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一中行終字第23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張建斌,男,43歲,漢族,北京市門頭溝區雁翅鎮田莊辦事處泗家水村農民,住該村。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住所地北京市西城區前門西大街109號。
法定代表人徐錫安,主任。
委托代理人李開發,男,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干部。
委托代理人楊文茹,女,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干部。
被上訴人(原審第三人)北京市建筑材料工業學校,住所地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地區辦事處車站東街7號。
法定代表人侯繼生,校長。
委托代理人鄭海龍,男,北京市建筑材料工業學校干部。
委托代理人戴會生,北京市博維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張建斌因學生申訴處理決定,不服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2000)西行初字第167號行政判決,以原審被告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以下簡稱“市教委”)和原審第三人北京市建筑材料工業學校(以下簡稱“建材學校”)為被上訴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現本案已經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于2000年11月20日作出判決,認定張建斌之女張雪鳳系“建材學校”9765班學生。由于張雪鳳在1997-1998年第一學期英語、數學、化學3門功課不及格。補考后,數學仍然不及格;第二學期數學、物理、物理實驗和機械制圖4門功課不及格,補考后,數學、物理、機械制圖仍不及格。“建材學校”以張雪鳳在第一、二學期共有4門功課不及格,依照《北京市地區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學籍管理辦法》第三十五條第一款和第三款的規定,學校取消了張雪鳳的學籍,令其退學。 1998年8月30日,在全校大會上,該校公布了退學學生名單。張雪鳳在會后離開學校。張雪鳳的家長于次日到學校辦理了張雪鳳的戶籍和檔案轉出手續,未辦理退學手續。1999年11月18日,張建斌就其女兒張雪鳳在離校后走失一事,與“建材學校”簽訂了一份協議。2000年5月6日,張建斌作為申請人向“市教委”遞交了保護受害人受教育權申請書。“市教委”于2000年6月8日以張建斌為申訴人,作出學生申訴處理決定,維持了“建材學校”勸張雪鳳退學的決定。
原審法院認為,“建材學校”對張雪鳳等人作出的是開除學籍,令其退學的決定,而“市教委”在其作出處理決定后,維持的是學校勸其退學的決定。且在對張雪鳳被退學的時間上表述有誤。因此,“市教委”所作的學生申訴處理決定認定事實不清。同時,原審法院又認為張建斌要求法院責令“市教委”撤銷“建材學校”作出的退學決定,恢復張雪鳳學籍、戶口和名譽的問題,應另行解決。原審法院針對張建斌要求“市教委”和“建材學校”承擔連帶責任、賠償其一家因張雪鳳下落不明所遭受的損失的訴訟請求,認為對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二條的規定,取得國家賠償。“建材學校”是事業單位,不是行政機關,因此張建斌要求“建材學校”承擔賠償責任,不屬于本案處理。同時,原審法院認為,張雪鳳于1998年即下落不明,而“市教委”是在2000年才依據張建斌的申請作出決定的,“市教委”的決定與張雪鳳的失蹤沒有直接的關系,“市教委”不應承擔賠償責任。因此,原審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第一目的規定作出判決:一、撤銷“市教委”2000年6月8日作出的京教學申字[2000]003號學生申訴處理決定書;二、駁回張建斌的其他訴訟請求。
上訴人張建斌不服,訴稱:原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回避了雙方爭議的焦點,對“建材學校”處理張雪鳳問題不作認定,難以體現公正。而且,原審法院認定“建材學校”是事業單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規定不符。張雪鳳與學校之間是特殊的行政管理關系,雙方之間因管理行為發生爭議是行政訴訟,而非民事訴訟。學校對學生學籍的管理是學校依法對受教育者實施的一項特殊的行政管理。原審法院以學校不是行政機關為由,駁回上訴人的訴訟請求缺乏法律依據。因而“市教委”沒有充分保護張雪鳳的受教育權,是對張雪鳳名譽的進一步損害,也是對其一家精神上的再次創傷。兩被上訴人的違法行為,與其家人的尋人等損失有直接因果關系,應當予以賠償。而原審法院回避了雙方爭議的焦點,以駁回上訴人的訴訟請求的方式,變相地適用了《北京地區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學籍管理辦法》,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規定的關于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原則性規定。因此,要求二審法院1.撤銷原判,判令“建材學校”撤銷其對張雪鳳作出的決定;2.判令“建材學校”賠償其經濟損失50萬元;3.判令被上訴人“市教委”因未及時履行保護張雪鳳的受教育權,對此承擔連帶賠償責任;4.判令兩被上訴人為張雪鳳恢復名譽、戶籍。
被上訴人“市教委”發表上訴答辯意見,同意原審判決。
被上訴人“建材學校”發表上訴答辯意見,同意原審判決。
在本院審理期間,合議庭查閱了原審案卷,聽取了各方當事人的陳述。經合議庭評議,現對本案事實作如下認定:張建斌之女張雪鳳于1982年7月1日出生,系“建材學校”9765班學生。“建材學校”以張雪鳳在1997-1998年度兩個學期共計4門功課經過補考仍然不及格為由,取消了張雪鳳的學籍,令其退學。1998年8月30日,該校在全校大會上公布了退學學生名單。當日,張雪鳳在大會后離開學校,至今下落不明。張雪鳳的父母于次日到“建材學校”為張雪鳳辦理了戶籍和檔案轉出手續,未辦理退學手續。2000年5月6日,張建斌以自己的名義向“市教委”遞交了保護受教育權的申請書,要求“市教委”撤銷“建材學校”作出的“取消張雪鳳的學籍,令其退學”決定。“市教委”于2000年6月8日以張建斌為申訴人,“建材學校”為被申訴人,作出學生申訴處理決定書,維持了“建材學校”勸張雪鳳退學的決定。
被上訴人“市教委”向原審法院提交了學生畢業成績表、各科成績報告、補考成績報告表、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國家教委教職(1994)4號文件、“市教委”京教學(1997)004號文件、協議書,以上證據能夠證明“市教委”、“建材學校”對張雪鳳作出“取消張雪鳳的學籍,令其退學”決定,“市教委”受理張建斌申訴的事情經過。
上訴人向原審法院提供的有關賠償請求部分的單據79張、其所在地村民委員會出具的幫助尋找張雪風的有關證明,能夠證明張建斌因張雪鳳的失蹤去尋找而投入精力和財力的事實。但是,其提出賠償的事實根據必須以相關行政行為被確認違法為前提要件。因此,其提出賠償請求的證據尚不能納入本案審查范疇。
被上訴人“建材學校”向原審法院提供的97-98學年度因成績補考不及格達到退學條件的學生名單、校長辦公會議記錄、學校教師的證明材料,尚不屬本案審查認定內容,本院不予認證。
本院認為,本案審查的焦點是受理學生申訴的行政執法主體資格與學生申訴行為的申請主體資格問題。而學生申訴主體資格問題是本案審查的核心問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規定,國家實行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學校教育制度。受教育者是特指的權利主體。受教育者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享有一定權利,其對于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認為其權益被侵害時,應當以受教育者本人的名義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或提起訴訟。“市教委”作為教育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教育工作,依職權對受教育者提起的申訴予以受理,并進行處理。本案中,“市教委”在學生申訴處理決定中確立的申訴人不是受教育者本人,而是直接將受教育者的父親張建斌作為學生申訴主體予以受理是錯誤的,該確立行為沒有法律依據。“市教委”收到張建斌的申訴后,未審查該申訴人的申訴資格,將張建斌作為學生申訴主體予以受理,并作出處理決定的具體行政行為于法無據,本院不予支持。
上訴人張建斌認為其女兒張雪鳳失蹤后,對學校的行為無法行使權利,其有權代替張雪鳳提出申訴和提起訴訟。本院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始于出生,終于死亡。張雪鳳雖然已經失蹤,但其近親屬未申請宣告張雪鳳失蹤,其民事權利能力尚未喪失,張雪鳳的申訴權仍應由張雪鳳本人行使。張雪鳳的父親張建斌不是“建材學校”的學生,在該案中其不是受教育者。其以自己的名義向被上訴人“市教委”提出學生申訴,沒有法律依據。
雖然原審法院經過審理,認定被上訴人“市教委”維持“建材學校”對張雪鳳作出的退學決定內容在時間表述上有誤,屬于事實不清,撤銷了被訴行政行為。但是,原審法院在判決中未審查被上訴人“市教委”在決定中確定的申訴人的主體資格是否合格,錯誤地將張建斌作為學生申訴權人,對“市教委”的行為進行審判,屬于認定事實不清,本院依法對原審判決撤銷被訴行政行為的理由予以糾正。
關于張建斌請求兩被上訴人共同賠償的訴訟請求問題,因張建斌不是本案學生申訴行為的申請人,其無權以自己的名義提起申訴,或起訴。因張雪鳳失蹤,張建斌為了尋找,確實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財力。但是,張雪鳳的失蹤并非是被上訴人“市教委”疏于管理造成的,張建斌要求被上訴人“市教委”賠償其經濟損失的請求,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建材學校”依法享有法律授予的對學生進行學籍管理、頒發相應的學歷證書等職責。其對張雪鳳作出的取消學籍、令其退學決定,尚未被確認違法,不能產生行政侵權賠償。張雪鳳失蹤是否因“建材學校”的行為所致尚不能確定,故張建斌要求“建材學校”給予賠償的請求不屬于本案一并調整的范疇。因此,張建斌要求兩被上訴人共同賠償的訴訟請求,沒有事實和法律的支持,應當予以駁回。原審法院判決駁回張建斌的其他訴訟請求正確,本院應予維持。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四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一)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八十元,由上訴人張建斌負擔(已交納)。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饒亞東
審 判 員 吳 月
代理審判員 張靛卿
二OO一年三月二十日
書 記 員 王 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裁定書(上級法院指令再審用)
2020-10-14刑事上訴狀(刑事案件上訴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按一審程序再審維持原判用,樣式二)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假釋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對申請回避的復議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報請核準死刑案件報告(中級人民法院用)
2020-10-14延長審限案件呈批表(刑事案件用)
2020-10-14法庭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準許調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罪犯保外就醫取保書
2020-10-14刑事裁定書(駁回自訴用)
2020-10-14退還、返還扣押(調取)物品、文件決定書
2020-10-14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處理扣押物品文件決定書(送達受理單位)
2020-10-14適用簡易程序意見書
2020-10-14延長偵查羈押期限通知書(送達看守所)
2020-10-14勘驗/檢查筆錄
2020-10-14×××公安局不準予會見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對保證人罰款/沒收保證金復核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變更強制措施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