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條 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及其所屬氣象臺站的工作人員由于玩忽職守,導致重大漏報、錯報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以及丟失或者毀壞原始氣象探測資料、偽造氣象資料等事故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致使國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釋義】本條是關于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及其所屬氣象臺站的工作人員不履行法律、法規所規定的工作職責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的規定。
一、本條規定的違法行為包括以下兩種:
1.由于玩忽職守,導致重大漏報、錯報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的違法行為。本條對于重大漏報、錯報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承擔的法律責任,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玩忽職守。所謂“玩忽職守”的行為,是指違反國家規定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紀律的行為,通常表現為工作馬虎草率,極端不負責任或者擅離職守,對自己應當負責的工作撒手不管,不傳達、不檢查、不報告等。但是由于技術原因造成的重大漏報、錯報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不承擔法律責任,這點在執行中應特別注意。因為受科學技術水平所限,目前氣象預報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準確。因此,要對預報不準確做具體分析,屬于技術原因的失準,氣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應當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掌握規律,改進方法,提高服務水平。氣象工作人員工作失職,導致錯報、漏報、空報所造成的責任性事故是要追究的,瀆職、玩忽職守的一定要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因此,只有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及其所屬氣象臺站的工作人員在玩忽職守的情況下導致的重大漏報、錯報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才能追究法律責任。
2.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及其所屬氣象臺站的工作人員丟失或者毀壞原始氣象探測資料、偽造氣象資料等事故的違法行為,主要包括丟失原始氣象探測資料、毀壞氣象探測資料和偽造氣象探測資料等事故的行為。
二、根據本條規定,違法行為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兩種形式,即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1.行政責任。本條規定的行政責任的種類是行政處分,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六種;實施單位是違法行為人所在的單位或者是上級主管部門;前提條件是違反本法規定,屬于工作中的瀆職行為,尚未構成犯罪。
2.刑事責任。對于從事本條規定的違法行為,致使國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氣象工作人員,依法由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本條規定的刑事責任主要涉及的罪名是玩忽職守罪。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及其所屬氣象臺站的工作人員構成玩忽職守罪應具備以下條件:
(1)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及其所屬氣象臺站的工作人員具有玩忽職守的行為。所謂“玩忽職守”的行為是指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及其所屬氣象臺站的工作人員違反氣象法的有關規定,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規定的職責。不履行職責,即職責上的不作為,不盡自己應盡的職責或者擅離職守;不正確履行職責,即對自己的本職工作嚴重不負責任、嚴重失職。
(2)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及其所屬氣象臺站的工作人員由于玩忽職守的行為,導致重大漏報、錯報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以及丟失或者毀壞原始氣象探測資料、偽造氣象資料等事故,同時,致使國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這是構成玩忽職守罪的重要條件。其中所謂“重大損失”,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一般包括以下幾種情況:直接經濟損失五萬元以上或者造成嚴重政治影響,如有損于我國的信譽、形象威望等等。
(3)玩忽職守的行為與重大損失之間具有必然的因果關系,即致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是由于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及其所屬氣象臺站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的行為所造成的。如果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及其所屬氣象臺站的工作人員雖然具有玩忽職守的行為,但沒有給國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或者雖然造成重大損失,但不是由于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及其所屬氣象臺站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行為造成的,都不能構成玩忽職守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
2013-03-17各級地方人民檢察署組織通則[失效]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失效]
1982-03-08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1998修正)
1998-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2000修正)
2000-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銜條例
2003-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的決定(2006)
2006-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1994-08-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的決定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 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二款的意見
1999-01-16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1998-03-10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1990-09-07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修正]
1979-07-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立法會和司法機關產生辦法的決定
1993-03-31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1996-08-29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02-19城鎮燃氣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條例(2019修正)
2019-05-30財政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
2019-03-01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
2014-01-22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
2012-10-18工傷保險條例(2010修訂)
2010-12-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能源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6-09國務院關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制的指導意見
2013-04-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央預算單位2013-2014年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及標準的通知
2012-12-19國務院關于促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2-10-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福建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