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股東代表訴訟,是一種賦予股東為了公司的利益而提起損害賠償訴訟的制度安排。具體地,它是指公司的董事、監事和高管人員在執行職務時違法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而公司又怠于行使起訴權時,符合條件的股東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向法院提起損害賠償的訴訟。
股東代表訴訟的機理: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代理性。它與共同訴訟(代表人訴訟)以及集團訴訟相比,是不同的訴訟制度。它具有公益性目的。
原告資格:有限公司的任何一名股東,股份公司連續180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代表公司提起訴訟。股份公司的股東由于取得股份和出售股份都比較容易,為了防止濫訴,新公司法在持股時間和持股比例兩個方面給予限制性規定。美國的某些州公司立法還規定了股東同時原則,即侵權行為發生時和起訴時都是股東。
被告范圍:一類是第152條規定的董事、監事和高管;另一類是第152條第三款規定的他人,即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權益,給公司造成損失的,符合條件的股東也可以提起股東代表訴訟。這里的他人應當包括任何侵犯公司利益的自然人和企業,例如大股東、實際控制人,或不法侵占公司資產的債務人等。
責任事由:具有違反第六章規定的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的行為(原因),該行為導致了公司損害結果的發生。
舉證責任:在歸責原則上規定了過錯責任,原告方舉證。有關責任事由和歸責原則方面規定較為原則,未來在最高院有關審理公司糾紛的司法解釋中可能還會有進一步的細化。
前置程序:股東在一般情況下不能直接向法院起訴,而應先征求公司的意思,即以書面形式請求監事會(監事)或董事會(執行董事)作為公司代表起訴董事、監事、高管或他人。
當股東的書面請求遭到明確拒絕,或者自收到請求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提起訴訟,或者情況緊急、不立即提起訴訟將會使公司利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該股東有權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置程序的規定這充分尊重了公司的法人主體資格,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濫訴。
訴訟結果歸屬:勝訴的結果歸屬于公司,而不是股東個人。股東只是按照其股權比例的數量在財務上分享因勝訴帶來的股東收益。
訴訟管轄以及訴訟費:這是程序法上的內容,應當在關于審理公司糾紛若干問題的規定,即公司法司法解釋中加以規定,或者在民事訴訟法的修訂中加以規定。
股東代表訴訟的意義:解決了過去在公司權益保護方面的主體的缺位問題,同時,透過公司也保護了股東自己的權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股權轉讓后還可以變更解除嗎
2020-12-27辦理反擔保抵押措施有什么條件
2021-03-11訂婚了想退婚錢怎么辦
2021-03-15口頭協議沒證據怎么辦
2021-02-21公司盜用他人信息入職如何處罰
2021-01-06意外傷害保險證明材料有哪些
2021-02-14人身保險的投保人需要擔負什么義務
2021-02-07身患重疾意外摔傷致死保險公司不予賠付嗎
2021-01-08保險法一般是調整哪兩方面的關系
2020-12-07如何簽訂酒店承包合同
2020-12-28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應注意什么
2021-02-13我有一塊出讓土地可以申請建房嗎
2021-01-09土地入股分紅怎么算
2021-03-06征地拆遷補償協議是否屬于個人隱私
2021-02-01營業房拆遷和住宅拆遷補償一樣嗎
2021-02-05沒公布拆遷補償方案合法嗎
2020-12-13農村拆遷宅基地如何賠償
2021-02-14農村拆遷人員安置補償方法有哪些
2021-02-07甘肅農村征地拆遷補償項目有哪些
2021-01-23高鐵征地拆遷方案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