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東民一終字第49號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曹桂祥,(略)。
委托代理人李江令,(略),東營市東營興達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原審被告曹維華,(略)。
原審被告曹學剛,(略)。
上訴人楊霞因與被上訴人曹桂祥、原審被告曹維華、曹學剛人身、財產損害賠償糾紛一案,不服東營區人民法院于2005年12月7日作出的(2005)東民初字第180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6年3月29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楊霞,被上訴人曹桂祥及其委托代理人李江令,原審被告曹維華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判決經審理查明事實,2005年4月10 日下午,因澆地問題,被告楊霞與原告發生撕打,原告受傷,入住東營區人民醫院住院治療,原告住院11天,花費醫療費2319.15元,出院后休息14天,住院期間由其兒子護理。原告的塑料輸水管被被告楊霞損壞。原告于2005年5月6日以曹維華、曹學強、楊霞為被告提起訴訟,2005年7月5日撤訴。
一審法院認為,原告曹桂祥與被告楊霞因澆地問題撕打在一起,致原告受傷,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對造成損害后果,原告也有責任,被告的民事賠償責任應適當減輕。原告請求的醫療費、交通費、財產損失費證據充分,應予支持。原告請求按每天6元支付住院伙食補助費是對其民事權利的處分,本院予以確認。原告請求誤工費及護理費均按2004年度山東省職工平均工資14277元的標準計算,符合法律規定,本院予以支持。原告提供購買塑料輸水管發票,被告認為該證據是假的,未提供證據予以推翻,本院對該證據予以采信,被告楊霞應進行賠償。被告提供的曹家村委會與曹維明簽訂的史口鎮曹家村渠道拍賣合同書,因其未在舉證期限內提供,原告不予質證,不能作為證據使用。曹維明主張因履行承包合同及楊霞上次起訴時因主體錯誤而請求原告賠償,該主張與本案無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第十七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之規定,原審判決:一、原告曹桂祥的醫療費 2319.15元、誤工費936元、護理費390元、交通費150元、住院伙食補助費60元、財產損失費260元,共計4115.15元,被告楊霞按 70%責任比例應賠償原告曹桂祥2880.60元,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付清;二、駁回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
上訴人楊霞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稱,1、一審法院對被上訴人曹桂祥的誤工費936元、護理費390元的計算是不正確的。一審法院不應按照職工工資標準計算,應按照農民每天13元來計算損失,被上訴人誤工25天,故其誤工費應為325元,而不應為936元;護理11天,故其護理費應為143元,而不應為390元;2、上訴人楊霞鏟壞的灌溉用的塑料輸水管道費260元,該財產是被上訴人使用他人的,并不屬于被上訴人曹桂祥所有。綜上,被上訴人所謂的損失1118元,不屬于上訴人楊霞的責任,故一審法院判決上訴人賠償誤工費936元、護理費390元、財產損失費260元是錯誤的,請求二審法院依法改判。
被上訴人曹桂祥答辯稱,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原審被告曹維華、曹學剛答辯稱,1、根據東營市東營區史口鎮曹家村委會出具的證明和東營市東營區統計局出具的證明足以證明,被上訴人是農民,其誤工費的損失應按照上訴人提交的東營市東營區統計局出具證明來計算其損失;2、被上訴人護理費的損失應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1條的規定來計算其損失;3、根據《民法通則》第117條的規定,對被上訴人塑料輸水管道的損失,應判決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償,全賠償顯然是錯誤的。
同時,上訴人在二審中庭前向法庭提交了以下證據:
1、東營市東營區史口鎮曹家村委會出具的證明一份。證明被上訴人是農業戶口。
2、2006年3月14日東營市東營區統計局出具的證明一份。證明2004年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4060元,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16442元。
3、2005年12月22日東營市東營區史口鎮曹家村委會出具的證明一份。證明自2002年至2005年因承包人曹維明不給上訴人所承包的農田澆地給上訴人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
被上訴人對上訴人提交的以上證據發表質證意見:對上訴人提交的1號證據,曹家村委會的證明與一審中上訴人提交的被上訴人戶籍證明并沒有區別,但根據山東省有關政策的規定,早已取消農業和城鎮戶口之分,現均為居民戶口。因此,應以派出所出具的戶籍證明為準;對2號證據,對該證據的真實性沒有異議,但不知上訴人提交該證據的目的是什么?對3號證據,該證據屬于承包合同,故該承包合同與本案無關。
被上訴人曹桂祥在二審中未提交新證據。
二審中,合議庭對上訴人楊霞提交的證據作以下認定,對上訴人提交的1號證據,能夠證明被上訴人曹桂祥及其兒子曹紅光系農業戶口,本院予以采信;對2號證據,該證明僅證實2004年全區農民的收入情況和在崗職工的工資情況,不能證明山東省農民的收入情況,故對其效力應不予認定;對3號證據,該證明證實上訴人自承包農田4年來,因被上訴人沒有履行承包合同,給上訴人經濟造成損失,因該證據與本案無關,故對其效力,應不予認可。
本案中,二審查明的事實與一審查明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2005年 4月10日下午,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因澆地問題發生毆打,致使被上訴人受傷,且對于被上訴人所造成的損害,被上訴人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過錯,故對上訴人的民事賠償責任應適當予以減輕。本案中,關于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誤工費936元、護理費390元的損失,原審判決均按照2004年度山東省職工平均工資 14277元的標準計算損失,是不正確的,應按農民每天13元的標準計算損失,并無法律依據,故對其該主張本院不予支持。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0、21條的規定,原審判決對被上訴人誤工費、護理費的損失均按2004年度山東省職工平均工資14277元的標準計算,并無不當。關于上訴人主張其損害的被上訴人灌溉用塑料輸水管道,因該財產是被上訴人使用他人的,并不屬于被上訴人所有,且被上訴人提交的灌溉用塑料輸水管道購買發票是假的,但上訴人并未提交相關的證據予以佐證,故對其該主張本院不予支持。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其上訴請求本院不予支持。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二條、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一百五十八條之規定,判決如下: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75元,由上訴人負擔122元,被上訴人負擔53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侯麗萍
審 判 員 翟玉芬
代理審判員 童玉海
二00六年三月三十日
書 記 員 于 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訴狀(民事)
2020-10-14撤回海事訴前財產保全申請書
2020-10-14刑事附帶民事裁定書(二審發回重審用)
2020-10-14調查取證申請書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減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死刑命令(核準死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通知書(有期徒刑、拘役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發還財物清單(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取保候審申請書(樣式二)
2020-10-14人民法院共同賠償決定書(供人民檢察院辦理共同賠償案件用)
2020-10-14拘留決定書回執
2020-10-14解除扣押決定書
2020-10-14撤銷停止執行死刑意見通知
2020-10-14提請許可采取強制措施報告書
2020-10-14悔改書(因取保候審給法官)
2020-10-14減刑申請書
2020-10-14移送案件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解除取保候審決定
2020-10-14×××公安局取保候審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復議決定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