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條 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
【釋義】 本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方式。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農村普遍實行了以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要形式的生產責任制。聯產承包責任制采取統一經營與分散經營相結合的原則,以農戶為承包單位,擴大了農民的自主權,克服了管理過分集中、勞動“大呼隆”和平均主義的弊端,又堅持了土地等基本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和某些統一經營的職能,使集體優越性和個人積極性同時得到發揮。聯產承包責任制中,分戶承包的家庭是合作經濟的一個層次,是一種新型的家庭經濟,與過去小私有的個體經濟有著本質的不同。農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普遍實行,發揮了9億農民的巨大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帶來了生產力的解放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打破了我國農業生產長期停滯不前的局面,使農業生產在短時期內蓬勃發展起來,顯示了社會主義農業的強大活力,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農業發展道路。
對土地等自然資源的承包經營權具有物權性質,是指承包人對承包財產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權利。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是村民對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或者國家所有由農民集體長期使用的土地的使用權,享有占有土地自己使用、收益和在一定范圍內處分經營的權利。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主體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通稱村民。村民是集體組織的成員,基于成員權,每個村民對集體所有的土地都享有承包經營權。這種土地承包經營權具有農村福利性質,不論長幼,不論男女,凡村民人人有份,且每人有一份,它是村民賴以生存的民事權利。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客體是農村土地使用權。承包經營的土地屬于農民集體所有,或者屬于國家所有而由農民集體長期使用。土地的概念是廣義的,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面等。農村土地屬于農民集體所有的,農民集體對該土地享有所有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將土地發包給村民,村民就享有土地的使用權。農村土地屬于國家所有的,國家允許農民集體長期使用,農民集體對該土地享有使用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將土地的使用權發包給村民,村民對該土地享有使用權。
村民通過土地承包合同取得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具有物權性質,是一種用益物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具有長期性、穩定性,村民可以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放心地投入,精心地耕作,換得豐碩的收益。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一種物權,具有流轉性。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我國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在穩定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允許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合理流轉,是農業發展的客觀要求。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是農村經濟發展、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必然結果。只有第二、三產業發達、大多數農民實現非農就業并有穩定的工作崗位和收入來源的地方,才有可能出現較大范圍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總體上看,我國絕大多數農村目前尚不具備這個條件。因此,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一定要嚴格條件,慎重進行。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方式有轉包、出租、互換、轉讓等。
轉包主要發生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農戶之間。轉包人是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受轉包人是承受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的農戶。轉包人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產權不變。受轉包人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使用的權利,獲取承包土地的收益,并向轉包人支付轉包費。轉包無需經發包人許可,但轉包合同需向發包人備案。
出租主要是農戶將土地承包經營權租賃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人。出租人是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承租人是承租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外村人。出租是一種外部的民事合同。承租人通過租賃合同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承租權,并向出租的農戶支付租金。農民出租土地承包經營權無需經發包人許可,但出租合同需向發包人備案。
互換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農戶之間為方便耕種和各自需要,對各自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交換。互換是一種互易合同,互易后,互換的雙方均取得對方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喪失自己的原土地承包經營權。雙方農戶達成互換合同后,還應與發包人變更原土地承包合同。本法第40條規定:“承包方之間為方便耕種或者各自需要,可以對屬于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互換。”
轉讓是農戶將土地承包經營權移轉給他人。轉讓將使農戶喪失對承包土地的使用權,因此對轉讓必須嚴格條件。在承包方有穩定的非農職業或者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的,即可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基礎是農民有了切實的生活保障,否則不應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倘若沒有切實的生活來源,一旦遇到風險,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民可能流離失所,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素。轉讓的對象應當限于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農戶。具備轉讓條件的農戶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應當經發包方同意,并與發包方變更原土地承包合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2016修訂)
2016-07-0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1997年修訂)
1997-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2011年修正)
2011-04-2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決定(主席令第八十四號)
2007-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答復(對非法批準占用土地,分別按土地管理法處理)
1992-09-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入《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1978年文本)》的決定
1998-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1999修訂)
1999-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入《乏燃料管理安全和放射性廢物管理安全聯合公約》的決定
2006-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克蘭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8-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1989-04-04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
1983-09-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的決定(1995)
199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
1994-03-2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06-30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設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的決定
2003-03-06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修訂)
2004-04-06自然災害救助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
2017-10-07國務院關于修改《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決定
2018-01-16醫療機構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試行)
2014-03-14學校體育工作條例
1990-03-12工傷保險條例(2010修訂)
2010-12-20國務院關于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8-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意見
2013-02-06保險銷售從業人員監管辦法
2013-01-06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2-09-01國務院批轉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1-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