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勞動者因工傷致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一)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經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患者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
(2)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
規定的醫療期限內;(4)女職工:懷孕、分娩、哺乳期間(5)自法定退休年齡起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15年不滿5年(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1)。工傷保險已繳納的,單位應當在事故發生后向勞動部門申請工傷認定。用人單位未在規定期限內申請工傷認定的,受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您可以直接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申請工傷認定
2。工傷認定后發生殘疾的,由勞動部門指定的機構進行殘疾鑒定,并根據鑒定等級計算殘疾補助。此外,單位應向勞動部門申請誤工費和醫療費,由勞動部門所屬社會保障機構發放。如果您不繳納工傷保險,在這種情況下,本單位將不申請工傷認定。此時,員工一般必須向勞動部門申請工傷鑒定。確認后的程序與上述相同,但費用將由當時的單位支付。與單位協商賠償事宜。如果協商失敗,您可以申請勞動仲裁程序。如果無法與雇主協商解決,可根據《勞動仲裁法》提起仲裁程序。如果您對勞動仲裁不滿意,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解決。對第一審法院判決不服的,可以依法向第二審法院上訴。仲裁或判決生效后,如果雇主不支付賠償金,可以根據生效的法律文件向法院執行局申請執行,由法院執行。如果您對生效判決不滿意,可以申請啟動再審程序,勞動合同解除是指勞動合同一方或雙方當事人在勞動合同訂立后、未完全履行前,因某種原因提前解除勞動關系的行為。勞動合同訂立后,雙方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的規定履行各自的義務,任何一方不得隨意解除合同。但是,在特殊情況下,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繼續履行勞動合同,并將對一方或雙方的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雙方可以依法終止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的解除分為法定解除和約定解除。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律后果與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律后果大致相同
法定解除是指勞動合同履行過程中一方或雙方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在法定終止的情況下,一方當事人可以根據勞動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和程序,不經對方協商或者取得對方同意,終止合同< < P> >協議終止,是指在一方或雙方認為不必要的情況下,與另一方達成協議后終止勞動合同的行為。在勞動合同履行期間繼續履行合同。與法定解散不同,約定解散不能由一方獨立決定,必須是雙方的行為。解散的條件不一定是法律法規規定的情況出現,只要雙方在表達真實意圖的基礎上達成協議
上述知識就是“如果雇員因工作而殘疾,雇主是否可以解雇該雇員”問題的答案。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勞動者因工傷致殘的,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和辭退勞動者。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您參加有關luba的法律咨詢。com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正常離職拖欠工資違法嗎
2020-11-17農村土地互換糾紛怎么解決
2021-01-27談完業務遇車禍算不算工傷
2021-01-01剝奪政治權利具體包含哪些內容
2021-03-12哺乳期離婚撫養費如何計算
2021-01-11前妻要求增加撫養費我該怎么辦
2020-11-14農村房產證確權該如何
2021-01-24安置房沒拿到房產證可以贈與嗎
2020-12-06離婚房產如何評估
2021-01-07個人銷售住房是否繳納印花稅
2021-03-09崗位變更合同書怎么寫通知
2020-12-10換崗位屬于勞動合同變更嗎
2020-11-11無償合同中止履行需要通知嗎
2021-01-13正式合同和勞務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0-12-30工傷解除勞動合同怎樣賠償
2021-02-05勞動爭議案件舉證指引最詳細
2020-11-15勞動仲裁補繳養老金最多補繳幾年
2021-01-06保險指定受益人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6郵包運輸保險條款細則
2021-01-20保險合同不足額投保賠償糾紛案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