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購進貨物發生非正常損失;
2、將購進貨物用于非應稅項目;如自用、作固定資產用等
3、將購進貨物用于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
進項稅轉出是在下列情況發生時應作的:
用于非應稅項目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用于免稅項目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用于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
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如果本企業的材料在帳務上做銷售處理,就可以按直接計提銷項稅,如果沒做銷售處理就可以做進項稅轉出。
一、一般納稅人企業購進貨物時?收到增值稅專用發票?并且符合稅法相關規定可以抵扣的?就把購進貨物負擔的增值稅計入“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如果在以后的會計期間,貨物由于以下原因,如:貨物用途改變,貨物非正常損失等。總之是按稅法規定不符合抵扣的條件了,就要把已經確認的進項稅額轉出,使用的科目為“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比如,一般納稅人企業購入一批材料價1000元,增值稅1000×17%=170元
借:原材料1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行稅額)170
貸:銀行存款等1170
如果原材料日后沒有進入生產領域,而是用于非應稅項目,比如在建工程或發放職工福利,
借:在建工程等1170
貸:原材料1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行稅額轉出)170
二、不予抵扣的處理
1.屬于購入物資即能認定其進項稅額不能抵扣的。例如購進的固定資產、購入的物資直接用于免稅項目、或用于非應稅項目、或直接用于集體福利和個人消費等,即使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其進項稅額不能抵扣應計入所購入物資成本中。
例如:A企業購入固定資產,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價款為500000元,進項稅額85000元,包裝費、運雜費為1000元,全部款項以銀行存款支付。則會計賬務處理為:
借:固定資產586000(500000+85000+1000)
貸:銀行存款586000
2.屬于原先購入物資即能認定其進項稅額能抵扣,即進項稅額已記入“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但后來由于購入物資改變用途或發生非常損失,按照規定應將原已記入進項稅額并已支付的增值稅,通過“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轉入“在建工程”、“應付福利費”、“待處理財產損溢”等科目。該部分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只能作為進項稅額轉出。
例如:A企業福利部門領用生產用原材料一批,實際成本為4000元;為購建固定資產的在建工程領用生產用原材料一批,實際成本為5000元。A企業為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率為17%。則會計賬務處理為:
借:應付福利費4680(4000+4000×17%)
貸:原材料4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680
借:在建工程5850(5000+5000×17%)
貸:原材料5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850
例如:A企業原材料發生非常損失,其實際成本為7500元。A企業為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率為17%。則會計賬務處理為: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8775
貸:原材料75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1275(7500×17%)
例如:A企業庫存商品發生非常損失,其實際成本為37000元,其中所耗原材料成本為20000元。A企業為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率為17%。則會計賬務處理為: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40400
貸:庫存商品37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3400(20000×17%)
如果上述例題中改為在產品,其他資料不變,則會計賬務處理: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40400
貸:生產成本37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3400(20000×17%)
三、視同銷售的會計賬務處理
對于某些視同銷售業務,按照稅法規定需要計算繳納增值稅。但是會計核算中不作為銷售處理,可按成本轉賬。在會計處理時應采用不同的方法:
1.原材料、庫存商品對外投資
企業以原材料、庫存商品對外投資時按照稅法規定需要開據增值稅專用發票并計算繳納增值稅。若為應稅消費品還應計算繳納消費稅。
例如:A企業以原材料或庫存商品對B企業投資,A企業存貨賬面實際成本為270000元,評估確認價值為300000元,計稅價格(售價)為300000元。B企業收到后作為原材料入賬。A企業在B企業注冊中應擁有的份額與投資額相等。A、B企業均為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率17%。則:
A企業會計賬務處理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其他股權投資351000
貸:原材料或庫存商品27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51000(300000×17%)
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30000(300000-270000)
B企業會計賬務處理為:
借:原材料3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51000
貸:實收資本351000
2.以原材料、庫存商品對外捐贈
企業以原材料、庫存商品對國內其他企業捐贈時,按照稅法規定不得開據增值稅專用發票但仍然需要計算繳納增值稅。因此接受捐贈方無法取得扣稅憑證,因而不能抵扣進項稅額。如果接受的是國外捐贈,則取得的完稅憑證可以作為扣稅憑證,其進項稅額可以抵扣銷項稅額。若為應稅消費品捐贈方還應計算繳納消費稅。
例如:A企業以庫存商品(應稅消費品)捐贈于B企業,A企業賬面實際成本為18000元,計稅價格(售價)為20000元。消費稅率為10%。B企業收到后作為原材料入賬,假定B企業不再生產應稅消費品,其確認價值為22000元,另支付運雜費300元。A、B企業均為一般納稅人。則:
A企業會計賬務處理為:
借:營業外支出23400(18000+20000×17%+20000×10%)
貸:庫存商品18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3400(20000×17%)
—應交消費稅2000(20000×10%)
B企業會計賬務處理為:
借:原材料22300
貸:資本公積—接受捐贈資產準備22000
銀行存款300
3.自產和委托加工的物資用于非應稅項目或作為集體福利
企業將自產和委托加工的物資用于在建工程等非應稅項目或作為集體福利的,按照稅法規定也應作為視同銷售計算繳納增值稅的銷項稅額。若為應稅消費品還應計算繳納消費稅。
例如:A企業將自己生產的產品用于購建固定資產的在建工程,產品成本為57000元,計稅價格(售價)為60000元,假如該產品為應稅消費品,消費稅率為10%,增值稅率為17%,則會計賬務處理:
借:在建工程73200
貸:庫存商品57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0200(60000×17%)
—應交消費稅6000(60000×10%)
如果上述產品不是在建工程領用,而是由福利部門領用,則會計賬務處理:
借:應付福利費73200
貸:庫存商品57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0200(60000×17%)
—應交消費稅6000(60000×10%)。
以上便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通過以上知識都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還遇到什么較為復雜的法律問題,歡迎登陸律霸網進行律師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家不應負責賠償責任的有哪些情形
2020-12-24如果抵押物沒登記合同有效嗎
2020-12-20嫖娼是犯罪嗎?嫖娼被抓怎么處罰
2020-12-12多少周歲勞動者依法享有自主擇業的權利
2020-12-06票據貼現與票據承兌的區別
2020-12-03傳喚意味著定罪嗎
2021-01-05當事人能否當庭變更訴訟請求
2020-12-14關于勞務糾紛中侵權損害賠償的規定
2021-02-21房屋做析產需要哪些資料
2021-03-25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可以約定幾次試用期
2021-01-11勞動爭議調解和仲裁分別應在多長時間內解決
2020-11-22人壽保險理賠指南的各種規定
2020-12-01壽險理賠的材料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5保險合同可以變更嗎
2021-02-05保險人未明確說明的免責條款是否無效
2020-11-20人身保險的法律特點是怎么樣的
2020-12-10保險合同內容有哪些方面的變更
2021-02-24淺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存在的問題
2020-12-22財產保險理賠時受三個限額限制
2021-02-16保險合同從何時起開始成立和生效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