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刑法》第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關于本條的理解,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屬于客觀的構成要件要素
B.“他人”屬于記述的構成要件要素
C.“侮辱”、“誹謗”屬于規范的構成要件要素
D.“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屬于相對確定的法定刑
【答案】ABCD
【考點】犯罪構成要件
【解析】選項A正確。說明行為外部的、客觀方面的要素即為客觀的構成要件要素,如行為、結果、行為對象等。因此,“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屬于客觀的構成要件要素。
選項B正確。按照刑法理論,在解釋構成要件要素和認定是否存在符合構成要件要素的事實時,如果只需要法官的認識活動即可確定,這種構成要件要素便是記述的構成要件要素。對于“他人”的判斷只需要法官的認識活動即可確定,不需要法官規范的、評價的價值判斷才能認定,因此,屬于記述的構成要件要素。
選項C正確。按照刑法理論,在解釋構成要件要素和認定是否存在符合構成要件要素的事實時,需要法官規范的、評價的價值判斷才能認定,這種構成要件要素屬于規范的構成要件要素。對于“侮辱”、“誹謗”的認定,需要司法人員的規范評價和價值判斷,是規范的構成要件要素。
選項D正確。相對確定的法定刑,是指在條文中規定一定的刑種與刑度,并明確規定最高刑與最低刑。其特點是立法上有確定的刑種與刑度,司法上有具體裁量的余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就屬于此種相對確定的法定刑。
52.下列哪些案件不構成過失犯罪?()
A.老師因學生不守課堂紀律,將其趕出教室,學生跳樓自殺
B.汽車修理工惡作劇,將高壓氣泵塞入同事肛門充氣,致其腸道、內臟嚴重破損
C.路人見義勇為追趕小偷,小偷跳河游往對岸,路人見狀離去,小偷突然抽筋溺斃
D.鄰居看見6樓兒童馬上要從陽臺摔下,遂伸手去接,因未能接牢,兒童摔成重傷
【答案】ABCD
【考點】過失犯罪
【解析】選項A不構成過失犯罪。學生的死亡與老師的行為之間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系,故老師不構成過失犯罪。
選項B不構成過失犯罪。汽車修理工惡作劇的行為主觀上存在故意,對其同事造成的傷害應構成故意犯罪,而非過失犯罪。
選項C不構成過失犯罪。路人的行為屬于正當防衛,不構成過失犯罪。
選項D不構成過失犯罪。鄰居不存在犯罪行為,無所謂故意或過失的問題。
53.因乙移情別戀,甲將硫酸倒入水杯帶到學校欲報復乙。課間,甲、乙激烈爭吵,甲欲以硫酸潑乙,但情急之下未能擰開杯蓋,后甲因追乙離開教室。丙到教室,誤將甲的水杯當作自己的杯子,擰開杯蓋時硫酸淋灑一身,灼成重傷。關于本案,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
A.甲未能擰開杯蓋,其行為屬于不可罰的不能犯
B.對丙的重傷,甲構成過失致人重傷罪
C.甲的行為和丙的重傷之間沒有因果關系
D.甲對丙的重傷沒有故意、過失,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答案】ACD
【考點】過失犯罪
【解析】本案中,甲的行為與丙的重傷之間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系,甲對丙的重傷存在過失,應構成過失致人重傷罪。
54.關于犯罪停止形態的論述,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甲(總經理)召開公司會議,商定逃稅。甲指使財務人員黃某將1筆500萬元的收入在申報時予以隱瞞,但后來黃某又向稅務機關如實申報,繳納應繳稅款。單位屬于犯罪未遂,黃某屬于犯罪中止
B.乙搶奪鄒某現金20萬元,后發現全部是假幣。乙構成搶奪罪既遂
C.丙以出賣為目的,偷盜嬰兒后,懼怕承擔刑事責任,又將嬰兒送回原處。丙構成拐賣兒童罪既遂,不構成犯罪中止
D.丁對仇人胡某連開數槍均未打中,胡某受驚心臟病突發死亡。丁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
【司法部答案】ABCD
【網校的答案】BCD
【考點】犯罪停止形態
【解析】選項A錯誤。單位犯罪不是單位與單位負責人、管理人、直接責任人的共同犯罪,從此角度分析的話,不應將單位的行為與甲的個人行為分開討論,直接對單位的犯罪形態進行認定即可,即認定為單位犯罪中止為妥。
選項B正確。假幣也是財物也有價值,因此,搶奪假幣也構成犯罪既遂。
選項C正確。《刑法》第二百四十條第二款規定,拐賣婦女、兒童是指以出賣為目的,有拐騙、綁架、收買、販賣、接送、中轉婦女、兒童的行為之一的,即構成既遂。本案中,丙以出賣為目的,實施了偷盜嬰兒的行為,實施該行為后其拐賣兒童罪就已經既遂,犯罪既遂后就不再成立犯罪中止。
選項D正確。丁有殺害胡某的犯罪故意,實施了射殺行為,雖然其沒有打中,但是丁的射殺行為導致胡某心臟病發作而死亡。因此,丁的行為與胡某的死亡之間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系,根據主客觀相統一原理,丁構成故意殺人罪的既遂。
55.下列哪些選項中的雙方行為人構成共同犯罪?()
A.甲見賣淫穢影碟的小販可憐,給小販1000元,買下200張淫穢影碟
B.乙明知趙某已結婚,仍與其領取結婚證
C.丙送給國家工作人員10萬元錢,托其將兒子錄用為公務員
D.丁幫助組織賣淫的王某招募、運送賣淫女
【司法部答案】BCD
【網校的答案】BC
【考點】共同犯罪
【解析】共同犯罪可以分為任意共同犯罪與必要共同犯罪。必要共同犯罪又包括聚眾共同犯罪、集團共同犯罪和某些對向犯。對向犯(對立的犯罪),是指以存在二人以上相互對向的行為為要件的犯罪。對向犯分為三種情況:一是雙方的罪名與法定刑相同,如重婚罪;二是雙方的罪名與法定刑都不同,如賄賂罪中的行賄罪與受賄罪;三是只處罰一方的行為(片面的對向犯),如販賣淫穢物品牟利罪。
選項A錯誤。販賣淫穢物品牟利罪,只處罰販賣者,不處罰購買者,稱為對向“犯”似乎不合適,但這種犯罪以存在購買方的行為為要件,故刑法理論仍然稱之為對向犯,但不是共同犯罪。
選項B正確。乙與趙某均構成重婚罪,屬于罪名與法定刑相同的對向犯。
選項C正確。丙構成行賄罪,國家工作人員構成受賄罪,屬于雙方罪名與法定刑都不同的對向犯。
選項D錯誤。王某構成組織賣淫罪,丁構成協助組織賣淫罪,雙方不構成共同犯罪。協助組織賣淫罪,是在組織他人賣淫的共同犯罪中實施協助活動的行為,如為組織賣淫的人招募、運送人員,充當保鏢、管賬人等。如果刑法沒有規定本罪,對協助組織他人賣淫的行為,應認定為組織賣淫罪的共犯行為,但刑法特別將這種行為規定為獨立犯罪。據此,協助組織他人賣淫的行為與組織他人賣淫的行為,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分別定罪量刑處罰。犯本罪的,根據《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條第三款的規定處罰。
56.關于禁止令,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
A.甲因盜掘古墓葬罪被判刑7年,在執行5年后被假釋,法院裁定假釋時,可對甲宣告禁止令
B.乙犯合同詐騙罪被判處緩刑,因附帶民事賠償義務尚未履行,法院可在禁止令中禁止其進入高檔飯店消費
C.丙因在公共廁所猥褻兒童被判處緩刑,法院可同時宣告禁止其進入公共廁所
D.丁被判處管制,同時被禁止接觸同案犯,禁止令的期限應從管制執行完畢之日起計算
【答案】ACD
【考點】禁止令
【解析】選項A說法錯誤。禁止令的適用對象是被判處管制或緩刑的犯罪分子,不包括被假釋的犯罪分子。
選項B說法正確。《關于對判處管制、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適用禁止令有關問題的規定(試行)》(簡稱《禁止令規定》,下同)第三條第(四)項規定,附帶民事賠償義務未履行完畢,違法所得未追繳、退賠到位,或者罰金尚未足額繳納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犯罪情況,禁止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禁止從事高消費活動。
選項C說法錯誤。從常理上可以判斷出禁止進入的“特定”場所,不應包括公共衛生間等類似的應急場所。
選項D說法錯誤。《禁止令規定》第六條第三款規定,禁止令的執行期限,從管制、緩刑執行之日起計算。
57.下列哪些選項不構成立功?()
A.甲是唯一知曉同案犯裴某手機號的人,其主動供述裴某手機號,偵查機關據此采用技術偵查手段將裴某抓獲
B.乙因購買境外人士趙某的海洛因被抓獲后,按司法機關要求向趙某發短信“報平安”,并表示還要購買毒品,趙某因此未離境,等待乙時被抓獲
C.丙被抓獲后,通過律師轉告其父想辦法協助司法機關抓捕同案犯,丙父最終找到同案犯藏匿地點,協助偵查機關將其抓獲
D.丁被抓獲后,向偵查機關提供同案犯的體貌特征,同案犯由此被抓獲
【答案】ACD
【考點】立功
【解析】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發他人的犯罪行為,查證屬實的,或者提供重要線索,從而得以偵破其他案件等的行為。
選項A、D不構成立功。《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體問題的意見》第五條規定,提供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其他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聯絡方式、藏匿地址的,屬于“協助司法機關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犯罪分子提供同案犯姓名、住址、體貌特征等基本情況,或者提供犯罪前、犯罪中掌握、使用的同案犯聯絡方式、藏匿地址,司法機關據此抓捕同案犯的,不能認定為協助司法機關抓捕同案犯。據此可知,供述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其他“案件的聯絡方式、藏匿地點的構成立功;供述”同案“犯的藏匿地點或聯絡方式,或提供同案犯姓名、住址、體貌特征等基本情況的,不能認定為立功。
選項B構成立功。《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體問題的意見》第五條第一款規定,犯罪分子具有下列行為之一,使司法機關抓獲其他犯罪嫌疑人的,屬于《解釋》第五條規定的“協助司法機關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1)按照司法機關的安排,以打電話、發信息等方式將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約至指定地點的;(2)按照司法機關的安排,當場指認、辨認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3)帶領偵查人員抓獲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4)提供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其他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聯絡方式、藏匿地址的,等等。據此可知,按照司法機關的安排,協助司法機關抓獲其他犯罪嫌疑人的,也成立立功。
選項C不構成立功。《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體問題的意見》第四條第三款規定,犯罪分子親友為使犯罪分子“立功”,向司法機關提供他人犯罪線索、協助抓捕犯罪嫌疑人的,不能認定為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現。
58.警察甲為討好妻弟乙,將公務用槍私自送乙把玩,丙乘乙在人前炫耀槍支時,偷取槍支送交派出所,揭發乙持槍的犯罪事實。關于本案,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甲私自出借槍支,構成非法出借槍支罪
B.乙非法持有槍支,構成非法持有槍支罪
C.丙構成盜竊槍支罪
D.丙揭發乙持槍的犯罪事實,構成刑法上的立功
【答案】AB
【考點】非法出借槍支罪、非法持有槍支罪
【解析】選項A正確。甲為警察屬于依法配備公務用槍的主體,只要有出租、出借槍支行為即構成犯罪,無需發生危害后果;對于依法配置槍支的人員,則要求不僅有出租、出借行為,還需要造成危害后果。
選項B正確。槍支在我國屬于禁止流通物,對此實行嚴格管制,無持槍資格的人員實際占有或控制槍支的,構成非法持有槍支罪;有持槍資格人員喪失資格后,拒不交出槍支的,構成私藏槍支罪。本案中,乙無持槍資格,實際占有和控制槍支,構成非法持有槍支罪。
選項C錯誤。丙盜竊槍支的目的是為了送交派出所,并非為了非法占有。因此,丙不構成盜竊槍支罪。
選項D錯誤。丙的行為不構成犯罪,也就無所謂立功的問題了。
59.甲、乙等人佯裝乘客登上長途車。甲用槍控制司機,令司機將車開到偏僻路段;乙等人用刀控制乘客,命乘客交出隨身財物。一乘客反抗,被乙捅成重傷。財物到手下車時,甲打死司機。關于本案,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甲等人劫持汽車,構成劫持汽車罪
B.甲等人構成搶劫罪,屬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
C.乙重傷乘客,無需以故意傷害罪另行追究刑事責任
D.甲開槍打死司機,需以故意殺人罪另行追究刑事責任
【答案】ABCD
【考點】劫持汽車罪、搶劫罪、故意殺人罪
【解析】選項A、B正確。劫持船只、汽車罪,是指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船只、汽車的行為。甲、乙等人劫持汽車并劫財的行為,同時構成劫持汽車罪與搶劫罪,屬于想象競合犯,擇一重罪處罰。另外,《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第(二)項規定,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屬于搶劫罪的結果加重犯。
選項C正確。《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第(五)項規定,在搶劫過程中為壓制被害人反抗而致被害人重傷、死亡的,屬于搶劫罪的結果加重犯,不另行定罪。
選項D正確。搶劫財物后,為了滅口而殺害他人的,成立搶劫罪與故意殺人罪,實行數罪并罰。本案中,搶劫行為完成后,為殺人滅口甲開槍打死司機,另行成立故意殺人罪。
60.關于刑訊逼供罪的認定,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
A.甲系機關保衛處長,采用多日不讓小偷睡覺的方式,迫其承認偷盜事實。甲構成刑訊逼供罪
B.乙系教師,受聘為法院人民陪審員,因庭審時被告人劉某氣焰囂張,乙氣憤不過,一拳致其輕傷。乙不構成刑訊逼供罪
C.丙系檢察官,為逼取口供毆打犯罪嫌疑人郭某,致其重傷。對丙應以刑訊逼供罪論處
D.丁系警察,訊問時佯裝要實施酷刑,犯罪嫌疑人因害怕承認犯罪事實。丁構成刑訊逼供罪
【司法部答案】ACD
【網校的答案】CD
【考點】刑訊逼供罪
【解析】刑訊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員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變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為。
選項A說法正確。刑訊逼供罪的犯罪主體是司法工作人員,即有偵查、檢察、審判、監管職責的工作人員。企業事業單位的公安機構在機構改革過程中雖尚未列入公安機關建制,其工作人員在行使偵查職責時,可以成為本罪主體。據此可知,機關保衛處長甲符合刑訊逼供罪的犯罪主體要件。另外,刑訊的方法必須是使用肉刑或者變相肉刑。所謂變相肉刑,一般是指對被害人使用非暴力的摧殘和折磨,如凍、餓、烤、曬、不讓睡覺等。據此可知,甲符合刑訊逼供罪的構成要件,構成刑訊逼供罪。
選項B說法正確。刑訊逼供罪的犯罪主體是司法工作人員,主觀方面是逼取口供。乙在主體、主觀方面上均不符合刑訊逼供罪的犯罪構成,對乙應以故意傷害罪論處。
選項C說法錯誤。《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條規定,司法工作人員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行刑訊逼供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罪)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據此可知,對丙應以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選項D說法錯誤。刑訊逼供罪要求客觀上司法工作人員必須實施具體的肉刑或變相肉刑行為,不包括口頭恐嚇、誘供等行為方式,本項不構成刑訊逼供罪。
61.①納稅人逃稅,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一律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②納稅人逃避追繳欠稅,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應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③納稅人以暴力方法拒不繳納稅款,后主動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④扣繳義務人逃稅,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關于上述觀點的正誤判斷,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
A.第①句正確,第②③④句錯誤
B.第①②句正確,第③④句錯誤
C.第①③句正確,第②④句錯誤
D.第①②③句正確,第④句錯誤
【答案】ABCD
【考點】逃稅罪、逃避追繳欠稅罪、抗稅罪
【解析】第①句話表述錯誤。《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第四款規定,納稅人逃稅的,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第②③句話表述錯誤。《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第四款規定的處罰阻卻事由只適用于逃稅罪,不適用于逃避追繳欠稅罪與抗稅罪。
第④句話表述錯誤。《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第四款規定的處罰阻卻事由只適用于納稅人逃稅的情況,不包括扣繳義務人。
62.關于毒品犯罪的論述,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
A.非法買賣制毒物品的,無論數量多少,都應追究刑事責任
B.緝毒警察掩護、包庇走私毒品的犯罪分子的,構成放縱走私罪
C.強行給他人注射毒品,使人形成毒癮的,應以故意傷害罪論處
D.窩藏毒品犯罪所得的財物的,屬于窩藏毒贓罪與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的法條競合,應以窩藏毒贓罪定罪處刑
【答案】ABC
【考點】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強迫他人吸毒罪、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毒贓罪
【解析】選項A說法錯誤。《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第一款規定,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無論數量多少,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予以刑事處罰。據此可知,針對毒品的犯罪,無論數量多少都應追究刑事責任的限于走私、販賣、運輸和制造四種行為,不包括非法買賣制毒物品的行為。
選項B說法錯誤。《刑法》第三百四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緝毒人員或者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掩護、包庇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依照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從重處罰。
選項C說法錯誤。采用某種方法使他人暫時喪失知覺或者利用他人暫時喪失知覺的狀態,給他人注射毒品的,應認定為強迫他人吸毒罪。據此可知,強行給他人注射毒品,使人形成毒癮的,應以強迫他人吸毒罪論處,而非以故意傷害罪論處。
選項D說法正確。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毒贓罪,是指為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財物的行為。對符合本罪構成要件的行為,不能認定為包庇罪或者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窩藏毒品犯罪所得的財物的,屬于窩藏毒贓罪與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的法條競合,應以窩藏毒贓罪定罪處刑。
63.國家工作人員甲與民辦小學教師乙是夫妻。甲、乙支出明顯超過合法收入,差額達300萬元。甲、乙拒絕說明財產來源。一審中,甲交代300萬元系受賄所得,經查證屬實。關于本案,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甲構成受賄罪
B.甲不構成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
C.乙不構成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
D.乙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
【答案】ABC
【考點】受賄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
【解析】選項A、B正確。一審中,甲交代巨額財產300萬來源于受賄所得,并經查證屬實,不再認定為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而應以其實施的違法犯罪行為性質認定,即甲構成受賄罪。
選項C正確。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犯罪主體只限于國家工作人員,乙為小學教師不具有該身份,不構成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
選項D錯誤。在甲構成受賄罪的情況下,乙是否構成犯罪或構成何種犯罪,根據題干中現有信息無法定性。若乙參與了受賄,則乙可能構成受賄罪的共犯,便不再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如果乙未參與受賄,乙也不負有證明甲或自己收入差額巨大的義務。另外,根據新修訂的《刑訴法》的規定也免除特定親屬關系間的作證義務。換言之,僅僅根據題干中所給出的信息無法直接認定乙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方事故替換駕駛員算騙保嗎
2020-12-05民事一審有終審判決嗎
2020-12-13離婚給孩子的錢監護人有權利花嗎
2021-02-07房屋贈與后可以撤銷贈與嗎
2020-12-09協議管轄的范圍有哪些
2021-01-13工作中猝死公司應該負什么責任
2021-01-18農村房產繼承條件有什么
2021-01-28勞動合同關系保存期幾年
2021-01-13競業限制合同里面沒有寫時間有沒有效
2021-03-03保險合同的解除方式有哪些
2020-12-06不經被保險人同意能解除保險合同嗎
2020-11-29海事保險合同有哪些規定?
2021-03-02機動車損失險理賠需什么材料
2021-03-14對方逃逸醫藥費對方保險公司給嗎
2021-01-02交通事故保險合同外的賠償應該誰來承擔
2021-01-21保險公司申請設立分支機構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1-17掛車事故沒保險怎么辦
2021-01-08無法找到第三者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無責車輛損失賠償責任
2020-11-28從一則保險拒賠案分析國際貨運
2021-01-06保險受益權的喪失與保險人的免責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