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返還轉讓款,股東和公司誰承擔送還義務
關鑲詞:股權轉讓款,逾期返還,責任承擔主體
問題提出:股權轉讓協議解除,返還轉讓款的義務究竟是由股東承擔還是公司負責?
案件名稱:馮某訴顧某等股權轉讓糾紛案
法院觀點:股權轉讓款的返還應該由出讓的股東負責,公司未對返還轉讓款作任何承諾或擔保,故不應該承擔連帶責任。
案情簡介
原告:馮某被告:顧某被告:吳某被告:劉某被告:公司
被告人公司是由被告顧某、吳某、劉某于2003年12月22日投資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為100萬元。
2007年9月18日和9月25日,原告馮某與被告顧某、吳某、劉某簽訂了《投資入股協議書》及《股權轉讓協議》等協議。2007年10月9曰,原告馮某匯入被告人公司股權轉讓款人民幣1,875,000元。
由于各方發生矛盾,2007年10月21日,原、被告解除了《股權轉讓協議》等協議。
由于四被告均未將股權轉讓款返還給原告馮某,后經原告馮某催討,僅返還了1,245,000元,余款未返還。為此,原告馮某訴至法院,要求被告各方返還剩余股權轉讓款。
各方觀點
原告馮某觀點:雙方股權轉讓協議已經依法解除,三被告應該返還其轉讓款,且被告人公司亦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被告顧某觀點:股權轉讓協議簽訂之前的洽談過程被告顧某沒有參加。因股權轉讓方是被告的公司而不是股東,另自己沒有拿到一分錢,不同意支付任何費用。
被告吳某觀點:股權轉讓協議是真實的,原告馮某的轉讓款也進了被告人公司的賬上,其中70多萬元轉到了被告顧某賬上,其他款項不淸楚,錢都由被告顧某控制,應該由被告顧某來還,本人不應該承擔連帶責任。
被告劉某觀點:答辯意見同被告吳某,本人不應該承擔連帶責任。
被告人公司觀點:原告馮某的股權轉讓款,被告人公司是收到的,但錢都是由被告吳某控制支配的,所有的錢都是由被告吳某指令公司財務支出的。被告顧某和劉某是公司掛名股東,不參與經營,實際是由原告馮某與被告吳某參與經營。故被告人公司不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法院觀點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原告馮某與被告顧某、吳某、劉某之間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及關于解除《股權轉讓協議》及其附件的協議,依法有效,簽約雙方均應恪守。系爭的股權轉讓協議解除后,股權轉讓款的返還責任應當由被告顧某、吳某、劉某承擔。
關于被告吳某、劉某認為原告馮某的轉讓款由被告顧某控制,且部分款項已劃入其私人賬戶,故股權轉讓余款應當由其負責返還。法院認為,原告馮某是依據股權轉讓協議的約定,將股權轉讓款匯入公司的賬戶,至于該錢由誰管理和控制是公司與股東之間或股東與股東之間的關系,與原告馮某無關。故吳某、劉某的抗辯理由,法院不予采信。
關于原告馮某要求被告人公司承擔連帶責任。法院認為,股權轉讓關系的相對雙方實際上是原告馮某與顧某、吳某、劉某,被告人公司收取原告馮某的股權轉讓款是依據股權轉讓協議的約定,其對返還股權轉讓款并未作任何承諾或者擔保,故原告馮某要求被告人公司承擔連帶責任,沒有事實與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
律師點評
事實上,本案又再次牽涉到了公司和股東之間的關系及區別、股東財產和公司財產的區分及公司和股東以不同的主體資格向外承擔不同的義務等問題。在前述的篇章里我們已經闡述過,但由于上述問題往往是實務當中引發糾紛的誘因,而很多當事人又真的容易混淆上述問題,因此在本案當中我們再稍作總結和提醒。
首先,股東和公司是兩個完全獨立的主體,股東以認繳的出資額或者認購的股份對公司負責,而公司以其公司財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其次,股東履行出資義務而形成的公司資產屬于公司所有,股東的出資行為并不導致股東對具體存在的公司資產擁有所有權,股東擁有的是公司的股權,表現為對公司參與公司的決策和經營,享有公司資產收益等方面。最后,并不排除股東因為出資瑕疵的問題而要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但其法律基礎也正是股東必須嚴格履行自己的出資義務。
在這里,我們對公司財產和股東對公司財產有怎樣的權利舉一個例子。在實踐中,有些股東會利用身份之便占有公司的公章、財務賬薄等物品。但公司的公章、財務賬薄等是公司的重要財產之一,應當由公司的相關行政部門和財務部門保管和使用,不應當由某個股東私自持有或者保管。股東對于公司公章和財務賬薄擁有的不是包括支配內容在內的所有權,而是表現為一種知曉、參與經營管理的權利。根據我國《公司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公司股東可以查閱、復制財務會計報告,可以在提出書面申請并說明目的的情況下查閱公司會計賬薄。
同時,上述案例再一次體現了合同的相對性原則。合同的相對性是合同關系不同于其他民事法律關系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合同規則和制度賴以建立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合同立法和司法所必須依據的一項重要規則。合同相對性就是指“合同主要在特定的當事人之間發生法律約束力,只有合同當事人一方能基于合同向對方提出請求或提起訴訟,而不能向與其無合同關系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請求,也不能擅自為第三人設定合同上的義務,合同債權也主要受合同法的保護。①”
①穆*亮:“合同相對性原則鄒議”,載《責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期,2003年9月版。
合同的相對性主要表現在主體的相對性、內容的相對性、責任的相對性三個方面。即是指,合同關系只能發生在特定的主體之間,只有合同當事人一方能夠向合同的另一方當事人基于合同的權利義務提出請求或提起訴訟;除法律、合同另有規定外,當事人以外的任何第三人不能主張合同上的杈利,更不負擔合同中規定的義務;違約責任只能在特定的合同關系當事人之間發生,合同關系以外的人不負違約責任,合同當事人也不對其承擔違約責任。
因此,在本案中,基于股權轉讓協議及該協議的解除而形成的退還股權轉讓款的義務在沒有新約定和新當事人的情況下無疑應當由協議的一方當事人來承擔,即應當由也只能由被告顧某、吳某、劉某來承擔。至于幾名被告之間、被告與公司之間的約定或者事實情況與原告基于股權轉讓協議而提出的訴訟請求沒有關系,應當另行解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醫療事故有什么行政責任
2021-02-15扶貧捐贈可以反悔嗎
2021-02-28購房意向書合同范本
2021-02-26知識產權相關的國際條約都有什么
2020-12-03破產申報債權時債權包括利息嗎
2020-11-27門面房出租合同范本
2020-11-14火車脫軌壓毀房屋,列車長承擔責任嗎
2020-11-29顧客在超市受傷誰賠償,顧客在超市受傷的相關法律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03數罪并罰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0-12-10勞動合同和退休返聘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0-11-22公司裁員怎么賠償
2021-01-09試用期、服務期是如何確定的
2021-02-03因丈夫婚外戀訴離婚,妻子能否請求損害賠償
2021-02-11終身壽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08飛機軍事延誤賠償標準
2021-02-18淺析保險合同案件中的疑難問題
2021-02-012020人身意外保險死亡賠償有多少錢
2021-02-12冒名頂替旅游出險 法庭判決保險公司輸了
2021-03-20移居境外的人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3財產保險理賠的計算標準是什么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