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
大連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與交通銀行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分行等借貸、
侵權糾紛
上訴案
法公布(2002)第11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決 書
(1999)經終字第454號
上訴人(原市原告):大連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遼寧省大連市西崗區
唐山街2-6號。
法定代表人:孫福信,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鄭恩杰,大連衡平
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
被告):交通銀行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分行。住所地:遼寧省大連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負責人;于斌,該行行長。
委托代理人:彭偉,
北京市同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黃艷,北京市同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第三人:大連亞晨集團公司。住所地: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黃河路。
法定代表人:程喜軍,該公司總經理。
上訴人大連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與被上訴人交通銀行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分行、原審第三人大連亞晨集團公司借貸、侵權糾紛一案,不服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1997)遼經初字第1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由審判員宋曉明擔任審判長,代理審判員賈緯、王濤參加評議的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書記員夏東霞擔任記錄。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查明:大連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商業銀行)為拉存款找到中國農業銀行大連市信托投資公司證券交易營業部(以下簡稱農行證券部),江行證券部在收到大連濱海出租汽車公司(以下簡稱濱海公司)所支付的240.3萬元高額息差后,于1994年12月31日將1500萬元轉帳支票交給商業銀行,同時商業銀行給付農行證券部一張同額存款單。商業銀行的李偉在收到轉帳支票后,于當天將支票交給亞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晨股份)證券部的工作人員于云,于云持支票到交通銀行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分行(以下簡稱交行分行),將支票交給了該行信貸處副處長劉國坤,劉國坤將該筆款存入大連亞晨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亞晨集團)在該行開立的帳戶,亞晨集團將這筆款使用。支票的開出、走向、入帳的事實,有李偉、劉國坤、于云、尹杰等證言在卷。有轉帳支票(支票后面填寫了劉國坤身份證號碼)、交行分行存款憑證、農行證券部收到咨詢費(高額息差)的收款發票等證據在卷佐證,并經庭審質證無異議,足資認定。該案在審理過程中,商業銀行與農行證券部
達成協議,將農行證券部收到的高額息差240.3萬元由商業銀行作為本金收回。
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另查明:1998年1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以銀復[1998]22號關于商業銀行開業的批復中第一條稱,鑒于城市合作銀行是股份制商業銀行。因此,你行請示開業的“大連城市合作銀行”改稱“大連市商業銀行”,第四條稱,該行開業的同時,
中山城市信用合作社等31家城市信用合作社按照協議自動解散,成為該行的分支機構,城市信用合作社按照協議自動終止。上述31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城市信用合作社聯合社的
債權債務轉為該行的債權債務,并由該行登報公告。1998年3月19日,遼寧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準了大連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商業銀行與第三人亞晨集團之間的違法借貸事實成立,亞晨集團應承擔返還欠款的義務;交行分行因幫助其違規錯存,造成幫助違法借貸的事實,應負相應的
賠償責任。關于交行分行提出商業銀行的訴訟請求已過
訴訟時效的問題,缺乏法律依據,該院不予支持。關于交行分行和亞晨集團提出農行證券部應追加為本案第三人的問題,因農行證券部與商業銀行以定期存單拒付糾紛一案起訴并經該院于1997年3月24日調解結案,故該院不同意追加農行證券部為本案的第三人。綜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存單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六條第二款第4項之規定,該院判決:(一)亞晨集團于判決后10日內付給商業銀行本金12597000元及利息,計息時間于1994年12月31日起至判決確定的給付之日止,利息按人民銀行同期存款利率計算。(二)交行分行對亞晨集團不能償還商業銀行本金部分承擔20%的賠償責任。一審
案件受理費103460元,由亞晨集團承擔。
商業銀行不服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上述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稱:業務二科的債權債務與商業銀行無關,本案訴訟主體應是業務二科清算組。商業銀行以侵權糾紛提起訴訟,原審法院
立案通知中也明確載明案由是侵權糾紛,但原審法院判決時卻以借貸糾紛確定案由,與事實不服。商業銀行與亞晨集團之間沒有
簽訂任何
借貸合同,不存在借貸關系,而原審法院判決其間存在違法借貸關系是錯誤的。原審法院未傳于云到庭質證,便將有關證據作為定案依據而認定業務二科與亞晨集團之間存在借貸關系,審判程序違反了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業務二科與交行分行之間不存在存單、對帳單、進帳單,業務二科沒有指定用資人,也沒有收取亞晨集團的高額息差,本案不是以存單為表現形式的違法借貸,不應適用最高人民法院的存單
司法解釋。故請求
二審法院依據事實和法律,
撤銷原審判決,判令交行分行賠償商業銀行1500萬元本金以及按人民銀行規定的
賠償金,并承擔二審
訴訟費用。
交行分行答辯稱:本案并非正常的存款
法律關系,而是以存單為表現形式的借貸糾紛,商業銀行是該違法借貸關系中的金融機構。交行分行不是借貸關系中的權利義務主體,只是違法借貸行為中結算環節的結算主體。交行分行在結算過程中有形式要件不全的違規行為,但該違規行為所導致的后果并不違背借貸關系中任何權利義務主體的真實意思表示,因而也并不給商業銀行造成損失。商業銀行所遭受的損失不是因為交行分行違規錯存,而是用資人到期不清償債務所致。原審判決對交行分行的違規行為已經判令其承擔本金部分20%賠償責任,該數額足以體現過錯與責任相當的原則。商業銀行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應予駁回。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
適用法律正確,判決結果合理、公平,應予維持。
本院二審查明:1994年12月29日,案外人農行證券部應大連科技城市信用合作社業務二科(以下簡稱業務二科)存款請求,并經業務二科經理李偉介紹,與濱海公司簽訂一份業務咨詢合同,約定:作為咨詢方濱海公司須向被咨詢方農行證券部支付咨詢費,按咨詢金額16.02%計算為240.3萬元。農行證券部在收到濱海公司支付的240.3萬元咨詢費后,于同月30日將1500萬元收款人記名為大連科技城市信用合作社(以下簡稱科技信用社)的轉帳支票交給了李偉,同時李偉給付農行證券部一張同額存款單。
濱海公司是亞晨集團全資子公司,兩公司法定代表人均為程喜軍。1993-1994年,由于亞晨集團面臨償還非法集資2億多,大連市有關部門規定其不得向
銀行貸款。為周轉資金,亞晨集團 只得以其下屬企業濱海公司名義借款。自1994年12月9日至1995年3月20日,濱海公司共向科技
信用社借款12筆計4660萬元,至1996年7月29日,濱海公司尚欠4500萬元。本案事實發生前的12月17日,業務二科與濱海公司簽訂了金額分別為2400萬元和1000萬元的兩份
借款合同。該兩份合同均約定:期限自1994年12月17日至1995年11月17日;月利率為10.895‰。業務二科和濱海公司在兩份合同上均加蓋了公章,李偉和程喜軍均加蓋了個人名章。同日,業務二科在濱海公司的1000萬元借款憑證回單上加蓋了印鑒。該回單記載:借款用途為
流動資金貸款;借款期限為11個月;利率為月息10.895‰。
本院另查明:于云既是亞晨集團投資成立的亞晨股份證券部的工作人員,同時又是業務二科的副經理,具有雙重身份。于云根據程喜軍事先指令,與李偉協商將農行證券部開出的支票交由亞晨集團使用。李偉收到農行證券部開出的轉帳支票,當即將支票交給了于云。于云拿到支票的當天,即將支票交給了交行分行信貸處副處長劉國坤,并通過會計處將該1500萬元存入了亞晨集團在交行分行開立的帳戶,亞晨集團分三次將該1500萬元肢解使用。[Page]
1998年3月19日,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銀復[1998]22號批復,商業銀行成立,并承接了包括科技信用社在內的大連市原31家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債權債務。1999年1月12日,大連市地方金融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金管辦)以大金管辦字[1999]2號文件通知:自1996年開始,對業務二科的非法集資活動進行全面清理,所涉及業務二科的訴訟均由科技信用社代理。1998年組建商業銀行,因業務二科的資產負債均未納入商業銀行,故業務二科清算組負責清理其有關債權債務。金管辦文件發出至今,商業銀行并未以本案債權應由業務二科清算組負責清理為由,向原審法院及本院申請撤訴。
農行證券部因科技信用社到期后拒付1500萬元存單本息,遂向原審法院提起訴訟。經原審法院主持調解,并以(1997)遼經初字第9號民事
調解書確認了科技信用社與農行證券部達成的、由科技信用社負責償還本息1664.7萬元調解協議。1997年12月26日,雙方就如何履行該調解書又簽訂了協議,其中確定農行證券部所收取240.3萬元息差沖抵部分本金。1997年3月25日,科技信用社向原審法院起訴交行分行,請求判令交行分行償還1500萬元并承擔日萬分之五的賠償金。一審訴訟中,原審法院根據交行分行申請追加了亞晨集團為本案第三人。
本院認為:農行證券部經李偉介紹,在與濱海公司簽訂協議并獲取高額息差后,開出1500萬元轉帳支票交給科技信用社,科技信用社再給農行證券部出具存單。農行證券部與科技信用社之間
民事糾紛已經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調解結案。本案所審理的是出資人農行證券部的款項如何轉到用資人亞晨集團帳上而引發的轉款糾紛。
由于濱海公司是亞晨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也是獨立的
企業法人,兩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皆是程喜軍。于云提供材料和亞晨集團作出的說明均證實,在1993-1994年期間,亞晨集團只能通過濱海公司在外借款。因此本案中濱海公司行為即是亞晨集團的行為,均是在程喜軍的意志下作出的。業務二科與濱海公司雖然沒有直接簽訂與本案存單金額1500萬元等同的借款合同,但是在1994年12月17日雙方卻簽訂了兩份共計3400萬元的借款合同,約定業務二科貸款給濱海公司使用。在李偉的引薦下,濱海公司與農行證券部簽訂所謂咨詢協議并向農行證券部支付高額息差后,亞晨集團也即濱海公司便取得了向業務二科要求貸款的權利,對此李偉及業務二科是清楚的。于云原是亞晨股份有限公司證券部的工作人員。雖然亞晨股份與亞晨集團不是同一企業法人,但因亞晨股份是亞晨集團發起設立的。于云承認程喜軍要求其幫助借款,而事實上于云確將1500萬元支票拿到交行分行并將款項解付到亞晨集團的帳戶上,實現了程善軍的意志。這足以認定于云在幫助業務二科工作期間,具有雙重身份。業務二科李偉拿到農行證券部開出的支票后交給于云,即是對于云授權。無論于云以業務二科名義開戶存款,還是解款至亞晨集團帳戶,均不違背李偉及其業務二科的意志。在業務二科與濱海公司雙方訂有兩份借款合同情況下,根據于云的行為結果,應認定業務二科同意將本案款項交給程喜軍的亞晨集團使用。該節事實也在本院(1998)經終字第383號案件
民事判決書得以認定。故亞晨集團是本案存單民事關系中的用資人,其應承擔償還本案尚欠借款及占用款項期間的利息。商業銀行上訴稱本案是侵權糾紛。其與亞晨集團之間不存在借貸關系,因與事實不符,本院不予支持。由于商業銀行作為原審原告,在一、二審期間均未申請撤訴,故本院對其上訴稱業務二科的債權債務與其無關,本案訴訟主體應是業務二科清算組的主張亦不予支持。
交行分行幫助業務二科與濱海公司雙方轉款行為,違反了中國人民銀行有關存款規定,該幫助違法借貸的行為,客觀上構成了侵權。但交行分行的過錯行為并不是導致科技信用社資金發生損失的根本原因,導致本案1500萬元本息收不回的根本原因,是業務二科將款交給亞晨集團使用的主觀意志以及亞晨集團不能還款的事實。故本院對商業銀行請求二審改判由交行分行賠償1500萬元本金及按人民銀行規定的賠償金并承擔二審訴訟費用,不予支持。交行分行只應根據其過錯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交行分行的過錯雖沒有相應
民事責任承擔的具體規定,但仍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公平原則,并參照本院《關于審理存單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有關條款,判決由交行分行按一定比例承擔不能償還的本金部分的賠償責任。
綜上,原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基本正確,判決基本適當。故本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第一百零六條第二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年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3460元,由大連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承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
審 判 長 宋曉明
代理審判員 賈 緯
代理審判員 王 濤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書 記 員 夏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