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紅玉哭干了眼淚,耗盡了精力……她做夢也沒想到,竟被自己的丈夫活活地挖出一顆眼珠。更為悲慘的是,遭丈夫傷害后,法院找不到半點可供執行的財物。為了獲得賠償,兩年來,她數次赴省進京。
????元旦前夕,一縷陽光照進夏紅玉的心房:
湖北省三級人民法院啟動了救助程序,將5.6萬元司法救助款送到了她的手中。
????“是人民法院救了我啊!"夏紅玉哽咽了,她用顫抖的雙手接過了“救命錢"。
????據最新數據顯示:2005年5月至2006年9月,全國法院為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提供司法救助393271人次,減免緩
訴訟費22.6億元,同比上升26.26%。2005年以來,為困難群體提供
法律援助43萬人次,援助資金約6億元。
????目前,我國已有部分法院在探索建立訴訟終結后的司法救助,比如建立執行救助基金,對生活極度困難或急需醫療救治、
被執行人又無履行法定義務能力的申請執行人進行經濟救助或救急資助。
????對此,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曹建明表示:“這一作法彰顯了司法的人文關懷,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符合中央和最高法院關于加強司法救助工作的精神。”
????救助之鏡頭:湖北高院立下軍令狀
????“元旦前要堅決到位。"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吳家友要求。
????2006年12月18日剛一上班,吳家友打電話給
恩施州中院院長肖廷杰,商議省州縣三級法院對夏紅玉案開展司法救助。
????吳家友就具體救助金額作了明確指示:省院3萬,州院2萬,咸豐、利川法院6千。
????救助的對象夏紅玉今年才23歲。2004年12月,夏紅玉生完孩子后不久的一天晚上,丈夫牟倫勝要求與其同房,夏以會傷害身體為由拒絕丈夫的要求后,兩人發生爭執。牟倫勝竟用螺絲刀戳向她的右眼。夏紅玉后被送進醫院,她的右眼眼球被摘除。
????其后對牟倫勝進行了兩次
司法鑒定,結論為“情感性精神障礙———躁狂發作",但其作案動機正常,作案時辨認能力存在,為部分刑事責任能力人。牟倫勝被異地判處有期徒刑八年,并被判賠償夏紅玉56316.4元。
????然而,
法官前往利川市查實:牟倫勝家有三間土瓦房,其父早逝,其母帶著牟、夏兩人的孩子居住其中。出事前,牟倫勝在一保安公司打工,月工資只有400元。修鐵路、高速公路占地補償款2萬余元已由其母領取。
????夏紅玉稱牟某處有存款,被牟某否認,無證據核實。執行人員雖多次前往利川、恩施執行,但始終找不到可供執行的財物。2006年6月23日,咸豐法院撤銷該案。
????“如果是這樣的結果,
判決書好比一張白紙。"夏紅玉說,為了給她治病,父母把房子以8000元的價格賣了,年幼的妹妹則輟學打工。她一直盼著這5萬多元錢,她要把房子贖回來還給父母,她不愿看到妹妹那么苦。
????夏紅玉的遭遇引起關注,湖北三級法院于元旦前啟動了救助程序。
????救助之聲音:司法正義的獲得不能有先后之別
????“物質財富的擁有,可以有先后之分;但司法正義的獲得,不能有先后之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說。
????肖揚指出,不管當事人處于什么階層、財產多少、地位如何,在法律面前都要一視同仁,這是司法公正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們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
????目前,全國各地的經濟文化發展很不平衡,社會分化現象也在加劇,在廣大的農村、偏遠的中西部地區,訴訟當事人很多是甚至連字也不認識的農村居民。“如果沒有對困難群眾、弱勢群體特殊的制度保護,法庭就容易變成訴訟技巧的競技場,強者和弱者在形式正義面前會很難獲得實質正義的平衡,這絕對有違我們的初衷。"肖揚提倡要耐心一點地傾聽弱勢一方的聲音。 #p#分頁標題#e#
????但肖揚同時強調,法院當然不能無原則地偏袒弱勢群體,但是法院有義務對處于弱勢的當事人提供一些必要的訴訟指導,指導他們充分行使訴訟權利,方便他們參與訴訟進程,提醒他們注意避免訴訟風險,并對裁判結果進行必要的釋明。同時有義務、有責任通過司法救助,切實解決經濟困難的群眾打不起官司等問題。
????救助之“軟肋”:標準實踐中難把握騙取救助問題還存在
????“目前,司法救助制度的實施效果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需要進一步克服和解決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有關負責人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他說,盡管最高人民法院與司法部等部門印發了關于
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的規定和關于
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的規定,對各個配合環節作了規定,但實踐中,有個別法院重視不夠,沒有很好地落實。
????同時,司法救助標準不易把握,缺乏操作性。“什么樣的情況可以減交訴訟費,什么樣的情況可以緩交,什么樣的情況可以免交,沒有統一具體標準,實踐中難以把握。”這位負責人說。
????實施司法救助還存在個別法院把關不嚴的問題。這位負責人坦言:“有些人民法院提高司法救助的門檻使部分需要救助的當事人得不到救助,使一些應得到救助的當事人失去了被救助的機會,同時,一些非法定救助對象卻得到了法律救助,造成了國家財產的流失。”
????他還透露說,目前當事人騙取司法救助的情況還廣為存在,為了獲取司法救助,有的案件當事人竟然開具虛假證明騙取法官信任,享受司法救助優惠政策。
????救助之完善:明確緩減免交訴訟費的具體條件標準
????“有的當事人根本就不知道司法救助這回事兒。”最高人民法院有關負責人說,要提高老百姓對司法救助重要性的認識,還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宣傳,讓平等、公正等法律觀念深入人心。
????由于我國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情況千差萬別。“各地也可以通過地方性立法的形式,就本行政區域內如何通過政府、社會救助的辦法,給需要接受司法救助的受害人、家庭實施經濟救助的具體方式和標準作出明確規定。”
????據悉,最高法院將進一步完善緩、減、免交訴訟費的具體條件與標準,并將對如何預防當事人騙取司法救助、如何核實當事人提供的司法救助的證明以及如何對騙取司法救助的當事人實施有效處罰等問題作出明確的、可操作性的規定。
????“對已經決定給予司法救助的案件,一旦發現被救助人經濟狀況好轉或者存在謊報虛報財產、濫用訴訟等情形時即予以撤銷司法救助決定,防止國家財產的流失。”這位負責人特別強調。
????他告訴記者,最高法院還將與有關部門一起盡快制定相關規定,確定和及時撥付相應的司法救助經費,并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為解決司法救助困難提供根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