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勞動合同法》第42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裁減勞動者:
(1)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疑似職業病患者在診斷或醫學觀察期間
(2)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因工負傷,并被確認喪失或部分喪失工作能力
(3)在規定的醫療期內患病或非因工負傷
(4)在懷孕、分娩和哺乳
(5)自法定退休年齡起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15年且未滿5年
(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風險警示】根據本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掌握“老”、“弱”,“病殘”不得下崗: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15年,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為“老”;懷孕、分娩和哺乳期的女工“虛弱”;疑似職業病患者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限內“患病”;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經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為“殘疾人”。附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因依法整頓瀕臨破產或者生產經營出現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的,應當提前30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并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oyer按照本條規定裁減人員,并在六個月內聘用人員,應當優先考慮裁減人員。這里的“報告”僅指說明,沒有批準“優先就業”的意思“指同等條件下的優先就業。
用人單位進行經濟性裁員有兩個法定條件。只要符合其中一個條件,就可以進行經濟性裁員:
首先,由于生產經營嚴重困難,瀕臨破產,被宣布進入法定整頓人民法院裁定的期限。“法定整頓期”是指企業為恢復償債能力,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破產法》和《民事訴訟法》的破產程序進行債務調整和企業合并的重整破產制度。企業經營不善,難以清償到期債務的,債權人可以申請破產。如果企業只遇到暫時性困難,并且在經營一段時間后能夠恢復償付能力,企業可以達成和解協議,法院將宣布其進入整改期。在中國,由申請破產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提出并主持整改。企業整頓期滿仍不能清償債務的,由法院宣告企業破產。“進入法定整頓期”表明企業經營非常困難
其次,如果生產經營出現嚴重困難,達到當地政府對嚴重困難企業的標準,如果確實需要裁員,他們可以減少
裁員是對員工的集中解雇,因此與個別員工解除勞動合同的一些條件不再適用。同時,由于裁員涉及面廣,因此在程序上受到法律的嚴格限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禍出院后死了算誰的責任
2020-11-12公安抓錯人怎么辦?會有相應賠償嗎
2021-02-12讓律師申請勞動仲裁,可以到單位取證嗎
2021-01-28勞動合同解除手續
2020-11-09一個律師可以為兩個人取保候審嗎?
2021-01-20治安拘留家屬能探望嗎
2021-03-14車輛事故肇事方不賠償怎么辦
2021-03-10房屋的遺產繼承可以選擇放棄嗎
2021-02-04怎么取回自己的房產證
2020-12-15辦理撤消房產贈與手續需交稅嗎
2020-11-15物業有權利拆除違建嗎
2021-03-12公司倒閉員工賠償款不足怎么辦
2021-02-26員工上班玩手機公司可以辭退嗎
2021-01-06交通意外險何時不用理賠
2021-01-27以房養老和養兒防老哪個更告譜
2020-11-26物保法律如何規定的呢
2020-12-11應收分保準備金與有關原保險合同能否相互抵消
2020-11-29人身保險合同的概念
2021-01-14保險合同的非要物性是什么意思
2021-03-10保險合同訂立程序的特點有哪些
2021-02-18