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陳國華訴被告
珠海市公安局拱北口岸分局治安行政處罰案
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人民法院
行 政 判 決 書
(2003)香行初字第28號
原告:陳國華,男,32歲,漢族,
河南省固始縣人,現住珠海市灣仔鴻景花園金暉閣3棟202房。
被告:珠海市公安局拱北口岸分局。
地址:珠海市拱北涼粉橋。
法定代表人:陳洪信,局長。
委托代理人:王坦、左丹,均為該局干部。
第三人:羅厚林,男,46歲,漢族,住珠海市灣仔鴻景花園金暉閣3棟102房。
第三人:羅鵬飛,男,24歲,漢族,住珠海市灣仔鴻景花園金暉閣3棟102房。
原告陳國華訴被告珠海市公安局拱北口岸分局治安行政處罰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追加了羅厚林、羅鵬飛為本案第三人,公開
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陳國華、被告的委托代理人王坦與左丹、第三人羅厚林到庭參加訴訟,第三人羅鵬飛經合法傳喚未到庭。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2003年6月26日,被告以原告陳國華毆打他人為由,對原告作出警告處罰的決定,原告不服而提出行政復議。珠海市公安局經復議維持了被告的處罰決定,原告對此不服而提起訴訟。
原告訴稱:
5月3日早晨,我從樓梯下去上班,一樓住戶羅厚林打開門,穿著短衣短褲,叉開雙腿攔住我的去路。正巧他的門被風吹關上,我才得以過去。我邊走邊發出不滿的聲音,中午12點左右,我提著菜回來,剛把鑰匙插到公共樓梯大門鎖里,羅厚林氣勢洶洶邊往外沖邊說:“弄這么響,我打你。”我本能去檔樓梯大門, 他就沖了出來打我。我的菜打得滿地都是。立即我報110,這時來了很多人,包括小區保安。打了我之后,羅厚林還辱罵我:“這小子該打,把三樓老太太都嚇病。”此時他的兒子羅鵬飛從樓里沖出來和他一起從正面打我,同時,又有二個人從背后打我。很快我被打倒。羅鵬飛邊狠打我的面部邊說:“打死你。”看把我打得不行了,才停下來,兇手們觸犯了刑法,公安局不僅不追究,還混淆黑白,顛倒事實,從輕處罰二羅,免除另二個兇手。我在被打過程中出自人的本能可能杯水車薪的防衛,是合情合理
合法的,屬正當防衛,事實上并未傷害兇手們,110來了后把我們都拉到灣仔醫院,我需要治療,兇手們沒有傷就沒有治療,隨110去派出所了。所以,公安局對我的警告處罰與事實不符,是不合法的。請求法院
撤銷公安局拱北口岸分局對我的警告處罰([2003]第65號)。
被告辯稱:
2003年5月3日中午,陳國華因故在鴻景花園金暉閣前與羅厚林發生爭執,繼而相互毆打。后陳國華又與趕來的羅鵬飛(羅厚林之子)相互毆打。陳國華、羅厚林的傷情經
法醫鑒定均未達
輕傷。我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
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二十二條第一項的規定,以毆打他人給予陳國華警告、羅厚林警告、羅鵬飛罰款200元的處罰。我局認為,以上事實有陳國華、羅厚林、羅鵬飛陳述,證人譚玉明、盤福熙證詞以及陳國華、羅厚林法醫鑒定予以證實。原處罰決定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
適用法律正確,量處適當。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請法院依法判決維持我局的治安處罰決定。
第三人羅厚林述稱:
今天4月間,陳國華因與樓上住戶產生糾紛,引發打架,110前來處理中向我了解情況,我如實向民警反映,陳國華聽到了,從此陳國華便對我耿耿于懷,見面就罵,我一直都裝作聽不見,盡量躲開他,這些情況物業管理處都知道。5月3日上午我剛出家門在樓道里迎面看見陳國華,他開口就大罵,我問他罵誰,他說老子愿意罵誰就罵誰,我指著他問,你是誰的老子,我都和你老子差不多大,我的話還未說完他就一拳打在我的右臉部,當時兩眼發花,就這樣我和他打了起來,一直打到大門外面,這時我和他都體力不支雙方誰也沒動,這時幾個鄰居和我兒子也都出來了。我讓我兒子快去叫保安,當我和保安正在說話,他上來又是一拳正打在我的太陽穴,我和他再次打起來,這時幾個鄰居和我兒子、保安一起來拉架,陳國華突然對我兒子羅鵬飛臉上就是一拳,接著他們就打起來,很快就被拉開了,這時我拿手機報110。關于陳國華臉部外傷及右眼視力0.2說法,陳國華臉部外傷是他與我撕打過程中摔倒在花池邊所致的,因為撕打當中雙方手中誰也沒有拿任何東西,所以空手不可能打成2.5CM的口子。事發當日在拱北分局所做的法醫鑒定是雙方傷勢、傷情最嚴重、最明顯、最能作出客觀事實鑒定的。鑒定結果并沒有提到視力為0.2,而
鑒定結論是未達到輕傷,這個結論才是最科學、最客觀、最公正的。對公安部門的處理決定,我認為合理、合法、公正,表示服從。
第三人羅鵬飛未提供任何證據與表述任何意見。
本院根據各方當事人的舉證認定以下事實:2003年5月3日,原告陳國華與第三人羅厚林在鴻景花園金暉閣因故發生爭執,繼而相互毆打,后陳國華又與聞訊趕來的第三人羅鵬飛相互毆打。陳國華、羅厚林的傷情經法醫鑒定均未達輕傷,被告據此分別對陳國華、羅厚林作出警告的處罰,對羅鵬飛作出罰款200元的處罰,并先后送達處罰裁決書。
本院認為:
——公安部令第35號,即《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修正),其第238條規定:“鑒定人應當按照鑒定規則,運用科學方法進行鑒定。鑒定后,應當出具鑒定結論,由兩名以上具有鑒定資格的鑒定人簽名或者蓋章。”此一規定,是對刑事案件中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的限制性規定。而對治安行政案件中人身損害的醫學鑒定,沒有“由兩名以上具有鑒定資格的鑒定人簽名或蓋章”的要求。被告在本案中對原告及第三人實施的處罰行為,并非系
刑事訴訟法明確授權的刑偵行為,而是典型的治安行政處罰行為。被告從
立案、調查到作出行政處罰,皆依行政程序進行而非以
刑事偵查行為實施。對被告實施的此一治安行政處罰行為的性質,原告、被告以及第三人均不持異議。既然被告實施的行為屬治安行政處罰行為而非刑事偵查行為,那么,對被告所依據的對陳國華的
司法鑒定,便可以不適用公安部令第35號中第238條的“由兩名以上具有鑒定資格的鑒定人簽名或者蓋章”的規定。本案被告就原告的損傷由一名法醫鑒定并簽名,并未違法。另者,為原告陳國華作司法鑒定的潘向東,具有合法的主檢法醫師資格,具有法醫鑒定權,是被告單位負責法醫鑒定工作的專業人員,其在對原告進行法醫鑒定中,鑒定的內容、依據、過程、使用的科學技術手段、以及鑒定的結論,均符合法醫鑒定的基本要求,因此,被告提供的由法醫潘向東對原告的人身損害的鑒定結論,依法有效,本院予以采信。原告提供的“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法醫檢驗
鑒定書”,因屬原告自行委托鑒定,其并未向本院提出書面申請且經本院準許,故該鑒定書本院不予認定。
——原告與第三人因矛盾糾紛引發毆打他人的行為,符合一般民間糾紛引起的斗毆行為的性質特征。在整個過程中,雙方互為侵害人,互屬受害者,在主觀方面均屬故意,在客觀方面均實施了毆打他人的行為,在后果上均造成對方輕微傷害。但是,其與尋釁滋事、流氓斗毆行為的性質又有明顯不同,程度亦顯屬輕微。被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在認定事實、依法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遵循合理性原則,結合原告及第三人的損傷輕重,分清各自的責任大小,自由選擇合適的罰則,將原告與第三人羅厚林放在同一檔次、第三人羅鵬飛放在高一檔次上實施處罰,被告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內容合乎一般的社會情勢,裁量適度,處罰適當,此行政行為屬正確行使其行政自由裁量權的范圍,沒有超越、濫用職權的表現。與此同時,被告在對原告作出行政處罰后,依法送達
法律文書,告知原告的救濟權利,故被告的具體行政行為,符合法定程序。原告無法提供真實有效的反證,借以證實自己的訴請有據,借以證明被告的行為違法。[Page]
為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一條第(三)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十六條第(四)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陳國華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30元,由原告陳國華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
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
上訴狀一式五份,上訴于廣東省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陳 勇 法
審 判 員 馮 麗 萍
代理審判員 王 建 國
二00三年十月十五日
書 記 員 紀 暢 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