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李文清,女,漢族,1951年12月24日出生,住成都高新區某小區二期13幢4單元4號。身份證號碼:510111511224356.
原告李代明,女,漢族,1955年6月9日出生,住成都高新區某小區四期10幢3單元3號。身份證號碼:
共同委托代理人李海,四川元緒律師事務所律師,一般授權代理人。
被告李文德,男,漢族,1949年3月12日出生,住成都高新區某小區3號4棟1單元11號。
被告李文華,男,漢族,1937年2月12日出生,住成都高新區某小區3期24棟3單元7號。
共同委托代理人雷秀蘭,女,漢族,1965年8月11日出生,住成都錦江區沙河鋪橫街57號。一般授權代理人。
原告李文清、李代明訴被告李文德、李文華繼承糾紛一案,本院于2005年3月22日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曾耀林獨任審理,并于2005年4 月18日、5月24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李代明及委托代理人李海、被告李文德、李文華及委托代理人雷秀蘭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李文清、李代明訴稱,原被告系兄弟姐妹關系。2000年4月、12月原被告的父母雷洪康、熊素芳相繼分別去世,遺留有位于成都高新區某小區一期2幢4 單元2號、10號房屋兩套和安置費32000元。現現上述房屋兩被告分別占有出租,李文德領取了雷洪康所得的安置費16000元,李文華領取了熊素芳所得的安置費16000元。現原告訴請要求分得其中的2號屋和安置費16000元。
被告李文德辯稱,父母分別由兩被告供養,父母去世后遺留的房屋系兩被告共有;其只拿了10000元的安置費。原告要分財產必須分擔扶養費。
原告出示了下列證據材料:
1、2005年3月14日成都高新區桂溪街道辦事處紅光村村委會出具的證明,證明原被告父母去世時間和原被告的關系;
被告對此無異議,本院予以采信。
2、法院依原告申請調查取得的《房屋拆遷安置協議書》一份,證明被拆遷人雷洪康獲得位于某小區2幢4 單元2號、10號房屋各一套;
被告對此無異議,本院予以采信。
3、2005年3月22日成都高新區桂溪街道辦事處紅光村村委會財務室出具的情況說明,內容為熊素芳、雷洪康的安置費分別由李文華、李文德領取。
被告質證稱不清楚財務室記帳情況。
本院認為該說明來源合法、形式合法,有證明力,應予采信。
4、原告申請出庭作證的證人李國英、李保群當庭稱原被告父母是跟隨兩被告生活,但原告此前偶爾給過父母小量錢財。
被告認為兩證人與原告李代明有親屬關系,其并沒有親眼見李代明給錢財。
本院認為兩證人證言內容符合常理,被告質證時也未予以實質性否認,本院認可兩證人證言的證明力,應作為證據采信。
被告出示了下列證據材料:
1、兩被告于1984年12月1日在當時的紅光村村民委員會主持下達成的“供養老人協議”一份。以此證明從1984年12月1日起父母就由兩個兒子即兩被告供養,原告沒有履行供養義務。
2、紅光村村委會于2005年4月11日出具的證明一份,內容證明兩被告一直履行上述供養協議,并負責安葬父母。
原告李代明認為上述兩份材料不真實,但未提供相反證據。
本院認為上述兩份材料來源合法,且系原件,能相互印證,并且與雙方爭議的事實有直接聯系,應作為證據予以采信。
被告申請出庭作證的證人文紹榮、文云德、楊仁芳、雷文富當庭稱原被告父母自1984年就分別跟隨兩被告生活,其中楊、雷二人曾聽說或看見原告曾偶爾給過父母少量錢財。
根據當事人自認、舉證、質證及本院認證情況,查明以下事實:
原被告系兄弟姐妹關系。兩被告于1984年12月開始分別與父母雷洪康、熊素芳共同生活,直至父母分別于2000年4月、12月去世。2001年11月 28日,成都高新區統征辦向雷洪康、熊素芳安置位于成都高新區某小區一期2幢4單元2號、10號房屋兩套,面積分別是33.8平方米,同時雷熊二人應向拆遷辦補償房款10421.6元。李文華以代理人身份與統征辦簽訂了該安置協議。其后李文華領取了其中的2號房屋,李文德領取了10號房屋。2002年7月 4日,李文華、李文德分別領取了熊素芳、雷洪康的安置費16000元。
另,雷洪康、熊素芳應補償統征辦的房款已由兩被告支付。
庭審中,原告不愿意申請對訴爭房屋進行價格評估,原被告同意法庭主持下以競價方式確認訴爭房屋價格,并同意出價更高一方分得房屋。原告出價每平方米2000元,被告出價低于該數目。
本院認為,本案系法定繼承糾紛。被繼承人雷洪康、熊素芳所留遺產范圍為位于成都高新區某小區一期2幢4單元2號、10號房屋兩套共計面積67.6平方米、扣除補償統征辦后的安置費21578.4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之規定,原被告作為雷洪康、熊素芳的子女,都是第一順序的合法繼承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三條第三款同時規定“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如何判斷盡贍養義務,應當從子女是否為老人提供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需品,是否負責老人的生老病死事宜,是否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給予了老人親情關懷等諸方面進行判斷。就本案而言,原被告父母自1984年就與兩被告分別共同生活直至其去世,其間由兩被告分別負責父母的生老病死事宜,同時也無任何證據表明兩被告在與父母共同生活中存在不當贍養行為。而從原告提供的證據來看,原告的贍養行為主要在于曾偶爾給過父母少量錢財或者平時間斷的聯系,這與兩被告近二十年與父母共同生活的情形相比,原告所盡贍養義務是明顯次要,被告所盡贍養義務是明顯主要。因此,兩原告應當少分父母遺產,根據原被告贍養行為的內容、時間等方面比較,兩原告各分得遺產10%、兩被告各分得40%為宜。
對于遺產中兩套房屋的分割,由于房屋作為一個整體具有更大價值,從有利于房屋的利用,充分保障房屋價值的角度考慮,本院認為采取一方獲得房屋,另一方獲得補償金的形式進行分割較為適當。庭審中原被告同意以競價方式取得房屋既是當事人自由處分民事權利的體現,也是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法院應予支持。由于原告出價更高,因此原告有權獲得該房屋,同時按每平米2000元的價格補償被告。因安置補償費已由被告領取,被告有義務按上述比例支付給原告。據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三條第三款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位于成都高新區某小區1期2幢4單元2號房屋歸原告李文清所有,李文華應于本判決生效后一個月內向李文清交付該房屋;
二、位于成都高新區某小區1期2幢4單元10號房屋歸原告李代明所有;李文德應于本判決生效后一個月內向李代明交付該房屋
三、李文清補償李文華房屋款54080元「(33.8-6.76)平方米×2000元/平方米」,李文華應向李文清支付安置費2157.84元「(32000-10421.6) ×10%」,經品迭后,李文清應在李文華交付房屋的次日向李文華支付51922.16元;
四、李代明補償李文德房屋款54080元「(33.8-6.76)平方米×2000元/平方米」,李文德應向李代明支付安置費2157.84元「(32000-10421.6) ×10%」,經品迭后,李代明應在李文德交付房屋的次日向李文德支付51922.16元。
五、駁回原告李文清、李代明的其他訴訟請求。
本案案件受理費3310元,由原告李文清、李代明分別負擔1324元,被告李文華、李文德分別負擔331元(此款已由原告預交,被告應負擔部分由原告在補償款中扣除)。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領取判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在指定期間未領取判決書的,上訴期從指定領取判決書期間屆滿之日的次日起開始計算,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按一審程序再審改判用)
2020-10-14調取證據材料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關于……(被告人姓名和案由)一案的審理報告(一審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立案登記表(自訴案件用)
2020-10-14查詢犯罪嫌疑人存款、匯款通知書(回執)
2020-10-14逮捕決定書回執
2020-10-14拘留決定書回執
2020-10-14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撤銷停止執行死刑意見通知
2020-10-14決定釋放通知書
2020-10-14逮捕決定書
2020-10-14扣押物品清單
2020-10-14×××公安局收取保證金通知書
2020-10-14換押證
2020-10-14詢問筆錄
2020-10-14×××公安局扣押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提請減刑/假釋建議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調取證據清單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處理扣押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法定代理人到場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