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派生訴訟中的股東的權利和責任
1、勝訴時股東的權利
原則上講,股東所提起的代表訟訴如果成功,股東有權請求公司對其訴訟費用予以補償。此種費用之補償鼓勵了那些為公司利益而提起訴訟的股東,是公平的、合理的。因而,兩大法系對此均加以規定。在英美法國家,現代公司法規定,只要訴訟的結果“對公司有一定的好處”,即使公司從中沒有獲得任何金錢賠償,股東也有權要求公司補償其訴訟費用。《日本商法》第268條之二的第一項規定:“提起第267條第2項訴訟的股東,在勝訴的情況下,支付律師報酬時,股東可以請求公司在該報酬金范圍內,給付相當的金額。”另一方面,鑒于股東代表訴訟的利它性的特征,股東通過訴訟取得的賠償金通常應當歸還公司而不是按比例分配給股東。然而,如果不適當行為人是公司的大股東或某些股東,將從他們那兒取回的賠償金仍歸于公司,供這些大股東或股東支配、運用,即使他們間接地從他們自身的賠償金中分享利益,則對于提起股東代表訴訟的股東是顯失公平的。為此,在美國的某些案例中,為了使從不適行為人那里取回的損害賠償金限定在“善意”股東之間受益,法庭判決將此損害賠償金在善意股東之間按比例進行分配。一般來說,這種情況主要在訴訟中針對濫用公司財產的行為提出時,代位訴訟中存在善意股東與惡意股東時,公司不再是繼續興旺的企業時以及不適行為人控制了公司時,加以適用。不過,這些情況是不尋常的,它只是上述原則的一種例外。
2、敗訴時股東的法律責任
通常而言,敗訴時股東的法律責任主要是賠償公司因該種訴訟所遭受的損害,包括公司為進行該種訴訟而支付的訴訟代理人的費用。在美國,鑒于該種訴訟多數是基于“勝訴后付報酬”的條件由律師包打包訴的,因而,多數股東并不是通過法庭審判結案的而是通過律師與被告當事人之間的和解協議結束的。在這種情況下,即便股東敗訴,其對公司承擔的責任亦可由其代理律師償付,因而,其利益之影響對股東并不大。一些州規定,如果股東敗訴時,公司可以從該股東提供的訴訟費用中受償。而在日本,僅有惡意的敗訴股東始有對公司的損害付賠償責任,“如果股東沒有惡意”,在敗訴時“對公司不付賠償責任。”而我國臺灣“公司法”第214條則明確規定敗訴股東對公司損害的賠償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樓上空調外機聲音大算不算擾民
2020-11-26勞動調解委員會受理范圍是哪些
2021-01-03域名糾紛主要有哪些類型
2020-11-13申請強制執行能否同時申請將對方列入失信人員名單
2020-12-06如何理解勞動合同變更的協商一致準則有哪些
2021-01-30法律是如何規定勞動合同終止的
2020-11-07試用期社保按工資的80%作基數繳納是否合法
2021-03-03壽險索賠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26交通意外險何時不用理賠
2021-01-27兩種引發保險糾紛的情形
2020-12-26停車費施救費及車輛損失鑒定費是否屬于保險責任范圍
2020-12-19無名氏死亡賠償金提存后車主能否向保險機構索賠
2020-11-08對方全責異地保險理賠需要哪些資料
2021-01-16無證駕駛出事故強制保險不應免
2021-01-18保險公司可以區別定價嗎
2020-11-28出租司機撞傷人反過來告保險公司
2021-01-13人身險賠付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2021-02-01當保險人與投保人對于保險合同的條款有爭議時,如何處理?
2021-01-20農村土地流轉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30強制拆除的哪個部門管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