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五、(本題18分)
案情:2012年4月,陳明設立一家有限責任公司,從事綠色食品開發,注冊資本為200萬元。公司成立半年后,為增加產品開發力度,陳明擬新增資本100萬元,并為此分別與張巡、李貝洽談,該二人均有意愿認繳全部新增資本,加入陳明的公司。陳明遂先后與張巡、李貝二人就投資事項分別簽訂了書面協議。張巡在簽約后第二天,即將款項轉入陳明的個人賬戶,但陳明一直以各種理由拖延辦理公司變更登記等手續。2012年11月5日,陳明最終完成公司章程、股東名冊以及公司變更登記手續,公司注冊資本變更為300萬元,陳明任公司董事長,而股東僅為陳明與李貝,張巡的名字則未出現在公司登記的任何文件中。
李貝雖名為股東,但實際上是受劉寶之托,代其持股,李貝向公司繳納的100萬元出資,實際上來源于劉寶。2013年3月,在陳明同意的情況下,李貝將其名下股權轉讓給善意不知情的潘龍,并在公司登記中辦理了相應的股東變更。
2014年6月,因產品開發屢次失敗,公司陷入資不抵債且經營無望的困境,遂向法院申請破產。法院受理后,法院所指定的管理人查明:第一,陳明尚有50萬元的出資未實際繳付;第二,陳明的妻子葛梅梅本是家庭婦女,但自2014年1月起,卻一直以公司財務經理的名義,每月自公司領取獎金4萬元。
問題:
1.在法院受理公司破產申請前,張巡是否可向公司以及陳明主張權利,主張何種權利?為什么?
2.在法院受理公司破產申請后,張巡是否可向管理人主張權利,主張何種權利?為什么?
3.李貝能否以自己并非真正股東為由,主張對潘龍的股權轉讓行為無效?為什么?
4.劉寶可主張哪些法律救濟?為什么?
5.陳明能否以超過訴訟時效為由,拒絕50萬元出資的繳付?為什么?
6.就葛梅梅所領取的獎金,管理人應如何處理?為什么?
【正確答案】1.根據案情交代,即陳明是以自己名義與張巡簽訂協議,款項也是轉入陳明個人帳戶,且張巡并未登記為公司股東,故在張巡與公司之間:第一,張巡并未因此成為公司股東;第二,張巡與公司之間不存在法律關系。因此張巡不能向公司主張任何權利。
鑒于投資協議僅存在于張巡與陳明個人之間,張巡只能向陳明主張違約責任,請求返還所給付的投資以及相應的損害賠償。
2.根據問題1的結論,張巡與公司之間不存在法律關系,故而在公司進入破產程序后,張巡也不得將其對陳明的債權,視為對公司的債權,向管理人進行破產債權的申報。
3.依《公司法解釋(三)》第24條第3款,李貝雖為名義股東,但在對公司的關系上為真正的股東,其對股權的處分應為有權處分;退一步說,即使就李貝的股東身份在學理上存在爭議,但在《公司法解釋(三)》第25條第1款股權善意取得的規定下,李貝的處分行為也已成為有權處分行為,因此為保護善意相對人起見,李貝也不得主張該處分行為為無效。
4.鑒于劉寶僅與李貝之間存在法律關系,即委托持股關系,因此劉寶也就只能根據該合同關系,向李貝主張違約責任,對公司不享有任何權利主張。
5.股東的出資義務,不適用訴訟時效(《公司法解釋(三)》第19條第1款),因此管理人在向陳明主張50萬元出資義務的履行時,其不得以超過訴訟時效為由來予以抗辯(《破產法》第35條、《破產法解釋(二)》第20條第1款)。
6.根據《破產法》第36條,債務人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利用職權從企業獲取的非正常收入,管理人負有追回義務;再根據《破產法解釋(二)》第24條第1款,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所獲取的績效獎金屬于非正常收入范圍,故而管理人應向葛梅梅請求返還所獲取的收入,且可以通過起訴方式來予以追回。
(2013年)
案情:2012年5月,興平家裝有限公司(下稱興平公司)與甲、乙、丙、丁四個自然人,共同出資設立大昌建材加工有限公司(下稱大昌公司)。在大昌公司籌建階段,興平公司董事長馬瑋被指定為設立負責人,全面負責設立事務,馬瑋又委托甲協助處理公司設立事務。
2012年5月25日,甲以設立中公司的名義與戊簽訂房屋租賃合同,以戊的房屋作為大昌公司將來的登記住所。
2012年6月5日,大昌公司登記成立,馬瑋為公司董事長,甲任公司總經理。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元,其中,興平公司以一棟廠房出資;甲的出資是一套設備(未經評估驗資,甲申報其價值為150萬元)與現金100萬元。
2013年2月,在馬瑋知情的情況下,甲偽造丙、丁的簽名,將丙、丁的全部股權轉讓至乙的名下,并辦理了登記變更手續。乙隨后于2013年5月,在馬瑋、甲均無異議的情況下,將登記在其名下的全部股權作價300萬元,轉讓給不知情的吳耕,也辦理了登記變更等手續。
現查明:第一,興平公司所出資的廠房,其所有權原屬于馬瑋父親;2011年5月,馬瑋在其父去世后,以偽造遺囑的方式取得所有權,并于同年8月,以該廠房投資設立興平公司,馬瑋占股80%.而馬父遺產的真正繼承人,是馬瑋的弟弟馬祎.第二,甲的100萬元現金出資,系由其朋友滿鉞代墊,且在2012年6月10日,甲將該100萬元自公司賬戶轉到自己賬戶,隨即按約還給滿鉞。第三,甲出資的設備,在2012年6月初,時值130萬元;在2013年1月,時值80萬元。
問題:
1.甲以設立中公司的名義與戊簽訂的房屋租賃合同,其效力如何?為什么?
2.在2013年1月,丙、丁能否主張甲設備出資的實際出資額僅為80萬元,進而要求甲承擔相應的補足出資責任?為什么?
3.在甲不能補足其100萬元現金出資時,滿鉞是否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為什么?
4.馬祎能否要求大昌公司返還廠房?為什么?
5.乙能否取得丙、丁的股權?為什么?
6.吳耕能否取得乙轉讓的全部股權?為什么?
參考答案:
1.有效,設立中的公司可以實施法律行為。
2.不可以。確定甲是否已履行出資義務,應以設備交付并移轉所有權至公司時為準,故應以2012年6月初之130萬元,作為確定甲承擔相應的補足出資責任的標準,對此可以參照《公司法解釋(三)》第9條、第16條。
3.滿鉞應承擔相應的連帶責任,依據為《公司法解釋(三)》第15條。
4.可以。首先,因繼承無效,馬瑋不能因繼承取得廠房所有權,而其將廠房投資設立興平公司,因馬瑋是興平公司的董事長,其主觀惡意視為所代表公司的惡意,因此也不能使興平公司取得廠房所有權;其次,興平公司將該廠房再投資于大昌公司時,馬瑋又是大昌公司的設立負責人與成立后的公司董事長,同樣不能使大昌公司取得所有權。因此所有權仍應歸屬于馬祎,可以向大昌公司請求返還。
5.不能。乙與丙、丁間根本就不存在股權轉讓行為,丙、丁的簽字系由甲偽造,且乙在主觀上不可能是善意,故不存在善意取得的構成。
6.可以。乙自己原持有的股權,為合法有效,故可以有效地轉讓給吳耕。至于乙所受讓的丙、丁的股權,雖然無效,但乙已登記于公司登記之中,且吳耕為善意,并已登入公司登記中,因此參照《公司法解釋(三)》第26、28條的原理,吳耕可以主張股權的善意取得。
(2012年)
四、(本題18分)
案情:2009年1月,甲、乙、丙、丁、戊共同投資設立鑫榮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榮公司),從事保溫隔熱高新建材的研發與生產。該公司注冊資本2000萬元,各股東認繳的出資比例分別為44%、32%、13%、6%、5%.其中,丙將其對大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所持股權折價成260萬元作為出資方式,經驗資后辦理了股權轉讓手續。甲任鑫榮公司董事長與法定代表人,乙任公司總經理。
鑫榮公司成立后業績不佳,股東之間的分歧日益加劇。當年12月18日,該公司召開股東會,在乙的策動下,乙、丙、丁、戊一致同意,限制甲對外簽約合同金額在100萬元以下,如超出100萬元,甲須事先取得股東會同意。甲拒絕在決議上簽字。此后公司再也沒有召開股東會。
2010年12月,甲認為產品研發要想取得實質進展,必須引進隆泰公司的一項新技術。甲未與其他股東商量,即以鑫榮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與隆泰公司簽訂了金額為200萬元的技術轉讓合同。
2011年5月,乙為資助其女赴美留學,向朋友張三借款50萬元,以其對鑫榮公司的股權作為擔保,并辦理了股權質權登記手續。
2011年9月,大都房地產公司資金鏈斷裂,難以繼續支撐,不得不向法院提出破產申請。經審查,該公司尚有資產3000萬元,但負債已高達3億元,各股東包括丙的股權價值幾乎為零。
2012年1月,鑒于鑫榮公司經營狀況不佳及大股東與管理層間的矛盾,小股東丁與戊欲退出公司,以避免更大損失。
問題:
1.2009年12月18日股東大會決議的效力如何?為什么?
2.甲以鑫榮公司名義與隆泰公司簽訂的技術轉讓合同效力如何?為什么?
3.乙為張三設定的股權質押效力如何?為什么?
4.大都房地產公司陷入破產,丙是否仍然對鑫榮公司享有股權?為什么?
5.丁與戊可以通過何種途徑保護自己的權益?
參考答案:
1.該股東會決議有效。股東會有權就董事長的職權行使作出限制,且表決權過半數的股東已在決議上簽字。
2.合同有效。盡管公司對董事長的職權行使有限制,甲超越了限制,但根據合同法第50條規定,亦即越權行為有效規則,公司對外簽訂的合同依然是有效的。
3.股權質押有效,張三享有質權。因為已經按照規定辦理了股權質押登記。
4.丙仍然享有股權。因為丙已經辦理了股權轉讓手續,且丙以其對大都房地產公司的股權出資時,大都房地產公司并未陷入破產,也不存在虛假出資。
5.丁、戊可以通過向其他股東或第三人轉讓股權的途徑退出公司,或聯合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強制解散公司的途徑保護自己的權益。
(2007年)
五、(本題20分)
案情:甲與乙分別出資60萬元和240萬元共同設立新雨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新雨公司),由乙任執行董事并負責公司經營管理,甲任監事。乙同時為其個人投資的東風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東風公司)的總經理,該公司欠白云公司貨款50萬元未還。乙與白云公司達成協議約定:若3個月后仍不能還款,乙將其在新雨公司的股權轉讓20%給白云公司,并表示愿就此設質。屆期,東風公司未還款,白云公司請求乙履行協議,乙以“此事尚未與股東甲商量”為由搪塞,白云公司遂擬通過訴訟來解決問題。
東風公司需要租用倉庫,乙擅自決定將新雨公司的一處房屋以低廉的價格出租給東風公司。
乙的好友丙因向某銀行借款需要擔保,找到乙。乙以新雨公司的名義向該銀行出具了一份保函,允諾若到期丙不能還款則由新雨公司負責清償,該銀行接受了保函且未提出異議。
甲知悉上述情況后,向乙提議召開一次股東會以解決問題,乙以業務太忙為由遲遲未答應開會。
公司成立三年,一次紅利也未分過,目前虧損嚴重。甲向乙提出解散公司,但乙不同意。甲決定轉讓股權,退出公司,但一時未找到受讓人。
問題:
1.白云公司如想通過訴訟解決與東風公司之間的糾紛,應如何提出訴訟請求?
2.白云公司如想實現股權質權,需要證明哪些事實?
3.針對乙將新雨公司的房屋低價出租給東風公司的行為,甲可以采取什么法律措施?
4.乙以新雨公司的名義單方向某銀行出具的保函的性質和效力如何?為什么?
5.針對乙不同意解散公司和甲退出公司又找不到受讓人的情況,甲可采取什么法律對策?
答案:
1、(1)請求東風公司清償貨款本金與利息;
(2)請求東風公司承擔違約責任;
(3)請求行使股權質權(或權利質權)。
2、(1)證明其與乙簽訂了股權質押合同;
(2)證明股權質押已經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了登記。
3、甲可以為公司利益直接向法院提起股東派生(代表)訴訟。
4、該保函具有保證合同的性質,保證合同有效。乙雖然未經股東會同意為銀行擔保,侵犯了公司利益,但其行為構成表見代理。
5、甲持有公司20%的股權,可以請求法院解散公司。
(2006年)
案情:甲公司簽發金額為1000萬元、到期日為2006年5月30日、付款人為大滿公司的匯票一張,向乙公司購買A樓房。甲乙雙方同時約定:匯票承兌前,A樓房不過戶。
其后,甲公司以A樓房作價1000萬元、丙公司以現金1000萬元出資共同設立丁有限公司。某會計師事務所將未過戶的A樓房作為甲公司對丁公司的出資予以驗資。丁公司成立后占有使用A樓房。
2005年9月,丙公司欲退出丁公司。經甲公司、丙公司協商達成協議:丙公司從丁公司取得退款1000萬元后退出丁公司;但顧及公司的穩定性,丙公司仍為丁公司名義上的股東,其原持有丁公司50%的股份,名義上仍由丙公司持有40%,其余10%由丁公司總經理賈某持有,賈某暫付200萬元給丙公司以獲得上述10%的股權。丙公司依此協議獲款后退出,據此,丁公司變更登記為:甲公司、丙公司、賈某分別持有50%、40%和10%的股權;注冊資本仍為2000萬元。
丙公司退出后,甲公司要求丁公司為其貸款提供擔保,在丙公司代表未到會、賈某反對的情況下,丁公司股東會通過了該擔保議案。丁公司遂為甲公司從B銀行借款500萬元提供了連帶責任保證擔保,同時,乙公司亦將其持有的上述1000萬元匯票背書轉讓給陳某。陳某要求丁公司提供擔保,丁公司在匯票上簽注:“同意擔保,但A樓房應過戶到本公司?!标惸诚虼鬂M公司提示承兌該匯票時,大滿公司在匯票上批注:“承兌,到期丁公司不垮則付款?!?/p>
2006年6月5日,丁公司向法院申請破產獲受理并被宣告破產。債權申報期間,陳某以匯票未獲兌付為由、賈某以替丁公司代墊了200萬元退股款為由向清算組申報債權,B銀行也以丁公司應負擔保責任為由申報債權并要求對A樓房行使優先受償權。同時乙公司就A樓房向清算組申請行使取回權。
問題:
1.丁公司的設立是否有效?為什么?
答案:有效。甲公司以未取得所有權之樓房出資僅導致甲公司承擔出資不實的法律責任,不影響公司設立的效力。
解析:《公司法》第7條規定,依法設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記機關發給公司營業執照。公司營業執照簽發日期為公司成立日期。本題中甲公司以未取得所有權之樓房出資,構成出資不實,根據《公司法》第28條的規定,股東應當按期足額繳納公司章程中規定的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股東以貨幣出資的,應當將貨幣出資足額存入有限責任公司在銀行開設的賬戶;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股東不按照前款規定繳納出資的,除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因此,在本題中,公司或者其他股東有權要求甲公司履行樓房過戶義務,并可追究其違約責任,對于公司而言,根據《公司法》第200條的規定,公司的發起人、股東虛假出資,未交付或者未按期交付作為出資的貨幣或者非貨幣財產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虛假出資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罰款。從該法條只貴帝國了公司承擔出資不實的責任并沒有否定公司設立的效力來看,甲公司以未取得所有權之樓房出資僅導致甲公司承擔出資不是的法律責任,不影響丁公司設立的效力。
2.丙退出丁公司的做法是否合法?為什么?
答案:不合法。丙公司的行為實為抽逃公司資金。
解析:《公司法》第36條明確規定,公司成立后,股東不得抽逃出資。本案中,丙公司從丁公司取得退款1000萬元后退出丁公司。違反了上述規定。所以,丙公司的做法是不合法的。
3.丁公司股東會關于為甲公司提供擔保的決議是否有效?為什么?
答案:無效。該擔保事項應由無關聯關系的股東表決決定。
解析:我國《公司法》第16條對公司對外提供擔保做出如下規定,公司向其他企業投資或者為他人提供擔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會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公司章程對投資或者擔保的總額及單項投資或者擔保的數額有限額規定的,不得超過規定的限額。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必須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前款規定的股東或者受前款規定的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不得參加前款規定事項的表決。該項表決由出席會議的其他股東所持表決權的過半數通過。根據上述規定,丁公司為本公司的股東甲公司提供擔保,須經股東會決議,并且甲公司不得參與該事項的表決,該表決由出席會議的其他股東所持表決權的過半數通過。丁公司股東會關于為甲公司提供擔保的決議不符合法律規定,因而是無效的。
4.陳某和賈某所申報的債權是否構成破產債權?為什么?
答案:陳某的申報構成破產債權。丁公司對匯票的保證有效;大滿公司實為拒絕承兌,陳某對丁公司享有票據追索權。賈某的申報不構成破產債權。賈某的200萬元是對丁公司的出資,公司股東不得以出資款向公司主張債權。
解析:破產債權,指于破產宣告前成立的,只能通過破產程序才能得以公平清償的債權。我國《票據法》第48條規定,保證不得附有條件;附有條件的,不影響時匯票的保證責任。陳某要求丁公司提供擔保,丁公司在匯票上簽注:“同意擔保,但A樓房應過戶到本公司?!备鶕鲜鲆幎ǎm然丁公司在為該匯票提供保證時附有條件,但這并不影響時匯票的保證責任。所以,丁公司要對匯票承擔保證責任。陳某在丁公司破產時,申報的債權構成破產債權?!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61條中規定,破產企業的股權、股票持有人在股權、股票上的權利不屬于破產債權。在本案中,丁公司經過變更后,賈某成為公司股東,并向其出資200萬元。這200萬元作為股東的出資,不能申報破產債權。
5.B銀行和乙公司的請求是否應當支持?為什么?
答案:B銀行申報破產債權的申請應當支持,但無權優先受償。丁公司與B銀行簽訂的擔保合同有效,故B銀行破產債權成立;但該擔保是保證擔保,B銀行不享有擔保物權,無權優先受償。乙公司的請求應當支持。乙公司仍是A樓房的產權人,故其可依法收回該樓房。
解析:別除權,是指債權人不依破產程序,而由破產財產中的特定財產單獨優先受償的權利。別除權是擔保物權在破產程序中的轉化形式。而在本案中,丁公司為甲公司從B銀行借款500萬元提供了連帶責任保證擔保。保證擔保不是擔保物權,因此B銀行無優先受償權。另外,丁公司決議的擔保行為雖無效,但是公司內部行為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B銀行,銀行可以向丁公司主張擔保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71條中規定,債務人基于倉儲、保管、加工承攬、委托交易、代銷、借用、寄存、租賃等法律關系占有、使用的他人財產,不屬于破產財產。丁公司雖然占有該樓房,但該房屬于乙公司所有。所以,乙公司有權取回該樓房。
6.各債權人若在破產程序中得不到完全清償,還可以向誰追索?他們各自應承擔什么責任?
答案:債權人可以向甲公司、丙公司和某會計師事務所追索。甲公司虛假出資,丙公司非法抽逃資金,應對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某會計師事務所明知丁公司設立時甲公司出資不實,仍予驗資,應在其虛假驗資的范圍內承擔責任。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66條規定,債務人的開辦人注冊資金投入不足的,應當由該開辦人予以補足,補足部分屬于破產財產。甲公司在設立丁公司時,出資不足,應當承擔法律責任。所以各債權人有權向甲公司追索?!豆痉ā返?1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后,發現作為設立公司出資的非貨幣財產的實際價額顯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價額的,應當由交付該出資的股東補足其差額;公司設立時的其他股東承擔連帶責任。據此,丙公司應對各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公司法》208條規定,承擔資產評估、驗資或者驗證的機構因其出具的評估結果、驗資或者驗證證明不實,給公司債權人造成損失的,除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外,在其評估或者證明不實的金額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據此,該會計師事務所應在其虛假驗資的范圍內承擔責任。
(2005年)
四、(本題15分)
案情:國有企業川南商業大樓于1998年擬定改制計劃:將資產評估后作價150萬元出售,其中105萬元出售給管理層人員(共4人),45萬元出售給其余45名職工,將企業改制為川南百貨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50萬元。該改制計劃于同年12月經有關部門批準實施。原管理層人員宋某認購45萬元,李某、王某、周某各認購20萬元,其余職工各認購1萬元。公司成立后,分別向各認購人簽發了出資證明書。公司設立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宋某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李某、王某為公司董事,周某任監事會主席兼財務負責人。
2001年,公司召開董事會,決定將注冊資本增加為300萬元,周某列席了董事會,并表示同意。會后,董事會下發文件稱:本次增資計劃經具有公司2/3以上表決權的股東表決通過,可以實施。同年4月,公司注冊資本增加為300萬元。增加部分的注冊資本除少數職工認購了30萬元外,其余120萬元由宋某、周某、李某、王某平均認購,此次增資進行了工商登記。同年10月,王某與其妻藍某協議離婚,藍某要求王某補償25萬元。王某遂將其所持股權的50%根據協議抵償給藍某,董事會批準了該協議。
2003年5月,川南公司因涉嫌偷稅被立案偵查。偵查發現:除王某外,宋某、周某、李某在1998年改制時所獲得的股權均是挪用原川南商業大樓的資金購買,且2001年公司增資時,宋某、周某、李某、王某四人均未實際出資,而是以公司新建辦公樓評估后資產作為增資資本,并分別記于個人名下。同時查明,偷稅事項未經過股東會討論,而是董事會為了公司利益在征得周某同意后決定實施的。后法院判決該公司偷稅罪成立,判處公司罰金140萬元,宋某等亦分別被判處相應的刑罰。
問題:
1.宋某、周某、李某、王某在1998年改制時所取得的股權是否有效?為什么?
答案:有效。理由:股東出資即取得股權,其出資的資金來源不影響股權的取得
或者答:(1)股東取得股權僅以出資為條件;(2)根據公司法的資本充實原則,股東出資不得退回(除非有法定事由),如果出資取得的股權因資金來源違法而無效,必然導致出資返還,影響公司資本充實和利害關系人的利益。(3)在股東以非法挪用的資金出資的情況下,除追究其刑事責任外,可以收繳其股權用于償還被挪用資金,但此時只涉及股權轉讓問題,而不是股權無效。均可得分。
解析:本題中宋某、周某、李某在1998年改制時,挪用了原川南商業大樓的資金,并用此筆資金在企業改制過程中出資。雖然資金來源違法,我們認為三人仍取得有效的股權。因為:首先,依照現行我國《公司法》的規定,有關公司的設立條款并咩有對股東的出資的來源作出要求,而是規定只要股東履行了出資義務,在公司成立后就可以獲得股份,可見股東出資取得股份的效力并不與股東如何獲得那筆出資發生聯系。所以宋某、周某、李某取得的股權有效。
2.川南公司的管理機構設置及人事安排是否合法?為什么?
答案:公司管理機構設置合法;公司管理人員安排不合法。公司財務負責人不能擔任監事,也不能擔任監事會主席。
解析:《公司法》第37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會由全體股東組成,股東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依照本法行使職權。第45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設董事會,其成員為三人至十三人。第51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人數較少和規模較小的,可以設一名執行董事,不設立董事會。執行董事可以兼任公司經理。執行董事的職權,應當參照本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由公司章程規定。有限責任公司不設董事會的,執行董事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第52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經營規模較大的,設立監事會,其成員不得少于三人。監事會應在其組成人員中推選一名召集人。監事會由股東代表和適當比例的公司職工代表組成,具體比例由公司章程規定。監事會中的職工代表由公司職工民主選舉產生。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人數較少和規模較小的,可以設一至二名監事。董事、經理及財務負責人不得兼任監事。
3.川南公司董事會的增資決議和公司的增資行為是否有效?為什么?
答案:無效。公司注冊資本的增加應由股東會作出決議,該抉議應在股東會上經代表2/3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方為有效。川南公司董事會成員及監事會主席雖代表公司2/3以上的表決權,但不能就增資事項作決議,故該決議無效?;跓o效決議而實施的增資行為也應歸于無效。
解析:《公司法》第三十八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會行使下列職權:(一)決定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二)選舉和更換董事,決定有關董事的報酬事項;(三)選舉和更換由股東代表出任的監事,決定有關監事的報酬事項;(四)審議批準董事會的報告;(五)審議批準監事會或者監事的報告;(六)審議批準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七)審議批準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八)對公司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作出決議;(九)對發行公司債券作出決議;(十)對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出資作出決議;(十一)對公司合并、分立、變更公司形式、解散和清算等事項作出決議;(十二)修改公司章程。
4.藍某可否根據補償協議獲得王某所持股權的50%?為什么?
答案:不能。離婚協議約定的是由王某補償其25萬元現金,王某將股權抵償給藍某的實質是股權的對外轉讓;按照公司法的規定,有限公司股東對外出讓股權應經過公司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董事會無權批準股東對外轉讓股權。
解析:《公司法》第35條規定:“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出資或者部分出資。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其出資時,必須經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不同意轉讓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出資,如果不購買該轉讓的出資,視為同意轉讓。經股東同意轉讓的出資,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對該出資有優先購買權。”
5.川南公司因被判處罰金所造成的140萬元損失,應由誰承擔賠償責任?為什么?
答案:應由宋某、李某、王某、周某等4人承擔。公司的損失源于公司犯罪被判處的罰金,宋某等人擔任執行董事、監事、經理職務時違法是導致這一損失的直接原因,故該損失應由宋某等4人承擔。
解析:《公司法》第63條規定,董事、監事、經理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003年)
五、(本題11分)
案情:甲、乙、丙、丁、戊擬共同組建一有限責任性質的飲料公司,注冊資本200萬元,其中甲、乙各以貨幣60萬元出資;丙以實物出資,經評估機構評估為20萬元;丁以其專利技術出資,作價50萬元;戊以勞務出資,經全體出資人同意作價10萬元。公司擬不設董事會,由甲任執行董事;不設監事會,由丙擔任公司的監事。
飲料公司成立后經營一直不景氣,已欠A銀行貸款100萬元未還。經股東會決議,決定把飲料公司惟一盈利的保健品車間分出去,另成立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保健品廠。后飲料公司增資擴股,乙將其股份轉讓給大北公司。1年后,保健品廠也出現嚴重虧損,資不抵債,其中欠B公司貨款達400萬元。
問題:
1.飲料公司組建過程中,各股東的出資是否存在不符合公司法的規定之處?為什么?
答案:戊不能以勞務出資。
解析:《公司法》第27條規定,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并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對作為出資的非貨幣財產應當評估作價,核實財產,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價。法律、行政法規對評估作價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全體股東的貨幣出資金額不得低于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三十。根據上述規定,法律只是規定了全體股東的貨幣出資金額不得低于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三十,只要滿足這一條件,法律不對非貨幣財產出資額的具體分配進行限制。因此專利技術出資比例在不超過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70%的范圍內,可以由出資人自由協商決定。本題中,飲料公司注冊子恩200萬元,貨幣出資120萬元,達到60%,符合法律規定。依照第27條的規定,用于出資的非貨幣財產必須滿足可以用貨幣估價并可以依法轉讓的條件,勞務依附于人身不能依法轉讓,而且其價值也難以估計,因此不允許以勞務作為出資形式。
2.飲料公司的組織機構設置是否符合公司法的規定?為什么?
答案:符合(1分)。股東人數較少、規模較小的有限責任公司可以不設董事會和監事會(1分)。
解析:《公司法》第51條第1款規定,股東人數較少或者規模較小的有限責任公司,可以設一名執行董事,不設董事會。執行董事可以兼任公司經理。第52條第1、4款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設監事會,其成員不得少于三人。股東人數較少或者規模較小的有限責任公司,可以設一至二名監事,不設監事會。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兼任監事。因此,該飲料公司的組織金鉤設置符合《公司法》的規定。
3.飲料公司設立保健品廠的行為在公司法上屬于什么性質的行為?設立后,飲料公司原有的債權債務應如何承擔?
答案:屬公司(或法人)分立(1分)。分立前飲料公司的債權債務應當由飲料公司和保健品廠承擔連帶責任(1分)。
解析:《公司法》第176條規定,公司分立,其財產作相應的分割。公司分立,應當編制資產負債表及財產清單。公司應當自作出分立決議之日起十日內通知債權人,并于三十日內在報紙上公告。第177條規定,公司分立前的債務由分立后的公司承擔連帶責任。但是,公司在分立前與債權人就債務清償達成的書面協議另有約定的除外。《合同法》第90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后合并的,由合并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使合同權利,履行合同義務。當事人訂立合同后分立的,除債權人和債務人另有約定的以外,由分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合同的權利和義務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因此,該飲料公司經股東會決議決定把唯一盈利的保健品車間分出去,另成立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保健品廠,屬于公司分立。為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分立前飲料公司的債權債務應當由飲料公示和保健品廠承擔連帶責任。
4.乙轉讓股份時應遵循股份轉讓的何種規則?
答案:應經過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1分);其他股東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受讓權(或購買權)(1分)。
解析:《公司法》第72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征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由此可知,乙如果要轉讓其出資應經過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對該出資有優先購買權。
5.A銀行如起訴追討飲料公司所欠的100萬元貸款,應以誰為被告?為什么?
答案:A銀行可以飲料公司和保健品廠為共同被告,也可以飲料公司或保健品廠為被告(1分)。因為飲料公司和保健品廠對分立前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1分)。
解析:既然分立后飲料公司的債權債務應當由飲料公司和保健品廠承擔連帶責任,那么A銀行既可以要求飲料公司和保健品廠共同清償債務,也可以要求飲料公司或者保健品廠單獨清償債務。因此,A銀行起訴追討飲料公司所欠的100萬元貸款時,可以飲料公司和保健品廠為共同被告,也可以飲料公司或者保健品廠為被告。
6.B公司除采取起訴或仲裁的方式追討保健品廠的欠債外,還可以采取什么法律手段以實現自己的債權?
答案:B公司可以債權人的身份向法院申請保健品廠破產,以清償其債權(1分)。
解析:破產程序是指在債務人無力清償其到期債權的情況下以其財產對債權人進行公平清償的法律程序。根據《破產法》第7條第2款的規定,B公司除采取起訴或者仲裁的方式追討保健品廠的欠債外,還可以債權人的身份向法院申請保健品廠破產,以清償其債權。
(2002年)
七、(本題10分)
某高校A、國有企業B和集體企業C簽訂合同決定共同投資設立一家生產性的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其中,A以高新技術成果出資,作價15萬元;B以廠房出資,作價20萬元;C以現金17萬元出資。后C因資金緊張實際出資14萬元。請問:
1.該有限責任公司能否有效成立?為什么?
答:可以有效成立。盡管C承諾出資17萬,實際出資14萬,但該有限責任公司的實際出資已經達到49萬,而《公司法》規定的有限責任公司最低注冊資本為人民幣三萬元,因此該公司出資符合法律規定。C不按照合同約定繳納出資的行為應當按照《公司法》規定承擔相應的責任,但是不影響公司的有效成立。
2.以非貨幣形式向公司出資,應辦理什么手續?
答:以非貨幣形式向公司出資,應辦理以下手續:①評估作價,核實資產;②辦理非貨幣出資的財產權的轉移手續;③驗資?!豆痉ā返?7條規定,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并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對作為出資的非貨幣財產應當評估作價,核實財產,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價。法律、行政法規對評估作價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全體股東的貨幣出資金額不得低于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三十。所以,以非貨幣形式出資,須評估作價,核實資產。《公司法》第28條規定,股東應當按期足額繳納公司章程中規定的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股東以貨幣出資的,應當將貨幣出資足額存入有限責任公司在銀行開設的賬戶;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股東不按照前款規定繳納出資的,除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因此,以非貨幣形式出資,須辦理財產權的轉移手續?!豆痉ā返?9條規定,股東繳納出資后,必須經依法設立的驗資機構驗資并出具證明。因此,以非貨幣形式出資,須驗資。
3.C承諾出資17萬元,實際出資14萬元,應承擔什么責任?
答:《公司法》第28條規定,股東應當按期足額繳納公司章程中規定的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股東以貨幣出資的,應當將貨幣出資足額存入有限責任公司在銀行開設的賬戶;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股東不按照前款規定繳納出資的,除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因此,以非貨幣形式出資,須辦理財產權的轉移手續。C承諾出資17萬,實際出資14萬,除了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向A和B承擔違約責任。
4.設立有限責任公司應向什么部門辦理登記手續?應提交哪些文件或材料?
答:《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4條第1款規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是公司登記機關。”《公司法》第30條規定,股東的首次出資經依法設立的驗資機構驗資后,由全體股東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記機關報送公司登記申請書、公司章程、驗資證明等文件,申請設立登記?!豆镜怯浌芾項l例》第20條規定,設立有限責任公司,應當由全體股東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設立登記。設立國有獨資公司,應當由國務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授權的本級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作為申請人,申請設立登記。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設立有限責任公司必須報經批準的,應當自批準之日起90日內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設立登記;逾期申請設立登記的,申請人應當報批準機關確認原批準文件的效力或者另行報批。申請設立有限責任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提交下列文件:(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的設立登記申請書;(二)全體股東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證明;(三)公司章程;(四)依法設立的驗資機構出具的驗資證明,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五)股東首次出資是非貨幣財產的,應當在公司設立登記時提交已辦理其財產權轉移手續的證明文件;(六)股東的主體資格證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證明;(七)載明公司董事、監事、經理的姓名、住所的文件以及有關委派、選舉或者聘用的證明;(八)公司法定代表人任職文件和身份證明;(九)企業名稱預先核準通知書;(十)公司住所證明;(十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規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外商投資的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首次出資額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其余部分應當自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內繳足,其中,投資公司可以在5年內繳足。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設立有限責任公司必須報經批準的,還應當提交有關批準文件。
5.A的出資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為什么?
答:A的出資符合法律的規定?!豆痉ā返?7條規定,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并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對作為出資的非貨幣財產應當評估作價,核實財產,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價。法律、行政法規對評估作價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全體股東的貨幣出資金額不得低于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三十。根據上述規定,法律只規定了全體股東的貨幣出資金額不得低于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30%,只要滿足這一條件,法律不對非貨幣財產出資額的具體分配進行限制。^法律教育網^因此專利技術出資比例在不超過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70%的范圍內,可以由出資人自由協商決定。本題中,公司注冊資本為49萬,貨幣出資31萬元,超過法律規定的30%的限額。只要出資人之間達成協議,A以其高新技術出資作價15萬元,并不違反法律的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職人員掩蓋違法執法如何處罰
2020-12-28如何通過公司章程限制股權轉讓
2021-01-19注冊商標對消費者的好處有哪些
2020-12-02再次指定管轄禁止
2021-01-21請求排除妨害的前提是什么
2021-03-20學生猝死在宿舍內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28什么是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2021-02-06最新的終止勞動合同協議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15純勞務分包給個人是否合法
2020-12-05公司倒閉無定期懷孕員工怎么賠償
2021-03-04用人單位拖欠工資有什么處罰是什么
2021-03-14勞動糾紛處理的方式有哪些
2020-12-04人身保險合同效力中止和效力終止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7重復保險的對象
2021-01-01司機無責保險公司該怎么賠
2021-02-21追尾但是損失不大要報保險嗎
2021-02-24保險合同怎么簽才算成立
2020-11-082020年河北保險最低基數是多少
2020-12-29保險公司理賠程序有哪些
2021-03-23免賠額與不計免賠是什么意思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