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
(2004)浦民一(民)再初字第6號
原審原告唐炳興,男,×年×月×日生,漢族,住×市×區×弄×號×室。
委托代理人何賢春,上海何賢春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被告包金妹,女,×年×月×日生,漢族,退休,住×市×區×弄×號×室。
原審被告上海中房房屋拆遷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長陽路325號。
法定代表人詹沛,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陳曦,男,漢族,上海中房房屋拆遷公司職工,住×路×號。
原審原告唐炳興訴原審被告包金妹、上海中房房屋拆遷公司財產所有權糾紛一案,本院2004年6月21日作出(2004)浦民一(民)初字第648號民事判決,已經發生法律效力。2004年8月13日,本院以(2004)浦民一(民)監字第35號民事裁定,決定對本案進行再審。本院于2004年8月17日受理后,依法另行組成合議庭,于2004年11月8日、19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審原告唐炳興及其委托代理人何賢春、原審被告上海中房房屋拆遷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陳曦到庭參加訴訟。原審被告包金妹經本院合法傳喚未到庭應訴,本院依法進行缺席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認定,唐炳興系包金妹之夫的外甥,包金妹之夫于三十年代死于海難。坐落于浦東新區民生路凌家木橋10號房屋(下稱凌家木橋房屋)系包金妹公婆祖傳的房屋。唐炳興于1964年左右開始與包金妹共同生活居住于凌家木橋房屋內,唐炳興的戶口隨遷,唐炳興于1970 年11月將由其居住的平房一間投資修建并擴建一個閣樓,后由唐炳興及其妻兒居住至今。1990年4月30日,包金妹取得滬地(楊)字第31761號《土地使用證》,登記凌家木橋房屋的使用戶名為包金妹,該戶面積為33平方米。唐炳興在起訴狀中認可凌家木橋房屋的產權人為包金妹,唐炳興為該房的同住人。 2002年8月,凌家木橋房屋動遷,由動遷人上海中房濱江房地產有限公司對該房委托上海萬仟房地產估價公司進行評估,登記該房產權人為包金妹。2002年 9月7日,包金妹出具《委托書》,明確其作為被拆遷人正式委托其女兒趙琴芳處理其戶包括與動遷部門簽署《拆遷安置協議》在內的所有房屋拆遷事宜,并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趙琴芳書面接受了包金妹的委托。2003年1月8日,唐炳興與趙琴芳簽訂《申請分戶表》,內容為:“原戶主包金妹原住凌家木橋10號房,經家庭協商一致要求分戶如下:”產權人‘一欄被填列’唐炳興、趙悅‘,’居住人姓名及與戶主關系‘一欄被填列 ’唐炳興、趙悅、趙惠珍‘,’戶主簽名‘由趙琴芳簽名并署期為2003年1月8日“。2003年1月9日,唐炳興與包金妹簽訂《家庭動遷房屋安置協議書》,約定,由產權人包金妹安置同住人唐炳興,經雙方商定,唐炳興欠款支付情況及協議內容:1、付款金額29,000元;2、付款地點中房拆遷公司;3、付款時間2003年元月25日;4、上述款項由唐炳興支付給產權人包金妹。唐炳興確認雙方在簽署《家庭動遷房屋安置協議書》時已考慮了唐炳興于1970年投資建房的因素。之后于同日,上海中房房屋拆遷公司作為拆遷的實施單位與包金妹的委托代理人簽訂《上海市城市居住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適用價值標準房屋調換)》一份,約定,被拆遷人為包金妹,舊房面積為57.16平方米,動遷部門安置包金妹貨幣補償款人民幣243,072.90元,動遷部門安置被拆遷人的房屋坐落于浦東新區滬新村偉業路70幢2號B301室的房屋產權等條款。唐炳興作為動遷房屋的同住人在該動遷協議上簽名署期。嗣后,包金妹為向唐炳興主張給付人民幣29,000元而提起訴訟。2003年3月24日,本院以(2003)浦民一(民)初字第3093號作出民事判決,判令唐炳興給付包金妹房屋補償款人民幣29,000元。同年4月21日,唐炳興給付了該款。后上海中房房屋拆遷公司直接將《上海市城市居住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適用價值標準房屋調換)》原件及《進房通知書》原件交于包金妹。唐炳興為主張安置房屋產權而提起訴訟。包金妹于2004年5月10日收到上海中房房屋拆遷公司出具的系爭房屋《住房調配單》,該《住房調配單》載明:”’新配房人員情況‘一欄中’戶名‘為包金妹,’家庭主要成員‘為唐炳興、趙惠珍、趙悅“。同日包金妹與上海興暉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辦理了進房手續。
原審審理中,系爭坐落于浦東新區滬新村偉業路70幢2號B301室安置房屋被更名為上海市浦東新區東波路585弄88號301室。原審另查明,系爭房屋的大產證于2004?月3日經浦東新區房地產登記處核準辦理,權證號為浦2004011879.
原審認為,包金妹與上海中房濱江房地產有限公司簽訂的《上海市城市居住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適用價值標準房屋調換)》,系雙方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所簽,其內容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規定,故依法有效。1990年土地使用權登記時凌家木橋房屋的使用戶名為包金妹,動遷部門認定該房產權人為包金妹,唐炳興在訴狀中確認包金妹系被動遷房屋的產權人,唐炳興為該房的同住人。故認定凌家木橋房屋產權人為包金妹,唐炳興為該房的同住人。唐炳興雖在包金妹與動遷部門簽訂動遷安置協議之前與包金妹簽訂了《家庭動遷房屋安置協議書》,趙琴芳簽署了《申請分戶表》,現包金妹及動遷部門均否認系爭安置房的產權屬于唐炳興,因包金妹的委托代理人趙琴芳受包金妹的委托,辦理簽訂動遷事宜的協議,包金妹對于處分其房屋產權未授權于趙琴芳,且在《家庭動遷房屋安置協議書》、《申請分戶表》中均未有內容能反映包金妹明確同意原房屋及安置所得房屋的產權歸唐炳興所有;當時,該房的房屋大產證未經登記及辦理,唐炳興在本案起訴及原審判決時,該房產權的小產證亦未辦理;唐炳興出資人民幣29,000元不足以作為對價取得系爭安置房的房屋產權;故亦難以認定《申請分戶表》系包金妹將其房屋產權贈與唐炳興的依據;又因唐炳興在審理中未能舉證足以證明包金妹將原房屋或安置房屋的產權給予唐炳興,故不予認定系爭安置房的產權歸唐炳興所有。現動遷部門按照動遷政策及其承諾的義務,安置系爭的房屋產權給予包金妹,將房屋交付包金妹,并無不妥。唐炳興作為原動遷房屋的同住人之一,要求確認動遷安置房全部產權歸其所有,既無事實依據,亦無法律依據,難以支持。原審判決:一、駁回唐炳興要求包金妹確認坐落于上海市浦東新區東波路585弄88號301室房屋全部產權歸唐炳興所有的訴訟請求;二、駁回唐炳興要求上海中房房屋拆遷公司確認坐落于上海市浦東新區東波路585弄88號301室房屋全部產權歸唐炳興所有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人民幣5,905元,由唐炳興負擔。
原審原告唐炳興再審訴稱,1970年因遭雷擊,唐炳興原居住的平房一間受損無法居住,唐炳興出資將該房翻建成兩層樓房,故凌家木橋房屋產權應為唐炳興與包金妹共同所有,且唐炳興份額大于包金妹的份額。另在簽訂《上海市城市居住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前,唐炳興與包金妹達成協議:包金妹得安置款中人民幣 45,000元及過渡費人民幣7,200元,唐炳興另給付包金妹人民幣29,000元,包金妹自行解決居住,唐炳興取得安置房產權。唐炳興因經濟困難,未能及時支付29,000元,包金妹提起訴訟,即(2003)浦民一(民)初字第3093號案,在該案的民事訴狀及相關訴訟材料中,包金妹及其代理人均確認系爭房屋產權歸唐炳興所有。現唐炳興履行了付款的義務,理應取得安置房屋的產權,故請求撤銷原判,確認安置房產權歸原審原告唐炳興所有。
原審被告包金妹再審辯稱,1970年,包金妹與唐炳興共同出資修房加層,唐炳興在此后兩年不向包金妹支付飯錢,包金妹從未承諾修房加層的產權歸唐炳興所有,故凌家木橋10號房屋的產權始終屬于包金妹所有,動遷部門將系爭安置房屋交與包金妹是正確的。包金妹將動遷安置所得的系爭房屋使用權安置唐炳興及其妻兒三人,但該房產權仍屬于包金妹所有。雖在動遷過程中,唐炳興與包金妹達成協議,唐炳興給付包金妹人民幣29,000元,但包金妹未承諾安置房的所有權歸唐炳興所有。故要求維持原判,駁回原審原告唐炳興的訴訟請求。
原審被告上海中房房屋拆遷公司再審辯稱,唐炳興及包金妹對于其公司與包金妹所簽訂的《上海市城市居住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均無異議,故該產權補償安置協議應為合法有效。作為拆遷人只需對原房屋產權人包金妹進行安置即可,對于唐炳興與包金妹之間的協議,與其拆遷安置無關,其將房屋交付產權人包金妹是正確的。請求法院依法判決。
再審經審理查明,原審查明事實無誤,予以確認。再審另查明,在(2003)浦民一(民)初字第3093號財產所有權糾紛案中, 包金妹作為該案原告在訴狀中稱:“在2003年1月9日簽訂(的)拆遷安置協議時,被告(指唐炳興)分得四樓二室二廳,其面積為78.67平方米,按市場價每平方米3400元計算,其價值為26.75萬元,按平均優惠價每平方米2820元計算, 其價值為22.2萬元,而作為產權人82歲原告,卻只分得81200元。這81200元由三個部分組成:①原告(應為被告)應按期支付的2.9萬元;②由動遷組支付的4.5萬元(另有協議書存動遷組);③動遷組支付的7200元過渡費(每月600元,12個月計算)。所以,實際上擁有房屋產權的原告只得 81200元,占被拆遷房屋總價的32.48%,而被告(同住人)卻得了168,800元,占被拆遷房屋總價的67.52%。這一切,原告一次又一次退讓,都默認了。但令人不能理解的是,被告付了2.9萬元,能得二室二廳的他,至今該付給被告(應為原告)的2.9萬元,都拖著不付……”。在該案包金妹全權代理人賈文忠所寫的《誰來保護從 “病魔中”死里逃生的包金妹合法權益》及《陳述書》文中,除確認唐炳興出資修房加層的事實外,還重審包金妹訴狀中所稱“包金妹拿貨幣補償款,唐炳興拿房子”的事實,并詳細描繪了包金妹與唐炳興之間多次協商、“幾次談判”最終于2003年1月9日簽訂“家庭動遷房屋安置協議書”的經過。在2003年3月 11日該案庭審審理中,包金妹陳述:“我拿了29,000元后,動遷組還要給45,000元,還有7,200元過渡費,我拿了這些錢后準備去買房子再遷戶口”。
上述事實,有《申請分戶表》,《委托書》,《家庭動遷房屋安置協議書》,《上海市城市居住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2003)浦民一(民)初字第 3093號案包金妹起訴狀和包金妹全權委托代理人賈文忠所寫《誰來保護從 “病魔中”死里逃生的包金妹合法權益》、《陳述書》,以及《住房調配單》,《偉業金錦苑入戶手冊》,《進房通知》,凌家木橋10號的《戶口簿》,《房屋拆遷評估報告單》,滬地(楊)字第31761號土地使用證及其附圖等證據及本案原審、再審及(2003)浦民一(民)初字第3093號案當事人的陳述予以證明。這些證據業經庭審質證及本院審查,依法具有證明效力,可作為認定本案事實的依據。
本院認為,原審原告唐炳興以其曾對凌家木橋房屋翻修加層為由,主張凌家木橋房屋產權為唐炳興與包金妹共同所有,因唐炳興翻修加層凌家木橋房屋未經有關部門批準,故本院對該主張不予采納。但唐炳興有權獲得修房加層后增加面積部分在動遷安置中的補償。唐炳興、包金妹對與動遷公司簽訂的凌家木橋房屋《上海市城市居住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均無異議,故該產權補償安置協議應為合法有效。包金妹與動遷公司簽訂動遷安置協議之前,其委托代理人趙琴芳簽署了《申請分戶表》,該分戶表“產權人”一欄填為“唐炳興、趙悅”。趙琴芳并且與唐炳興簽訂了《家庭動遷房屋安置協議書》,約定唐炳興應支付包金妹人民幣29,000 元,該協議雖未明確系爭安置房產權歸唐炳興所有,但本院(2003)浦民一(民)初字第3093號案包金妹的起訴狀及其全權委托代理人賈文忠所寫《誰來保護從 “病魔中”死里逃生的包金妹合法權益》等訴訟材料,均反映包金妹與唐炳興對安置房曾有過口頭約定,即唐炳興得安置房,包金妹得款人民幣81,200元,該 81,200元錢款的構成包括動遷安置款45,000元、過渡費7,200元及《家庭動遷房屋安置協議書》中唐炳興應支付的29,000元。本院據此可以認定,包金妹得款人民幣81,200元、系爭安置房屋產權轉讓給唐炳興,系趙琴芳代理包金妹與唐炳興簽訂《家庭動遷房屋安置協議書》的目的及真實意思表示,且包金妹對該目的及意思表示是明知且確認的。系爭安置房屋是拆私還私的產權房,雖尚未取得產權證,但權屬明確,依法可以轉讓。故包金妹與唐炳興的房屋轉讓行為不違反法律規定,應為有效。包金妹關于《家庭動遷房屋安置協議書》僅安置唐炳興一家房屋使用權的辯解,與事實不符,本院不予采信。現原審原告唐炳興已履行了交付錢款的義務,原審被告包金妹應按約履行交房的義務。原審僅按《家庭動遷房屋安置協議書》反映的表面內容認定事實,而未對與簽訂該《家庭動遷房屋安置協議書》內容相關的重要證據和事實作全面審查和認定,所作的判決不當,應予撤銷。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六十條、第七十九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本院(2004)浦民一(民)初字第648號民事判決;
二、坐落于上海市浦東新區東波路585弄88號301室房屋產權歸原審原告唐炳興所有。
原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5,905元,由原審被告包金妹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陳奇恩
審 判 員 ?秦冬紅
審 判 員 ?王愛珍
二OO四年十二月一日
書 記 員 ?楊建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破產程序終結裁定書
2020-10-14刑事上訴狀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復核死刑發回重審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對申請回避的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通知書(管制用)
2020-10-14解除監視居住通知書(送達執行機關)
2020-10-14刑事確認復查決定書
2020-10-14指定管轄決定書(送達其他對管轄有爭議的人民檢察院)
2020-10-14悔改書(因取保候審給法官)
2020-10-14×××公安局不予立案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移送案件通知書
2020-10-14會見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申請表
2020-10-14×××公安局對保證人罰款/沒收保證金復核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提請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意見書
2020-10-14×××公安局取保候審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未成年證人/被害人法定代理人到場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扣押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公安局暫予監外執行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提請批準直接受理書
2020-10-14扣押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