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執行措施的裁定。即民訴法第二十二章“執行措施”規定的若干項裁定事項:裁定凍結、劃撥存款、裁定扣留、提取收入、裁定查封、扣押、凍結、拍賣、變賣被執行人的財產。由于執行措施是法院依職權主動采取的執行行為,其權力運行方式總是以執行主體為中心,單向命令,強制主導,注重快捷、講求效率,具有典型的行政權性質。
二是執行程序的裁定。包括中止、終結執行裁定、執行回轉裁定、對超過期限申請執行的裁定不予執行等。這類裁定因純粹解決程序的問題,是真正意義上的裁定。
三是涉及實體的裁定。主要有債務人異議之訴、案外人異議之訴、第三人異議之訴、代位請求異議之訴的裁定、執行變更后的被執行人財產的裁定等。這類裁定直接關系到債權人、案外人、利害關系人的實體權利是否受到保護或侵害。現行立法尚未對此以何種程序進行處理作出規定。理論上講,既然這些異議涉及當事人的實體權利,理應由有審判權的法官來審理,實踐中一般是由執行法官組成合議裁決庭作出裁決,在執行機制改革的過程中,有些法院嘗試以聽證程序來實現裁決程序的民主原則。無論如何,這都反映了涉及實體的裁定的司法性特征。
由此可見,執行階段的裁定與審判階段的裁定有明顯的區別:一是針對的對象不同,審判階段的裁定適用于解決審判程序上的問題,執行階段的裁定適用于中止或終結執行、采取執行措施甚至解決權利紛爭等程序和實體上的問題;二是生效限制不同,在審判階段,除不予受理、管轄權異議、駁回起訴三類裁定有10日上訴期外,其余裁定送達后當即生效。執行階段,除法律明文規定“中止和終結裁定”送達當事人后立即生效外,對其他裁定未作規定,實踐中認為送達后立即生效。三是生效錯誤裁定的救濟方式不同。審判階段的裁定有審判監督程序作為救濟途徑,對已
生效裁定發現確有錯誤的,經審判委員會討論后再審。法律并未規定生效的執行裁定發現錯誤后如何糾正,有人認為也適用審判監督程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地上工作誤傷工友誰承擔責任
2021-03-20為被繼承人提供主要經濟來源算不算盡了主要贍養義務
2021-01-23反擔保協議書
2021-01-20二審法院發現一審法院裁定有誤如何處理
2021-03-13保全是怎么執行
2021-03-20主合同與擔保合同之間的效力是什么關系
2021-01-14雇傭關系雇主怎樣免責
2020-12-28北京市二套房的認定標準
2021-01-19房屋中介交易流程是什么
2020-12-27勞動合同能隨意變更嗎?
2020-11-17買兩份意外險,賠付是不是兩份都分別賠付
2021-01-15海洋貨物運輸保險單
2020-12-22人身保險理賠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03旅行社責任險條款概述
2020-12-25發生交通事故怎么保險理賠
2021-02-28保險合同包含的三種免責條款有哪些內容
2020-12-05保險合同從何時起開始成立和生效
2020-12-12保險公司以保險標的坐落地與案發地不一致拒絕理賠,怎么維權
2020-12-08我國保險法上受益人如何變更
2021-03-21承攬合同與承包合同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