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趙某、石某搶劫殺害李某,被路過的王某、張某看見并報案。趙某、石某被抓獲后,2名偵查人員負責組織辨認。
關于辨認的程序,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在辨認尸體時,只將李某尸體與另一尸體作為辨認對象
B.在2名偵查人員的主持下,將趙某混雜在9名具有類似特征的人員中,由王某、張某個別進
C.在對石某進行辨認時,9名被辨認人員中的4名民警因緊急任務離開,在2名偵查人員的主持下,將石某混雜在5名人員中,由王某、張某個別進行辨認
D.根據王某、張某的要求,辨認在不暴露他們身份的情況下進行
【正確答案】ABD
【答案解析】選項A、B正確,選項C錯誤。《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二百五十條規定,辨認應當在偵查人員的主持下進行。主持辨認的偵查人員不得少于二人。幾名辨認人對同一辨認對象進行辨認時,應當由辨認人個別進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二百五十一條規定,辨認時,應當將辨認對象混雜在特征相類似的其他對象中,不得給辨認人任何暗示。辨認犯罪嫌疑人時,被辨認的人數不得少于七人;對犯罪嫌疑人照片進行辨認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辨認物品時,混雜的同類物品不得少于五件。對場所、尸體等特定辨認對象進行辨認,或者辨認人能夠準確描述物品獨有特征的,陪襯物不受數量的限制。選項A,由于對尸體進行辨認,陪襯物不受數量限制,只將李某尸體與另一尸體作為辨認對象的行為合法。選項B,辨認犯罪嫌疑人趙某時,在2名偵查人員的主持下,被辨認的人數多于七人,且由王某、張某分別辨認,符合程序的規定。選項C,被辨認對象少于七人,不符合法定人數要求。
選項D正確。《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二百五十二條規定,對犯罪嫌疑人的辨認,辨認人不愿意公開進行時,可以在不暴露辨認人的情況下進行,并應當為其保守秘密。
93.趙某、石某搶劫殺害李某,被路過的王某、張某看見并報案。趙某、石某被抓獲后,2名偵查人員負責組織辨認。
關于辨認筆錄的審查與認定,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如對尸體的辨認過程沒有錄像,則辨認結果不得作為定案證據
B.如偵查人員組織辨認時沒有見證人在場,則辨認結果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
C.如在辨認前沒有詳細向辨認人詢問被辨認對象的具體特征,則辨認結果不得作為定案證據
D.如對趙某的辨認只有筆錄,沒有趙某的照片,無法獲悉辨認真實情況的,也可補正或進行合理解釋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選項A錯誤。《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二百五十三條規定,對辨認經過和結果,應當制作辨認筆錄,由偵查人員、辨認人、見證人簽名。必要時,應當對辨認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據此可知,對辨認過程進行錄像不是強制性規定,只是在必要時應當對辨認過程進行錄像。選項A的說法于法無據。
選項B、C錯誤,選項D正確。《關于辦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簡稱《辦理死刑案件證據規定》)第三十條第一款規定,偵查機關組織的辨認,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嚴格審查,不能確定其真實性的,辨認結果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一)辨認不是在偵查人員主持下進行的;(二)辨認前使辨認人見到辨認對象的;(三)辨認人的辨認活動沒有個別進行的;(四)辨認對象沒有混雜在具有類似特征的其他對象中,或者供辨認的對象數量不符合規定的;尸體、場所等特定辨認對象除外。(五)辨認中給辨認人明顯暗示或者明顯有指認嫌疑的。第三十條第二款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通過有關辦案人員的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辨認結果可以作為證據使用:(一)主持辨認的偵查人員少于二人的;(二)沒有向辨認人詳細詢問辨認對象的具體特征的;(三)對辨認經過和結果沒有制作專門的規范的辨認筆錄,或者辨認筆錄沒有偵查人員、辨認人、見證人的簽名或者蓋章的;(四)辨認記錄過于簡單,只有結果沒有過程的;(五)案卷中只有辨認筆錄,沒有被辨認對象的照片、錄像等資料,無法獲悉辨認的真實情況的。選項B不屬于辨認結果不得作為定案證據的法定情形。選項C違反上述規定第二款(二)項,通過有關辦案人員的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辨認結果可以作為證據使用。選項D對應上述規定第二款第(五)項,通過有關辦案人員的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辨認結果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94.黃某(17周歲,某汽車修理店職工)與吳某(16周歲,高中學生)在餐館就餐時因瑣事與趙某(16周歲,高中學生)發生爭吵,并毆打趙某致其輕傷。檢察院審查后,綜合案件情況,擬對黃某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對吳某作出不起訴決定。
關于本案審查起訴的程序,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應當對黃某、吳某的成長經歷、犯罪原因和監護教育等情況進行社會調查
B.在訊問黃某、吳某和詢問趙某時,應當分別通知他們的法定代理人到場
C.應當分別聽取黃某、吳某的辯護人的意見
D.擬對黃某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應當聽取趙某及其法定代理人與訴訟代理人的意見
【正確答案】BCD
【答案解析】選項A錯誤。《檢察院規則》第四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人民檢察院根據情況可以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成長經歷、犯罪原因、監護教育等情況進行調查,并制作社會調查報告,作為辦案和教育的參考。據此可知,是"可以"而不是"應當"調查。
選項B正確。《檢察院規則》第四百九十條第二款規定,訊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應當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場,告知法定代理人依法享有的訴訟權利和應當履行的義務。無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場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其他成年親屬,所在學校、單位或者居住地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未成年人保護組織的代表到場,并將有關情況記錄在案。到場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為行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訴訟權利,行使時不得侵犯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
選項C正確。《檢察院規則》第四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在審查逮捕、審查起訴中,人民檢察院應當訊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聽取辯護人的意見,并制作筆錄附卷。據此可知,在對黃某、吳某的案件進行審查起訴時,應當分別聽取其的辯護人的意見。
選項D正確。《人民檢察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規定》第三十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在作出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以前,應當聽取公安機關、被害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辯護人的意見,并制作筆錄附卷。被害人是未成年人的,還應當聽取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
95.黃某(17周歲,某汽車修理店職工)與吳某(16周歲,高中學生)在餐館就餐時因瑣事與趙某(16周歲,高中學生)發生爭吵,并毆打趙某致其輕傷。檢察院審查后,綜合案件情況,擬對黃某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對吳某作出不起訴決定。
關于對黃某的考驗期,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從宣告附條件不起訴決定之日起計算
B.不計入檢察院審查起訴的期限
C.可根據黃某在考驗期間的表現,在法定范圍內適當縮短或延長
D.如黃某違反規定被撤銷附條件不起訴決定而提起公訴,已經過的考驗期可折抵刑期
【正確答案】BC
【答案解析】選項A錯誤,選項B、C正確。《人民檢察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規定》第四十條規定,人民檢察院決定附條件不起訴的,應當確定考驗期。考驗期為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從人民檢察院作出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之日起計算。考驗期不計入案件審查起訴期限。考驗期的長短應當與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所犯罪行的輕重、主觀惡性的大小和人身危險性的大小、一貫表現及幫教條件等相適應,根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考驗期的表現,可以在法定期限范圍內適當縮短或者延長。
選項D錯誤。在附條件不起訴的考驗期內,黃某并未被剝奪人身自由,若對黃某提起公訴時,已經過的考驗期不應折抵刑期。
96.黃某(17周歲,某汽車修理店職工)與吳某(16周歲,高中學生)在餐館就餐時因瑣事與趙某(16周歲,高中學生)發生爭吵,并毆打趙某致其輕傷。檢察院審查后,綜合案件情況,擬對黃某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對吳某作出不起訴決定。
關于本案的辦理,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在對黃某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對吳某作出不起訴決定時,必須達成刑事和解
B.檢察院對黃某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對吳某作出不起訴決定時,可要求他們向趙某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C.在附條件不起訴考驗期內,檢察院可將黃某移交有關機構監督考察
D.檢察院對黃某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對吳某作出不起訴決定后,均應將相關材料裝訂成冊,予以封存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選項A錯誤。《人民檢察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規定》第二十九條規定,對于犯罪時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一)涉嫌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規定的犯罪;(二)根據具體犯罪事實、情節,可能被判處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三)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符合起訴條件;(四)具有悔罪表現。《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三條第一、二款規定,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對于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據此可知,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不起訴決定時,不需要必須達成和解。
選項B正確。《人民檢察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規定》第四十二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可以要求被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接受下列矯治和教育:(一)完成戒癮治療、心理輔導或者其他適當的處遇措施;(二)向社區或者公益團體提供公益勞動;(三)不得進入特定場所,與特定的人員會見或者通信,從事特定的活動;(四)向被害人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五)接受相關教育;(六)遵守其他保護被害人安全以及預防再犯的禁止性規定。
選項C錯誤。《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二條第一款規定,在附條件不起訴的考驗期內,由人民檢察院對被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進行監督考察。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監護人,應當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加強管教,配合人民檢察院做好監督考察工作。本案中,應由人民檢察院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進行監督考察,而不是移交有關機構監督考察。
選項D錯誤。《人民檢察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規定》第六十六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訴決定后,應當對相關記錄予以封存。具體程序參照本規定第六十二條至第六十五條規定辦理。本法條僅對不起訴的情況作出了規定,而沒有對附條件不起訴進行規定,不起訴與附條件不起訴是不同概念,不應混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黨紀處分有追訴時效嗎
2021-03-13哪時候可以去做交通事故傷殘鑒定
2020-11-20單方面變更勞動合同需要什么條件
2021-03-10法院離婚調解步驟是什么
2020-12-17買賣合同中關于擔保合同只主要規定有哪些
2020-11-23胎兒能不能行使繼承權
2020-11-23雇傭關系傷者主動放棄治療還要賠償嗎
2021-01-15拆遷安置房加子女名字怎么弄
2021-02-16集體合同的訂立主體是公司嗎
2021-02-03什么是勞動合同變更
2021-03-20可以投1年以內的短期交強險嗎
2021-01-17什么是保險的保額
2020-12-26試論我國人身保險合同的復效
2021-02-12保險合同糾紛的產生是保險案件訴訟的前提
2020-11-21被保險人自殺保險公司會不會賠償
2020-12-30賠償責任誰承擔
2021-02-12汽車“全保”不全保 新車涉水得不到賠償(2)
2021-03-04未按期交費保險公司可以不賠償嗎
2020-12-29發生交通事故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2-16保險公司的明確說明義務的內容有哪些呢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