
2020-11-292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2-21財產險是怎樣收費的
2021-02-14投保人身保險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14人身保險投保書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1-22賠償責任誰承擔
2021-02-12用人單位不按規定申報保險怎么辦
2021-03-08哪種情形必須導致保險人免責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