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執行裁定后還能和解嗎
可以和解。
1、《民事訴訟法》第230條規定: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自行達成和解協議的,執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雙方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
2、法院判決宣判后在上訴期內調解成功,仍可出調解書取代法院判決書。法院是為了解決糾紛,充分降低雙方當事人的矛盾激化。宣判的判決書、裁定書在上訴期內,屬于未生效法律文書,應該更多地考慮當事人的感受與意見,必須更多地關注社會公眾的感受與見解,因此民事權利任何時候都可以調解。
3、生效法律文書在自動履行期限內可實行履行和解備案制度。就是有給付義務的民事判決書、民事調解書生效后,進入法律文書確定的自動履行期,承辦法官可以主動提示雙方當事人做好履行工作,能全面履行生效法律文書最好,記錄在卷,案結事了。
當然雙方當事人也可以就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從期限上、利息上、履行方式上、甚至標的額的履行上再協商,并制作和解協議,歸入審理卷宗,附卷備案,但延長的最長履行期限不能超過(法律規定的申請執行的最后期限)2年的限制性規定。
全面履行和解協議的,原生效法律文書不能再申請執行,不履行、或不全面履行的,權利人仍可申請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已履行的部分可以抵頂。不用收取訴訟費用,不增加訴訟成本;二是減少對抗,減少社會不穩定因素;三是該備案制度可以使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和解意愿進行及時確認,減少不必要的爭議。?
被執行和解要具備的條件是什么
在執行和解中,雙方當事人自行和解的,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第一,達成和解協議必須出自雙方當事人的自愿。如果由于外力因素使得當事人一方或雙方違心達成和解協議,必然會損害權利人的利益,也可能會造成當事人以后再一次提起訴訟而消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當事人雙方達成和解協議必須符合這一條件。
第二,和解的內容必須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達成和解協議不能違背法律、法規,損害國家、社會和人民的利益,否則,人民法院不予允許。
第三,當事人必須具有訴訟行為能力。當事人如果沒有訴訟行為能力,應由其為之,其委托代理人執行和解的,必須有被代理人的特別授權,授權委托書必須載明委托進行和解的事項和權限。
第四,必要共同訴訟的案件因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所以,在執行程序中,其中一人與對方當事人進行和解并達成協議的,須經其他共同訴
訟人全體承認,才對全體發生效力。選定代表人進行和解須經當事人同意后才能進行。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判決下來后還能不能調解不能一概而論,我們這里以刑事案件為例,進行簡單論述:調解是指案件雙方當事人在法院主持的調解下,達成調解協議,并由法院制作調解書的活動。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讀者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轉讓合同怎么寫
2020-12-20離婚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28政府拆遷司法提存的程序
2021-01-31犯罪中止的定義與適用
2021-03-12承攬關系與雇傭關系的區別
2021-03-05什么是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成立條件有哪些
2020-12-06競業限制勞動者怎么可以解除
2021-02-24懷孕的勞務派遣人員能否辭退
2021-02-16宜昌市員工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1-20實習期毀約有什么后果
2021-01-11單位給員工調崗應該怎么做
2021-01-23解除勞動關系引發勞動糾紛
2021-02-27給父母買保險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18人壽保險合同及準備金轉移的規定
2020-12-28無證駕駛致人死亡,保險公司也應賠償嗎
2021-03-13冒名頂替旅游出險 法庭判決保險公司輸了
2021-03-20免賠額和不計免賠
2020-11-23保險合同多久沒有交保費合同會終止
2021-01-28保險業非法集資的形式有哪些
2020-11-10補償性保險合同與給付性保險合同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