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被告”的對稱。狹義當事人之一。是指為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以自己的名義向法院提起訴訟,從而引起訴訟程序發生的人。在刑事自訴案件中,原告方稱為自訴人。原告是案件的直接利害關系人之一;在民事訴訟中,原告是認為被告侵犯其民事權益或與其發生民事權益爭執的人;在行政訴訟中,原告是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人;在刑事自訴案件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原告是認為被告人犯罪行為侵犯其正當權益的人。原告向法院起訴。要求法院對其請求進行審判,人民法院就案件審理后作出的裁判,對原告有約束力。原告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法人或非法人單位。無訴訟行為能力的原告,其訴訟行為應由法定代理人代為進行。在訴訟中,原告依法享有一系列訴訟權利,并承擔法律規定的訴訟義務。
本次,律霸小編就和大家聊聊作為原告在法庭上應注意哪些問題?
1、應當按照傳票上規定的時間,按時參加訴訟,不要遲到。
2、攜帶好本人身份證、起訴狀等訴訟文書,并熟悉起訴狀里面的內容,做到有備無患、應答自如、實事求是
3、攜帶所有證據的原件。
4、開庭時當事人應當遵守法庭紀律,比如不能高聲喧嘩、吵鬧、對當事人惡語相向等,雙方共同保持審判的嚴肅性,尊重法庭的審判程序。
5、禁止對庭審活動進行錄音、錄像、拍照或使用移動通信工具等傳播庭審活動。
6、依法不公開的庭審活動,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任何人不得旁聽。
擴展資料:
全體人員在庭審活動中應當服從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的指揮,尊重司法禮儀,遵守法庭紀律,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1、鼓掌、喧嘩。
2、吸煙、進食。
3、撥打或接聽電話。
4、對庭審活動進行錄音、錄像、拍照或使用移動通信工具等傳播庭審活動。
5、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行為。
6、檢察人員、訴訟參與人發言或提問,應當經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許可。
7、旁聽人員不得進入審判活動區,不得隨意站立、走動,不得發言和提問。
8、媒體記者經許可實施規定的行為,應當在指定的時間及區域進行,不得影響或干擾庭審活動。
以上就是律霸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作為原告在法庭上應注意哪些問題?”的相關法律規定。如果現實生活中您或您的家人朋友們遇到類似的問題,可以直接找所在地人民法院或公安機關,或者在第一時間找律霸網律師在線圖文咨詢或電話咨詢。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也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聲明:該作品內容系作者結合法律法規、政府官網及互聯網相關知識內容整合。如若侵權,請通過投訴通道或網站客服提交信息,我們將按照規定及時處理。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借錢利息超過多少不受法律保護
2020-01-16復婚有婚假嗎?
2020-01-20廣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法律若干指引(一)
2020-02-09什么是偵查階段?
2020-03-06不能錯過的“主要程序”
2020-03-16離婚起訴書怎么寫
2020-04-07借貸擔保的定義
2020-04-13朋友把幾套房子轉到兒子名下,不執行判決還錢怎么辦?
2020-04-14轉租房需要納稅嗎?
2020-04-14商標侵權慎解決,案件準備是關鍵
2020-04-16無房產證房屋買賣合同怎么寫?
2020-04-18著作權是否可以分割
2020-04-21發生工傷事故如何認定,賠償時間是多久
2020-04-21暑假工加班期間,可以要求有加班費嗎
2020-04-22民事強制執行措施具體方式有哪些
2020-04-24你還在因搞不清楚“工傷”而煩惱嗎?
2020-04-26沒有遺囑,父親的股權怎么繼承?
2020-04-27夫妻共同債務范圍是什么?該如何正確認定?
2020-04-28離婚夫妻共同債務怎么認定?
2020-04-30請求對方履行合同的訴訟時效時限
2020-04-29離婚訴訟法院會調查個人財產嗎
2020-04-29離婚以后孩子的戶口問題怎么解決?
2020-05-01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的原則是什么?
2020-05-01子女撫養費支付期限是什么時候?
2020-05-02夫妻可以單方面提出離婚嗎?
2020-05-03夫妻如何更有力爭奪子女撫養權?
2020-05-03律師接待離婚法律咨詢流程
2020-05-03二手房網簽8小時備案能完成嗎
2020-05-03北京房山區的拆遷政策看過來!
2020-05-04離婚協議書夫妻離婚以后能夠修改嗎?
2020-05-05起訴離婚需要準備哪些證據?
2020-05-05哪些婚外情證據法院會采納?如何認定婚外情?
2020-05-05行政拘留的復議期限有哪些規定
2020-05-08如何證明自己是被脅迫離婚的
2020-05-08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了該如何追償
2020-05-09離婚過錯方如何判斷和損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05-10夫妻訴訟離婚三個子女撫養權怎么分配?
2020-05-11離婚以后把子女撫養權轉移給對方可不可以?
2020-05-11夫妻離婚子女應該隨父方還是母方生活?
2020-05-11輕微傷能否索要精神損害賠償
20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