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直機關各單位:
《長沙城市林業生態圈重點保護區域生態公益林管理與補償辦法》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一二年三月十八日
長沙城市林業生態圈重點保護區域生態公益林管理與補償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長沙城市林業生態圈重點保護區域生態公益林(以下稱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的建設、保護和管理,改善和優化區域生態環境,充分發揮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的功能和效益,維護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所有者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管理辦法》等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的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是指以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主體功能,根據《長沙城市林業生態圈專項規劃》劃定,經市政府批準公布并給予經濟補償的重點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
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的建設、保護、管理和補償,均適用本辦法。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的建設、保護、管理和補償應當遵循生態優先、分級管理、嚴格保護、適當補償、合理利用、科學經營的原則。
第四條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將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建設和保護任務納入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保障資金投入,將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建設、保護、管理和補償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督促協調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配合完成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的建設、保護、管理和補償等相關工作。
市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為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建設、保護、管理和補償的主管部門,各區縣(市)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轄區內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建設、保護、管理和補償的組織實施等具體工作。
市、區縣(市)財政主管部門負責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的審核撥付和監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管 理
第五條 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規劃由市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規劃、財政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編制,經市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編制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規劃,應堅持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合理布局、突出重點的原則。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規劃,應與城市總體規劃相協調,與控制性詳規充分銜接。
第六條 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規劃必須落實到地籍小班,實行小班經營。劃定的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其原有權屬不變,受法律保護。
第七條 經批準的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其所在地的區縣(市)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界定的范圍和面積,分別與鄉(鎮)林業主管部門、村民委員會簽訂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管理合同(范本見附件1),與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所有者或經營者簽訂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管護合同(范本見附件2)。管理、管護合同應當載明范圍、保護措施、資金補償、違約責任等內容,并作為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登記和補償資金發放的依據。
合同的簽訂應當遵循自愿原則,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迫。
第八條 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應當充分利用自然力進行生態修復,對宜林地、疏林地,其管護責任人應當結合實際,科學采取人工造林、人工促進天然更新或者封山育林等措施增加森林植被,提升生態功能。要嚴格保護原生植被,嚴禁采用煉山、全面整地等作業方式。
第九條 禁止在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區進行商業性采伐活動。必要的撫育和更新性質的采伐,要根據國家林業局、省林業廳頒布的有關林木采伐技術標準,采取有利于生物多樣性保護,有利于形成異齡、復層、混交森林群落的作業方式。
第十條 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地禁止開墾、采石、挖沙、取土、采脂、野外用火等毀林行為。嚴格控制勘查、開采礦藏和工程建設征占用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地。因特殊情況確需征占用的,必須堅持“占一補一”原則,由征占用單位向區縣(市)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初審后報市級林業、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審核通過后報市政府審定批準。
第十一條 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原則上不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可以依法合理利用林地資源,開展適度的森林經營活動和非木質森林資源培育與利用。
第十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切實加強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的森林防火工作,確定森林防火責任單位,建立健全森林防火責任制度。
區縣(市)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做好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的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按照“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科學編制林業有害生物防控規劃,制定林業有害生物和疫源疫病防控預案,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疫源疫病的發生和蔓延。
第十三條 區縣(市)以及鄉(鎮)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準確、及時、便捷的原則,建立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資源檔案,落實檔案管理人員,健全檔案管理制度,并及時更新完善。
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資源檔案包括:小班調查表、資源分布圖、林權臺賬、管理(管護)合同,以及各種調查、檢查和年度總結材料等,并做到圖、表、賬數據一致。
市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在區縣(市)以及鄉(鎮)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的檔案基礎上,建立統一的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地理信息監測和管理系統,及時更新并實行動態管理。
第三章 補 償
第十四條 本辦法所稱補償資金,是指由市、區縣(市)兩級財政預算安排,對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保護和管理以及因禁止采伐利用造成的收益性損失,給予一定補助的專項資金。
第十五條 補償范圍是指根據《長沙城市林業生態圈專項規劃》劃定的50萬畝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主要包括:森林公園、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生態主題園、江河風光帶、綠色通道和生態廊道。
第十六條 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使用對象包括管護補助資金補償對象和公共管護資金使用對象:
(一)管護補助資金補償對象。管護補助資金補償對象是指因劃定為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而禁止采伐利用造成收益性損失,并承擔管護責任的林權所有者或經營者。
1、未經流轉的個人所有或投資經營的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補償對象是相應的個人。
2、未經流轉的國有林業單位和集體所有或投資經營的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補償對象為相應的林場、苗圃、自然保護區等國有林業單位或鄉(鎮)、村集體、集體林場等集體單位。
3、依法簽訂合同采取轉包、出租等方式流轉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地的,在合同期內,補償對象是承包者或者租賃者;合同另有約定的,按合同約定補償。
(二)公共管護資金使用對象。公共管護資金使用對象是實施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公共管護的有關單位。
1、負責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公共管護的市、區縣(市)、鄉(鎮)林業行政主管部門。
2、負責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公共管護的村民委員會。
第十七條 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為每年每畝30元,其中由市財政補助20元,區縣(市)財政補助10元。補償資金中27元為管護補助資金,主要用于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補植、撫育等管護支出的補助和因禁止采伐利用而造成收益性損失的補償;3元為公共管護資金,其中市級、縣級公共管護資金各0.5元,鄉(鎮)、村級公共管護資金各1元,主要用于營造、撫育、保護和管理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所需規劃設計、宣傳培訓、地理信息系統建設、市級林業主管部門開展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監測、管護情況檢查驗收、森林火災預防與撲救、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監測等工作。
第十八條 市林業和市財政主管部門依據市政府核定的面積和補償標準,下達當年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各區縣(市)林業和財政主管部門應在補償資金到位后及時足額撥付下達到相關單位和個人。
第十九條 各區縣(市)財政主管部門應對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實行專項管理,分賬核算。國有或集體林業單位的補償資金由區縣(市)財政主管部門或林業主管部門采取報賬制方式撥付;涉及林農個人的補償資金通過鄉鎮財政“一卡通”存折,直接發放到個人手中。
第二十條 所有補償對象和管理單位都應按照合同規定,切實履行管護和管理義務,承擔管護和管理責任,根據管護和管理合同履行情況領取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各級財政部門和林業主管部門不得脫離管護和管理任務隨意切塊下達資金,也不得搞平均分配。
第二十一條 各區縣(市)林業、財政主管部門應及時匯總上報征占用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情況。經市級財政主管部門核定后,從下一年度起相應調整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市級林業主管部門應定期組織人員對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資源增減變化情況進行檢查核實。
第四章 責任追究
第二十二條 各級林業和財政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本辦法第十條規定,擅自征占用經批準公布的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的;
(二)截留、擠占、挪用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的;
(三)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造成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損失的。
第二十三條 凡違反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管理規定,或因管護不善造成市級重點生態公益林破壞及生態功能持續下降的,市級林業主管部門應按照有關規定對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給予相應的處分。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四條 各區縣(市)可根據本辦法,結合當地實際,由林業、財政主管部門制定實施細則,并報上一級林業、財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二十五條 本辦法自2012年4月18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2018修正)
2018-04-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決定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2010-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1986)
1986-09-05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93修正)
1993-03-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授權廈門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在廈門市人民政府分別制定法規和規章在廈門經濟特區實施的決定
1994-03-22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1998修正)
1998-11-0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
2002-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2006修正)
2006-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2001-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
198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試行)[失效]
1986-12-0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
1991-03-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2-04-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文物的規定適用于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古人類化石的解釋
2005-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登記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2019修正)
2019-03-02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
2019-12-30政府投資條例
2019-04-14國務院關于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2018修正)
2018-09-18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4-23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2012修訂)
2012-01-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1970-01-01國務院關于確定三沙市城市總體規劃由國務院審批的通知
2013-01-30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2012-07-09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2012-06-16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
2012-01-12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開展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職業健康工作現狀調查的通知
201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