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國開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尋求搞活國有企業經營機制以來,已經走過近20年歷程。經過探索,現在確定的基本方法是改變國有企業的產權機制,即將企業的投資人由國家改為個人或改為國家和個人或其他投資主體共同投資。20年來,筆者的法律服務工作伴隨著企業改制,協助許多企業處理改制中的疑難法律問題。現將國家向企業職工出售企業產權中的幾個典型疑難問題及其對策提出討論意見。
一、全員持股的法律形式問題
許多國企改制都是由國家將企業凈資產賣給本企業職工,從而實現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通過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帶動企業經營機制改革。在操作中,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就是我國國營企業多年以來一直實行的是低薪制,職工手中積蓄不多。前些年又實行了住房制度改革,要求職工以現金購買住房,已經花去一部分或大部分積蓄。職工手中的錢不多,購買企業產權本身就有問題。現行做法是,全體職工將改制時解除勞動關系由國家發給的經濟補償金用于購買企業產權。實際上,國家也不用現金支付經濟補償金,而是用企業凈資產折抵應付給職工的安置費,企業又將此安置費折算為職工的出資。職工購買企業產權后,企業就變成了全員持股或大部分職工持股。這時,職工就具有了雙重身份,一方面是企業股東,另一方面又是在企業就業的勞動者。
企業全員持股帶來以下難以解決的問題:一是股東人數眾多,企業很難找到完全適合于自己的法律形式。1993年12月29日第8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5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為2至50人。國營企業改制后股東人數一般都超過50人,難以適用有限責任公司的規定。按股份有限公司設立,資產和程序相應要求較高,許多企業又不符合條件,也不愿去走復雜的程序。二是勞動力與企業產權緊密結合,不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要求。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之一是兩權分離,即企業資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便于充分利用資源,節約生產經營成本。三是許多改制企業都存在變通操作,即將許多股東的投資額集中記載于少數股東名下,或多數股東委托少數股東持股,或選代表持股,以滿足設立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人數的要求。這種做法帶來出資人行使出資人權利難的問題。如企業在重大問題決策上發生分歧,或受委托人離職或死亡,出資人要求自己行使權利,而注冊的章程和工商檔案中卻沒有記載該出資人。這時,認他是股東和不認他是股東都很難。認他是出資人,他就有權參加股東大會,對股東所議事項,他有表決權,可工商檔案中沒有記載的股東參加股東會議所作出的決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往往不認。不認他是出資人,他卻是真正出資購買國有資產產權的人,他的權利來自出資購買國有資產,他行使權利是正當的,也是合法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贈與合同的贈與人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嗎
2021-03-16同居算夫妻關系嗎
2021-02-07惡意競爭如何處罰
2020-11-28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手續
2020-11-092020最新的交通事故傷殘鑒定等級是怎么樣的
2021-02-05合同擔保概述
2020-12-07申請破產清算需要交訴訟費嗎
2020-12-10行政訴訟網上能立案嗎
2020-11-26購房之后應怎樣避免吃虧
2021-03-04簽勞務外包合同是勞務派遣工嗎
2020-12-29勞務外包工轉正式工申請怎么寫
2021-01-18試用期工資不能低于勞動合同的百分之幾
2021-03-03勞動爭議調解和仲裁分別應在多長時間內解決
2020-11-22產品責任保險條款概念
2020-11-20如何完善保險人對免責條款的了解
2020-12-23對保險財產損失獲得賠償后終止保險合同的情形
2020-11-18保險合同變更的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0-12-19什么是保險合同,保險合同具備什么特點
2020-12-20保險代位追償權如何轉移
2020-11-27第三者責任保險是如何賠償的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