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事調解工作的技巧
(一)掌握案情,熟悉法律。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想調解成功,在調解之前,務必收集相關信息,了解糾紛的性質、起因和經過,了解雙方當事人的個性與訴求,找準當事人的認識誤區。這就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認真了解當事人的需求。即要分析當事人在糾紛中是想得到更多的經濟利益,還是想贏得聲譽。如果當事人是一家企業,就需要了解該企業心態,分析其是否看重企業形象。只有在了解其需求的基礎上才能與對方進行很好的溝通、協調,從而達到雙贏的目的。
2、充分了解當事人的現狀。即要區分清楚當事人是民營企業,還是國有企業,或者是外資企業。在區分企業性質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其經營狀況。因為企業的實力水平直接影響到其作出讓步的最大限度,而這對于調解能否成功起著重要的作用。
3、了解當事人的訴求。即要準確無誤的了解當事人對本案有什么要求,以及要求是否合法、合理。
4、幫助當事人分析利弊。調解員要站在第三方中立的位置上,為雙方當事人而不是一方的利益著想,幫助雙方當事人分析各自的利弊。
5、查找適用的法律條文以及了解相關的行業習慣和國際慣例。調解員要在熟悉案情的基礎上,查找相關的法律規定和行業習慣以及國際慣例,結合實際情況靈活的運用到案件的處理中去。
(二)曉之以法,促成互諒。
調解人員在調解過程中應以法律為準繩。對當事人曉以法理,提醒和教育當事人運用法律手段,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解決糾紛,從而能更加有效地保護自身利益。除此之外,其他任何過激的行為只能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損失,甚至因為觸犯刑法而構成犯罪。要做到這一點,調解人員自身必須諳熟法律,在調解時的法律適用上表現出嫻熟的知識和技巧。只有堅持依法調解,才能促進當事人對調解人員的信任,最終達成比較滿意的調解方案。
(三)換位思考,平衡利益。
調解員應讓當事人換位思考,促進當事人彼此溝通與了解。角色換位即推“己”及“彼”,讓一方當事人從對方的角度、對方的立場、對方的利益出發,將自己想作是對方來思考問題,從而體驗對方情感、關心對方利益。鑒于彼此之間的利益糾紛,當事人在情緒激動、不夠理智的情況下,其認知范圍受到限制,思路狹窄,被侵權方往往提出不合實際的補償要求,而侵權一方則千方百計減少或推卸自己的責任。在實踐中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有的侵權方開始答應給對方一定的補償,但時間一長,就想逃避補償的責任;有的侵權方則干脆不承認是自己的過錯而反訴對方的種種失誤,傷害了對方的感情和自尊。如果想通過調解解決問題,則需要尋找雙方當事人的利益平衡點,讓雙方當事人互諒互讓,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使思維跳出只看到自己利益的小圈子,達到和解的良好目的。
(四)耐心細致,理清責任。
調解中讓雙方當事人化干戈為玉帛,必須與當事人進行細心的溝通交流,耐心做好當事人的思想工作。在真誠友好的交流氣氛中幫助當事人理清糾紛發生的來龍去脈,認識到自己的不當作法;對對方的侵權行為,應怎樣求助法律,利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不是采取任何不理智的方式解決問題。調解員細致入微的講解,常常可以帶來良好的效果,能夠避免一些無意義的爭執。調解員的細致分析并不等于面面俱到,而是在有限的時間里,面對“剪不斷,理還亂”的繁難的商事糾紛,善于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當事人做好解釋說服工作。
(五)借助律師,展開調解。
在經濟糾紛發生時,當事人一般會聘請律師進行代理,這是調解人員與當事人進行有效溝通的很好的平臺和橋梁,必須充分運用好。一般來說,律師的意見是比較容易讓其當事人接受的。為此,調解人員可以做好雙方律師的說服工作,讓雙方律師作為當事人的中間平臺,由律師把調解人員的意見轉達給雙方當事人,讓當事人漸漸地接受調解方案,最終促使案件調解成功。
(六)客觀公正,居中調解。
不偏不倚、公平行事,自始至終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進行調解,是調解員應牢記的調解原則。現實中,司法活動極易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干擾,人際關系的影響、親戚朋友的面子、個別領導的招呼等均有可能影響調解工作的順利進行,但是它從一個方面也考驗調解員是否能做到公正無私。實踐中當事人覺得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時,其自尊心得到傷害,最易激起對調解員的怨恨。因此,調解員應當牢牢把握調解的客觀公正性,立場居中,不偏不倚,根據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用說服教育的方法做通雙方當事人的思想工作,堅決維護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二、商事調解遵循的原則
商事調解工作必須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運用和諧仲裁文化與各種和諧的可以利用的手段,為雙方當事人尋求利益平衡點,將矛盾化解,把糾紛調和,以最大可能地達到案結事了的最優目的。在實際操作中,仲裁調解工作應注意一些事項。
(一)必須堅持當事人自愿原則。
自愿原則是指在商事調解中無論是調解活動的進行還是調解協議的形成都要建立在當事人自愿的基礎上。自愿原則既包括程序意義上的自愿,也包括實體意義上的自愿。一個商事糾紛能不能用調解的方式解決,主要由雙方當事人決定。為了依法保護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商事調解中心受理民商事案件,能否達成協議,達成什么協議,都要基于雙方當事人的自愿,不得強迫或變相強迫。基于當事人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而達成的調解協議,是對當事人最好的心理約束,當事人自動履行率非常高,這樣就會減少因裁決而產生的案結事未了和官了民不了或強制執行等后續工作的壓力。同時,商事調解簡化了繁瑣的訴訟或仲裁程序,調解及時開展,糾紛就地化解,既節約了時間,又節省了費用,對提高爭端解決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必須堅持合法原則。
合法原則是指商事調解在程序上要合法,形成的調解協議不得違反法律規定。這是嚴格依法辦事原則在調解制度中的體現。調解雖然是說服教育雙方當事人相諒互讓以達成協議,但是一切調解活動都要限制在法律、政策允許的范圍內,不得違法,也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比如,兩家企業發生爭議,經雙方當事人協商,達成了和解協議。協議中約定,一方當事人以國有劃撥土地抵債。但是,依照法律規定,國有劃撥土地應分別通過招標、拍賣、掛牌或協議的方式進行出讓和轉讓,并經有關主管部門批準,嚴禁私下協議轉讓土地。因此,該協議由于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性規定而無效。
(三)必須堅持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原則。
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原則是指商事調解必須在事實已經清楚、是非已經分清的基礎上進行。實事求是是做好調解工作的一大法寶。它與“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這條商事糾紛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是一脈相承的。調解商事糾紛、處理商事案件,必須在查明事實真相,分清當事人責任的基礎上,依照法律、國際慣例與行業習慣提出具體的調解方案進行調解。如果事實不清,是非不明,就難以說服當事人,糾紛也不可能通過調解成功解決。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東如何分配責任與義務
2020-12-07下設子公司是否屬于公司分立
2020-12-05著作權重復轉讓著作權歸誰
2021-01-13危險駕駛罪判定標準是什么
2020-12-01如何預防留學生眾籌網絡詐騙
2021-02-20支票保證與支票付款保證的不同之處
2021-01-17關于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涉及的幾個常見問題
2021-01-21解除婚姻關系有什么條件
2020-11-15擔保公司貸款需要抵押物品嗎,費用有哪些
2021-01-17什么是回購房
2021-02-20如何合法辭退員工
2020-11-08剎車失靈乘車人跳車受傷交強險怎么賠償
2021-03-03人保產品責任險條款
2020-11-23什么是貨運保險合同
2020-12-23再保險合同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0-12-04適用保險合同解釋原則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4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01保險單何時開始生效
2021-03-03保險合同從何時起開始成立和生效
2020-12-12保險利益與投保有什么關系嗎?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