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和訴訟是解決民事糾紛的兩種主要方式,是為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糾紛而設立的程序規則。(1)不同的權力來源訴訟與仲裁最本質的區別在于公權與私權的區別。訴訟是國家司法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處理案件、解決當事人之間糾紛的活動。訴訟程序是當事人行使訴權,請求人民法院保護其合法權益的過程。這也是國家行使司法權的過程。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是國家法律賦予的公共權力。(2)審判人員的產生方式多種多樣法院是國家司法機關,行使國家公權力。對案件有管轄權的法院和組成合議庭的審判員,不能由當事人自行決定,法院對案件的管轄權由法律規定。雖然在合同法領域,當事人可以在法律范圍內提前選擇
管轄法院,但也受到
級別管轄、
地域管轄和法律選擇范圍的限制。此外,在本院內案件分配的一般程序上,當事人將到本院起訴,對符合法定條件的案件,經立案法院審查后予以受理。之后,具體案件將由電腦根據事先設定的條件和案件類型劃分為各個審判庭,再根據審判庭每位法官的情況進行案件分配。在這個過程中,當事人基本上沒有辦法選擇法官組成合議庭,也不能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處理有關案件的專家組成合議庭。但是,在仲裁程序中,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不受地域和層次的限制,選擇自己信任的仲裁委員會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審理自己的案件。組成
仲裁庭的仲裁員也由當事人選定。根據仲裁規則,申請人和被申請人可以各自指定一名仲裁員,然后雙方共同指定一名首席仲裁員,由三名仲裁員組成仲裁庭裁決。當事人逾期不指定仲裁員的,由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各仲裁委員會將公布仲裁員名單,當事人可以在選定的仲裁委員會網站上查詢。仲裁申請提交后,仲裁委員會秘書處還將向雙方發送全體仲裁員名冊。每位仲裁員擅長的仲裁方向將列入名冊。無論是房地產、證券、一般商品交易、合資經營,還是一般合同、知識產權專利,當事人都可以根據案件特點選擇善于處理相關案件的仲裁員。比如,如果案件是證券,可以指定證券專家;如果案件是建筑工程,可以找建筑工程專家進行判斷。仲裁程序的當事人有權決定仲裁庭的組成和仲裁員的人選。(3)審判模式不同于大陸法系國家奉行訴訟權威主義,強調法官在訴訟中的作用,我國一直實行一種超權威的訴訟模式,我國法院更加重視法官在訴訟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在這種模式下的審判過程中,法官往往采取要求當事人查明案件事實的方式,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審判各個階段的程序進行。因此,相對而言,法院的訴訟程序尤其嚴格。有些法官對審判現場有嚴格的控制。在宣讀起訴書階段,當事人在起訴書外申請延期陳述,法官可以不允許,要求當事人只宣讀起訴書,或者只宣讀答辯書,然后在辯論階段陳述。在質證階段,當事人如果要談相關證據形成的背景,法官可能不允許他們僅圍繞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和相關性進行質證。在訴訟過程中,審判氣氛比民主氣氛更為嚴重,沒有盡可能激發當事人參與訴訟的積極性。各方也比較克制,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仲裁庭是不同的。參加仲裁庭審理的當事人的感受與應訴當事人的感受不同。因為仲裁員是兼職的,不是專職的,仲裁員參加案件的審理,前提是當事人的指定。當事人指定一名仲裁員處理自己的案件是基于他們對仲裁員的信任。仲裁員以當事人信任為出發點審理案件,當事人也以自己信任的仲裁員審理案件為心態參與仲裁程序。基于這種互信,在仲裁過程中,雖然爭議雙方共處一室,但氣氛相對友好,每個程序階段的剛性相對較小。此外,根據有關仲裁員資格的法律規定,可以在仲裁委員會擔任仲裁員的,從事仲裁、律師工作、法官工作、法律研究和教學工作,以及經濟貿易專業工作滿8年。因此,仲裁員中有更多的專家仲裁員,他們對參與仲裁的各方都比較友好。尤其是律師型仲裁員,因為他們能夠理解律師工作的難度,在仲裁過程中照顧代理人的權益。這種審理模式更有利于仲裁參與人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放松態度,盡量簡明扼要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支持理由,讓仲裁員接受。也正是因為仲裁委員會和仲裁合議庭的組成人員由當事人指定,案件由受委托的機構和仲裁員處理,當事人才能接受和執行
仲裁結果。(4) 程序靈活性是不同的。就訴訟程序而言,是國家司法機關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配合下,按照法定程序解決糾紛的全部活動。因為法律規定的理由,因為法院審理案件的理由,因為法官對審判活動的控制,法院的訴訟程序是不能改變的,每個法院程序的順序也是固定的。雙方將起訴答辯,然后調查事實,進行證據核實,雙方辯論,最后陳述。法官在審判過程的每個階段都嚴格控制當事人的陳述和表達。宣讀起訴書、質證、陳述辯論等階段的程序不能混淆視聽,只能按照規定的程序,循序漸進,不能改變。當事人只能根據法院的安排和辦案法官的要求履行訴訟程序。在仲裁過程中,當事人在熟悉仲裁委員會的仲裁規則和案件審理的一般程序后,對本案的審理程序有特殊要求的,可以書面向仲裁庭提出申請。如當事人向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仲裁委員會依法受理后,不愿意直接進行聽證程序。相反,它希望在開庭前要求仲裁庭組織與對方當事人進行調解,這樣就可以向仲裁庭提出書面申請。仲裁庭收到申請后,會考慮并征求對方的意見,因為調解需要雙方都同意才能進行。雙方當事人同意先組織調解的,仲裁庭可以決定在開庭前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
仲裁案件應當按規定交納,但開庭前調解終結的,仲裁費減半,退還比例較大。因此,向法院申請調解對當事人是有利的。因此,我們必須熟練掌握仲裁程序,才能制定出最有利的仲裁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