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上猶縣廣播電視局,住所地:上猶縣東山鎮。
法定代表人張繼茂,局長。
委托代理人張政海,上猶縣青天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江西省廣播電視網絡傳輸有限公司上猶分公司。
負責人馮挺福,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李磐,江西省騰龍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上猶縣廣播電視局與被上訴人江西省廣播電視網絡傳輸有限公司上猶分公司(下稱上猶縣網絡公司)因借用合同糾紛一案,不服上猶縣人民法院作出的(2008)上民二初字第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經審理查明:2004年國家為了解決農村收視難的問題,啟動實施建設村村通的惠民工程。由上級部門下撥資金財物給縣級政府。廣電局是該項目的具體的組織實施單位和責任單位。原告為了完成村村通建設工程,抽調被告的技術人員及向社會發包村村通工程。從2005年11月起至2006年3月止,原告上猶縣廣播電視局陸續向施工人員蕭強、黃學德、賴祥福等人共借出48筆有線電視耗材折合人民幣56117.96元。其中2005年12月8日借的60米一9鋁管線(4元/米)折合人民幣240元、2006年2月21日借的1000米一9鋁管線(4元/米)折合人民幣4000元。被告認可用于其自身網絡建設。其余46筆耗材均用于村村通工程建設中。2007年4月16日原被告雙方就“村村通”材料制作了一份結算清單。但被告工作人員黃艾英在廣電局借網絡公司欄經辦人簽名。同年11月26日原告向被告發了《關于催繳材料款的通知》并材料款明細表,被告拒付。嗣后,原告又委托上猶縣青天法律事務所催收該材料款,催收無著訴至法院。
原審法院認為,原告在實施村村通工程過程中,共借出有線電視耗材48筆折合人民幣56117.96元。被告認可其中二筆4240元的電視耗材用于其自身網絡建設,被告同意返還,本院予以采納。其余46筆價值51877.96元的電視耗材,原告未向本院提交被告借用的手續,僅提交領料單,結算清單要求被告歸還所欠材料款51877.96元。因這些材料用于原告建設的村村通工程,并未用于被告的網絡建設,原告也未提交借用人員系受被告委托借用原告的電視耗材。價值51877.96元46筆電視耗材借用關系難以認定。“村村通”建設是為解決部分農村地聽廣播和看電視難的問題的一項舉措,原告系該項工程建設的責任主體,為工程建設的發包方,并負責工程的檢查驗收。原告主張村村通工程完工后,被告收取了部分用戶的收視費,被告是該工程的受益者,理應返還建設該網絡的材料款的訴求理由難成立,本院不予采納。被告對村村通工程進行管理收費,是被告基于行政法規的一種授權行為,不構成被告返還該網絡建設材料款的理由。對原告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據此,原審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之規定,判決:一、被告江西省廣播電視網絡傳輸有限公司上猶分公司借用原告上猶縣廣播電視局電視耗材折合人民幣四千二百四十元。限被告江西省廣播電視網絡傳輸有限公司上猶分公司在判決生效后十五日內付清。二、駁回原告上猶縣廣播電視局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一千一百七十六元,減半收取五百八十八元由原被告各承擔一半。財產保全費四百七十元由被告承擔。合計被告承擔一千零五十八元。限被告于判決生效后七日內交納。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二條之規定,加倍支付遲延期間的債務利息。
上猶縣廣播電視局不服上猶縣人民法院上述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稱: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有誤。在一審訴訟過程中,上訴方提供了48筆有線電視耗材領料單,而該48筆所耗的材料,經雙方于2007年4月l6日進行了結算,雙方經辦人都簽字認可,并且有當時分管領導簽字審核,而所有暫借耗材都是用于被上訴方下屬的各個站點,被上訴方已沒有材料返還,應當按當時的價款予以折價返還。這48筆領料單里,每筆都已注明暫借,具有借用手續,一審法院說無相應證據予以佐證錯誤。一審法院認為被上訴人收取收視費的行為是一種授權行為明顯違反了有關法律之規定。被上訴人所借耗材是分別用于其所屬雙方結算清單里的各個站點所耗,既然是被上訴方所借耗材,用于其所屬站點,理應折價返還或返還原材料都行,就在本案未訴訟之前,上訴人委托青天法律事務所催收時,都表示所借材料屬實,只是推說暫時無錢返還。為此,上訴人認為,一審法院認定事實錯誤,請求二審法院撤銷原判,依法改判。
被上訴人上猶縣網絡公司沒有提交書面答辯狀,在庭審中辯稱:我們在一審中提供了證據,證明這些材料都是用于村村通工程,村村通工程的責任人是廣播電視局,而且用于村村通工程的這些材料都是國家、省、市、縣按照比例撥下來,這些材料不是歸廣電部門所有,應屬于縣政府所有,廣電局只不過是這個項目的實施人,當時抽調了我們的人去完成村村通工程,有的暫借了材料,但在當時驗收的時候實際上就是還了。答辯人現在收取的費用是電視維護費,我們要進行線路的維護而收取的費用,與當時村村通工程沒有必然的聯系,而且收取的費用是國家物價局允許的,不能認為我們收取了費用原來國家撥的這些錢就應該被上訴人來償還。因此,一審法院的判決有理有據,是正確的,請二審法院維持原判。
二審期間,上猶縣廣播電視局向本院提交了其委托代理人向葉祥健、鐘偉光的《調查筆錄》兩份,證明2007年4月16日結算清單上面的用于營前平富線材料是用于縣網絡公司的線路改造上面,所以這筆材料款理所當然應該返還。上猶縣網絡公司認為上述證據不屬于新證據,里面的內容說明了材料用于村村通工程建設,到現在為止,這些線路的所有權都沒有明確。本院認為,上猶縣廣播電視局提交的兩份調查筆錄不屬于新證據,而且作為證人證言,證人在沒有法律規定的情形可以不到庭作證外應到庭作證,因此,對于上猶縣廣播電視局提交的上述證據,不予確認。
二審另查明:上猶縣網絡公司于2002年11月13日組建,并由當時的上猶縣廣播電視局局長楊有春兼任上猶縣網絡公司的總經理,副局長羅曉惠兼任副總經理。2006年12月8日,馮挺福為上猶縣網絡公司的總經理,2007年10月30日,為落實江西省黨風廉政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堅決糾正廣播電視系統領導干部在網絡公司兼職問題的通知》精神,江西省廣播電視網絡傳輸有限公司下文免去羅曉惠同志上猶縣網絡公司副總經理職務。
2004年7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國辦發[2004]60號文件,轉發廣電總局等部門關于鞏固和推進村村通廣播電視工作意見的通知,文件中提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地)人民政府要因地制宜,認真研究制訂具體辦法,切實解決本地區“村村通”工程設備運行和維修經費等。2005年6月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贛府廳發[2005]32號文件,轉發省廣電局等部門關于鞏固和推進江西省村村通廣播電視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文件中對于“村村通”工程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思路、建設任務、技術方案、資金籌措、建設標準與原則、組織領導作出了具體規定,對于建設資金也明確由地方各級政府分擔的原則,省、市、縣三級按6:2.5:1.5的比例分攤,要求切實加強對“村村通”工作的領導,把“村村通”工作納入當地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當地財政預算等。2005年11月17日,上猶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下發上府辦發[2005]39號文件,轉發縣廣電局《上猶縣50戶以上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實施意見》,在實施意見中對資金籌措已明確:根據省政府辦公廳贛府廳發[2005]32號文件要求,解決廣電信號到自然村的問題,平均每個點至少需要1.6萬元。國貧縣上級撥設備每個點1萬元,縣級配套每個點0.6萬元,縣配套資金會議研究確定,有線電視信號入戶工本材料費或無線數字電視機頂盒成本費由用戶自行解決。廣播電視光纜傳輸干線立桿用地及樹木砍伐、青苗補償費用按縣政府辦上府辦抄字[2002]90號文件規定執行。2005年11月13日,上猶縣廣播電視局下發上廣電發[2005]17號《關于落實廣播電視“村村通”工作分片包干責任制的通知》,通知要求從2005年11月15日至11月30日為突擊戰時間,“村村通”責任人員原則上不請假、休假,其他相關人員也必須服從局“村村通”督導辦公室的安排調度等。同年11月16日又下發上廣電發[2005]18號《關于成立上猶縣廣播電視局50戶以上自然村通廣播電視“村村通”工作督導辦公室的通知》,11月28日下發上廣電發[2005]21號《關于做好“村村通”驗收工作的通知》。
上猶縣廣播電視局為做好“村村通”工作,于2005年11月23日與案外人賴祥福簽訂了《“村村通”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委托賴祥福對部分自然村進行光(電)纜架設施工。上猶縣廣播電視局提交的48張領料單中,賴祥福經手領取材料的單據有7張,材料款共計34240元。
二審查明的其他案件事實與一審查明的一致。
本院認為:根據上訴人一審提交的證據48張上猶縣廣播電視臺領料單中“用于村村通建設、村村通材料”等相關內容的記載,結合上猶縣廣播電視局下發的《上猶縣50戶以上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實施意見》以及《關于落實廣播電視“村村通”工作分片包干責任制的通知》等相關文件的規定,足以認定本案中雙方訴爭的46筆有線電視耗材是用于“村村通”工程建設,因此,上訴人提出48筆有線電視耗材均是用于被上訴人的各個站點的上訴理由與事實不符,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被上訴人上猶縣網絡公司是否應返還46筆“村村通”工程材料款計51877.96元給上訴人上猶縣廣播電視局的問題。本院認為,雖然上訴人提交了一份2007年4月16日有雙方單位經辦人簽字以及羅曉惠審核的《2005-2006年廣電局、網絡公司“村村通”材料結算清單》,但該結算清單并不能就此作為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之間因“村村通”工程而形成債權債務關系的依據。根據本案查明的事實:首先,從《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廣電總局等部門關于鞏固和推進村村通廣播電視工作意見的通知》、《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廣電局等部門關于鞏固和推進江西省村村通廣播電視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的規定可知,“村村通”工程是國家為了解決農村收視難問題而實施的一項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對于建設資金也明確了由地方各級政府分擔的原則,省、市、縣三級按比例分攤,納入當地財政預算等相關規定。上猶縣廣播電視局是落實上猶縣該項工程的具體組織實施單位和責任單位,上級部門下撥的相應資金財物也是下撥至上猶縣廣播電視局,因此,完成“村村通”工程的資金財物并不是由上訴人自行籌措,而是由各級政府分擔;其次,被上訴人上猶縣網絡公司是于2002年11月13日從上訴人上猶縣廣播電視局分立組建,并由當時的上猶縣廣播電視局局長、副局長兼任上猶縣網絡公司的總經理,副總經理。在上猶縣廣播電視局組織實施“村村通”建設工程時,只是抽調了上猶縣網絡公司的技術人員協助完成,他們所領取的材料也是用于 “村村通”工程的施工,并無證據證明用于上猶縣網絡公司自身站點的建設;再次,上猶縣廣播電視局為做好村村通工程,還與案外人賴祥福等人簽訂《“村村通”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其中賴祥福經手領取材料的單據有7張,材料款共計34240元,該材料款包含在結算清單的數目中,而賴祥福并不是上猶縣網絡公司的工作人員,其為“村村通”工程借用的材料應由其與上訴人自行結算,故涉案結算清單不能作為債權債務的認定依據。上訴人對于涉案的46筆“村村通”工程材料款無權向被上訴人主張,其上訴理由無事實及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至于上訴人提出被上訴人收取收視費是否合理的問題,應由相關政府部門予以規范,與本案雙方訴爭的46筆有線電視材料款并無關聯。
綜上所述,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上猶縣廣播電視局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176元,由上猶縣廣播電視局承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賴 輝
審 判 員 溫金來
代理審判員 黃 萍
二○○八年八月十五日
書 記 員 鄒 鋒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歡迎各位網友前來咨詢,實行前期免費咨詢,初步分析案件,提出解決方案,部分案由可視情況風險代理(勝訴后收費),不成功不收費,依法窮盡所有辦法,為客戶取得最大戰果。 1、咨詢電話(陳述案件情況+想達到的目的)。 2、微信咨詢(陳述案件情況+附證據材料+想達到目)。? ? ? 3、面談咨詢:前往律所面談,需提前預約,帶齊全部證據材料前來詳談。 本律師辦案實行免費咨詢、細心分析案情、部分案由可實行風險代理,不成功不收費。 鄭偉良律師,現為廣東紅棉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廣東紅棉律師事務所,以廣東南方特色的廣州市花為所的命名,象征正直、正氣,具有濃郁的廣東特色,律所成立于1993年,前身為廣東證券律師事務所,距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為廣東乃至全國成立較早的律師事務所,目前律所擁有律師和輔助人員近200人,律所曾獲得“中國十佳律師事務所稱號”、“人大常委會信訪工作法律顧問單位”、CCTV欄目合作伙伴、廣州市規范律師事務所等榮譽稱號。 鄭偉良律師,畢業于中山大學本科學歷,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樹立良好的口碑,誠實、守信、勤勉、盡職,有著專業、深厚、系統的法律功底,從事法律工作多年,積累了豐富的辦案經驗和廣
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被告對原告主張的事實和請求部分有爭議的,民事簡易程序訴訟文書樣式(試行))
2020-10-14財產保全擔保書(法人)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公訴案件適用普通程序用)
2020-10-14×××人民法院駁回申訴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一審自訴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自訴、反訴并案審理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減刑用)
2020-10-14報請核準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案件報告(中級人民法院用)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刑事抗訴書
2020-10-14批準逮捕決定書回執
2020-10-14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處理扣押物品文件決定書(送達原持有人)
2020-10-14刑事申訴復查決定書
2020-10-14解除監視居住通知書(送達執行機關)
2020-10-14糾正審理違法意見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撤銷抗訴決定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立案決定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指令出庭通知書(送達再審該案的人民法院)
2020-10-14延長偵查羈押期限通知書
2020-10-14呈請拘留報告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